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讀現當代散文雜感(二)

引言

開學前兩天在家中重溫魯迅,多年後再讀他的《朝花夕拾》和《野草》別有風味,不時又想起“文革”時讀魯迅作品的情景。那時讀魯迅是為了寫“大字報”,自覺不自覺地愛模仿魯迅的筆調和語言。其實當時根本讀不懂魯迅,只是錯將他的深刻當作尖刻,誤將他的冷峻當作仇恨,從他的機智中學到了強詞奪理,從他的批判中學到了罵人——學虎不成反類犬。

“文革”中連《唐詩三百首》也被列為黃色書籍,《紅樓夢》《今古奇觀》之類的更是禁書,馬恩列斯毛的東西倒是隨處可以弄到,但當時馬克思的著作根本就讀不懂,而且也不知道它是好東西,老實說,除了“紅寶書”外沒有讀過其他馬列的經典著作。記得當時隨便拿到什麽東西都看得進去,就像饑餓的人隨便吃什麽都有味一樣。浩然文革前和文革中寫的所有作品我都讀過,那時還特別喜歡姚文元的文章,尤其是他那本紅極一時的《評陶鑄的兩本書》,寫“大字報”辦“墻報”時還仿照他的筆法。由於無書可讀,有時無聊得發慌,初中時我就養成了喜歡做數學題的愛好,證幾何、解代數都津津有味,今天在大學裏教文學純屬偶然——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偶然性,甚至一生全由偶然性組成。

下面是這兩天閑時讀閑書的一些“雜碎”,先一則一則地發在我在新浪的微博上,現在輯錄在一起美其名曰“雜感”。

 

一、魯迅文章

 

1、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情深、意摯、韻長、趣濃,篇篇都是上乘佳作,堪稱現代文學中的經典。《藤野先生》寫對日本老師的感激與懷念,字字都含著深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盡管有對老式教育的調侃,但洋溢著童真,充滿了詩意;《父親的病》《范愛農》彌漫著悲涼之霧,讀後心裏像壓著鉛石一樣沈重。

2、每次讀魯迅的《朝花夕拾》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不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童趣讓人留戀,不僅《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趣味橫生,就是寫得十分凝重的《範愛農》《父親的病》也富於情韻悠長。魯迅先生的文字對我具有無窮的魔力,純凈白話中間插古語,雅潔而又優美。

3、《野草》是魯迅先生唯一的散文詩集,其中《過客》是一曲獨幕詩劇,其他都是散文詩。《秋夜》《雪》《風箏》近於古典的詩境、溫情與畫意,《死火》《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則是典型的現代詩,近於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表現冷漠、死亡、荒謬和孤獨。我印象最深的“過客”的形象與“立論”的兩難。

4、《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綱要》是魯迅兩本用文言文寫學術著作,前者是小說史中的學術經典。二書是我常翻閱的案頭讀物,因為它們既是學術著作也是散文精品,深解妙悟固然益人神智,警言雋語也讓人眼明: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等語至今流傳人口。

5、魯迅先生由於少年時代破落家庭的生活經歷,見慣了世態炎涼,感受了人情冷暖,出國後又受夠了外人的欺淩,所以常以冷峻的眼光看人論事,讀古書見出“吃人”二字,對人常從麒麟皮下看出馬腳,揭露人性的“惡”和傳統的“毒”一針見血,雜文多有誅心之論和偏激之言,有深刻的洞見,也有可笑的偏見。

 

二、當代散文

 

1、賈平凹的小說和散文我斷斷續續地看過一些,小說讀過他的“商州系列”如《雞窩窪人家》、《臘月•正月》、《浮躁》,以及名噪一時的《廢都》,還看過他的幾本散文選集,文字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較深,喜歡在方言中間插古語,好像村姑穿一件現代襯衫配一條清末褲子,文白夾雜不古不今,看上去非常別扭。

2、廚師的本事就體現在刀功,刀下切的肉片薄而又勻;士兵的本事就體現在槍法,想打到敵人的眉毛就不會打到他的鼻子;作家的本事就體現在征服自己使用的語言,使自己筆下辭無不達情無不暢。賈平凹的語言尚未臻於一種純凈剔透的境界,他筆下的古語和方言沒有很好地調和,古語顯得陳舊,方言又顯得土氣。

3、前些年,余秋雨被熱炒的時候,我翻過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此後一見余秋雨寫的東西就反胃,我至今還沒有讀過比他更矯揉造作的東西。幸好余秋雨像時裝一樣早已過時,否則,不知要敗壞多少的閱讀趣味。他為什麽能在某一時間迎合某些讀者的趣味,這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社會心理學課題。

4、朱大可先生曾分析過余秋雨的修辭政治學。余先生文章中的誇張,就像女孩經過整容後的眼睛大得極不自然;文中每一個比喻的年齡至少有八百歲,全都老掉了牙;文中那些時髦的新詞,就像一個土氣的家夥穿時裝趕新潮,又俗氣又好笑。我特別怕他在文章中故作高深狀,時不時發出“千看一嘆”。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