魯元珍:未來五年,中國旅遊業會咋樣

核心提示:“十三五”期間,旅遊業不只注重量的增長,更要注重質的提升。適應消費需求提升趨勢,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旅遊+”帶來業態融合新領域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遊人如織。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這一被稱為“史上旅遊最熱”的春節反映出近年來旅遊業的蓬勃態勢。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出,未來旅遊業的發展呈現消費大眾化、需求品質化、競爭國際化、發展全域化、產業現代化等趨勢。“十三五”剛剛起航,我國旅遊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也面臨著提高品質、擴大供給、服務升級的新挑戰。


1.大眾旅遊:提升旅遊新品質


“今年我們帶著孩子去了廣州那邊的長隆主題樂園。早就聽說廣州今年氣候溫暖,價格也比三亞這些熱門地區實惠,所以一早就做了計劃。”家住河北廊坊的周先生跟記者興致勃勃地講起了今年春節他與家人的旅遊經歷。他說,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去了北京周邊和天津,“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休閑方式也比以前多了”。

如今,春節已經和國慶假期一樣成為全民的“旅遊黃金周”,人們過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種多樣的選擇。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旅遊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生活的重要部分。從數據看,“十二五”期間,國內旅遊人數從2011年的26.4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41.2億人次,相當於平均每人每年出遊3次。2015年,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旅遊業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綜合性大產業。

在“十三五”新階段,隨著外部環境的優化,基礎資源的積累,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業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並將在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中成長為優勢產業。

同時也要看到,在新時期,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僅是注重量的增長,更需要注重質的提升。當前,散客化趨勢日益明顯,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遊客的需求層次也發生了變化。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傳統的景點觀光旅遊已經難以滿足大多數遊客需求,人們更注重個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遊服務品質和融入當地生活的體驗。


2.產品創新:擴大旅遊新供給


首個由旅行社獨家包船、中國母港出發的環南太平洋航線日前從天津起航,46天的旅途復蓋了海上絲綢之路多個重要節點,也途經了無數美麗的海島風光。已經完成過環球旅行的鄭澤平再次與先生一同登上了郵輪,“這樣一條史無前例的航線,讓我們可以到達地球上最美的海域,還可以在那里迎接2017年的第一縷陽光。”她說。

郵輪旅遊近兩年的火爆程度是人們未曾想見的,去年,多家國際郵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國內旅遊企業也紛紛拓展郵輪遊市場。驢媽媽旅遊網發布的數據顯示,郵輪遊成“年假遊”熱選,出遊人次同比增長123%。在中青旅遨遊網首席品牌官徐曉磊看來,郵輪旅遊已成為消費者的一個重要選擇,與都市旅遊、海島旅遊一樣成為一個很大的產品品類。

不只郵輪旅遊,不少新興旅遊產品都漸漸成為人們假日出遊的新選項。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帶火了北京周邊和東北地區的冰雪旅遊;關於自駕車、房車、露營地等新政策不斷出臺,讓自駕出遊的方式越來越受遊客關注;以特色民宿為主的非標準化住宿火了起來,2016年初,途家網已在全球形成了43萬個可用房源的網絡。

《規劃》提出,適應大眾化旅遊發展,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體系。並列舉了精品景區、休閑度假產品、鄉村旅遊、紅色旅遊、自駕車旅居車旅遊、海洋及濱水旅遊、冰雪旅遊、低空旅遊八大產品創新方向。

創新產品供給體系,擴大旅遊供給,適應了當下旅遊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在浙江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周玲強看來,傳統景區以觀光為主,遊客走馬觀花、短暫停留,現在更加強調做精品景區,突出互動和體驗。一般觀光旅遊是獵奇式的旅遊;休閑度假追求的則是價值交互、文化認同、深入體驗。

《規劃》提出,推進跨區域資源要素整合,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構建新型旅遊功能區。專家認為,通過產業集聚發展,提升旅遊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公平競爭,將對旅遊產品的品質化發展有重要意義。


3.業態融合:拓寬發展新模式


每到春夏旅遊旺季,來四川成都三聖鄉的遊客就會多起來。以花卉種植和農家樂為主的花鄉農居、幸福梅林,以蔬菜種植和生態度假體驗為主的江家菜地,多個主題景點共同構成了集休閑度假、文化創意、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旅遊休閑勝地。人們既可以一邊騎車一邊欣賞著路邊田野里色彩鮮艷的花海,也可以進行采摘、農耕等農事體驗。

成都的三聖鄉可以說是農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的典范。無論是感受大自然,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還是尋找舊時的鄉村記憶,都是鄉村旅遊開始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

在中國旅遊人才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范業正看來,科技、人文、創意等元素融入農業,推動了休閑農業科技化、特色化發展,催生了多種新型休閑業態,提高了農業經濟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數字文化產業、文化演藝業發展與民族特色村鎮建設,使得文旅產品更加豐富多彩。

除此之外,旅遊+工業、旅遊+健康、旅遊+城鎮化等業態融合模式也在近年來不斷湧現。在大慶、鞍山、青島等城市,工業旅遊的迅速成長成為典范,不僅給了遊客一個了解工業年代的窗口,也為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帶來新契機;江南地區各式各樣的旅遊風情小鎮,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和當地民俗,吸引著有文藝情懷的年輕人的目光;將旅遊與健康養生理念結合,受到具有緩解身心壓力、療養慢性病、躲避城市環境汙染等需求的遊客的歡迎。

旅遊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將衍生出新產品、新業態,帶來新的觀念思想和廣泛的發展機遇。北京旅遊學會副秘書長劉思敏表示,《規劃》中對“旅遊+”概念的提出,正是全域旅遊思路的具體展開。未來旅遊在人們生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旅遊+”會為經濟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4.設施升級:完善服務新體系


遊客中心功能不全、指示牌缺失、廁所不夠或廁所設施簡陋、目的地交通不便等,不少遊客在旅途中會遇到各種窘境。盡管當前我國遊客接待量迅速增加,但硬件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卻沒有跟上。當前公共設施與服務的升級問題已成為提升旅遊品質的瓶頸所在。

《規劃》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其中包括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強旅遊交通建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三個方面。

“旅遊正成為民眾普遍的生活選項,而不再是少數人的享受,這就要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要基於遊客來考量,為遊客提供更加滿意的環境和服務。”中國旅遊研究院戰冬梅博士認為,公共服務在提升旅遊發展質量中具有基礎性意義,對於改善城市旅遊目的地形象、增強旅遊產業整體素質意義重大。

目前,仍有不少旅遊目的地的景區與城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存在景區內外“兩重天”的現象,這是“景點旅遊”發展模式所形成的一大弊病。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學鋒認為,完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是全域旅遊發展的核心所在,這要求城市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復蓋遊客旅行全過程,對全域內各個環節、各個要素進行全網優化。

《規劃》提出,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創新旅遊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旅遊誠信體系,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引導旅遊者理性消費。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副教授金濤指出,只有構建旅遊商品生產標準和認證體系,規范旅遊商品流通體系,才能規范價格,堵住“不合理低價遊”的源頭,讓遊客獲得更美好的旅遊體驗。(2017年02月04日 / 來源:光明日報)

Views: 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