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琤《歲月邊緣》陋巷中的浮士德

浮士德和魔鬼的故事,本屬於德國一個民間傳說。傳說中的浮士德是一個廣遊博覽的智者,卻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向魔鬼換取知識、權威和青春。

十六世紀傳說中的浮士德,到了十九世紀;成為德國大文豪歌德一部詩劇的主人翁。《浮士德》之名也就為全世界稍習西洋文學的人所知曉。

劇中的浮士德原是一個長年孜孜不倦的學者。但他不停不息追求學識探索人生的結果,只是使形骸日益枯槁,心靈裏並沒有寧靜和滿足。就當他在不寧不足中想用自殺來結束晚境時,魔鬼乘機來打交道。引誘他將靈魂作押來換取一個嶄新的人生。

恢覆了青春的浮士德;遇見純潔美麗的葛瑞青。一度相愛後,葛瑞青暗懷身孕。葛瑞青的哥哥不甘妹妹斷送清白,向浮士德尋仇格鬥不幸身亡。葛瑞青於此內疚日深,私自產子後將嬰兒扼殺而觸犯死刑,終於身陷囹圄。服刑前夕,浮士德趕到獄中向葛瑞青讖悔要求一同逃亡。葛瑞青心志已堅,決心接受自己罪惡應有的懲罰──死亡。《浮士德》詩劇的上半部於此結束。詩劇的下半部所述是有關浮士德在歷經磨難試煉後,終於悟及人生的真諦在於發揮所能造福群眾。於此,上帝便在人性最後的升華中戰勝了魔鬼。浮士德終在大去之日靈魂便迎入天庭。而我所看到的《浮士德》演出,是那以悲劇作結的上半部。

像前面所述的莎昆妲蘿,《浮士德》的演出在構想設計上十分獨特。也因此而成為難忘的獨特經驗。

猶記去歲十月間,我在報端看到“源流劇場”演出《浮士德》的廣告,就打電話訂了票,去看戲的那天傍晚我仔細看看廣告上的地址,只寫著G街和十三街間,說是露天演出。開車去到所書地點,並沒有看到什麼露天劇場的字樣。下了班後的街市十分冷落,加上那一帶是舊區,暮靄中更顯蕭條破陋。忽見街邊有車場,停車後問管理車場的人“源流劇場”在那裏?他用手一指:“喏!就在那!”,順他手指望去,十三街的街口一排黑漆漆的舊樓,一塊大布條掛在一座舊樓的高處,寫著“浮士德”字樣。但我仍不得要領,又問:入口呢?他又一了指:“喏!那就是!”原來兩座舊樓間夾著一條窄巷,想是穿過窄巷就能去到劇場了。我想像中的露天劇場是磨石子地面或大理石鋪砌的大廣場。眼前櫛比中黑壓壓的舊樓間,看不出會有那樣一個大廣場。心裏忐忑著,且去一看。

過街往窄巷走去,高樓夾成的窄巷看來破落、陰森、狹長,遠望去長巷盡頭是另一堵高墻,哪裏是劇場?猶豫間,一個老醉漢前來討錢,嚇得側身而逃,加緊腳步前往。走到巷底時才見右側有一塊空地。幾個工地用以攔阻的木架排成一道臨時的入口,入口處一個方桌邊立著一個高大的男人,後來知道那就是當年“源流”劇場由街坊起家的創辦人巴特惠特曼先生。他站在桌邊,又收票又賣票,忙得不亦樂乎。入場後,工作人員遞上簡介,並指示入座。所謂座位是由鋼條架成的起落式條凳,座落於和入口窄巷平行的一條死巷裏,由左右高樓和前後矮屋的後門夾阻而成。在條凳上選定座位後,照明開始,才看清觀眾席前有一大木板方台,台左接高樓後門,門開著,想是演員道具的出入處,台後靠左是矮屋地下室的出口,台後右面是矮屋後門,有石階接引到台邊。高樓上有老式防火救生鐵梯沿墻垂掛。美國東岸十月已是仲秋時分,入夜寒風索索,觀眾紛紛披上厚衣,在那後門、地窖、防火梯組成的露天劇場裏,大家不免相覷,不知道那場《浮士德》在那樣一條死胡同的葫蘆裏會賣出什麼藥?

照明忽隱,巷內黑暗濃重,大家屏息。音樂騰空而起,震撼四壁。樂聲洪響中已難想像置身何處。音樂倏然止息,高墻外傳來夜市的車聲,以及不遠處十四街橋畔越過的飛機聲。隱約中高樓鐵梯上爬下一個人影。照明忽起。聚照矮屋樓頂。一個白衣天使立在夜空裏,高聲頌揚上帝功德。燈光隱去,矮屋後門內射出一道光芒。另一個白衣天使立在光圈裏衣褶生輝地再一次歌頌上帝功德。黑暗重臨,忽然左側高樓照明聚射,光圈慢慢向後移動,觀眾隨著移動的光環一齊脖子扯向腦後,扭不動了,照明靜止中第三個白衣天使立在另一處防火鐵梯上,高讚上帝恩德。照明隱失,觀眾的脖子又一齊扯了回來,靜待劇情進展。忽然台後地窖內血紅一道光芒,一個黑影從地窖中跳上,來到台前。那就是魔鬼墨菲士托費勒士了。魔鬼是不相信什麼上帝功德的。人類在地面不斷地制造出戰爭、仇恨、貧窮……,就在這裏,這個黃金國首都陋巷裏,魔鬼要向上帝打賭,追求學識,探討人生的大學者浮士德,也不免靈魂墮落打入地獄。

那一晚《浮士德》的演出;一共有十九場,沒有幕起幕落,只有燈明燈息。布景十分簡單,換景也十分迅速,照明一息,演員即成為道具搬換人員,照明覆起,員工又成了故事中栩栩角色。演員或從側門跳上,或從後門走下,或從觀眾席後轉出。到後來,那條陋巷也好像成了十六世紀德國某個城鎮的紛紜世界了。最後;葛瑞青身著囚衣,在囚室幽光中重見浮士德。浮士德苦求葛瑞青逃亡,但她自覺罪孽深重,拒絕所求。浮士德由魔鬼帶領而去,葛瑞青傷慟悲號倒地。全劇於此結束。幽光消隱,黑暗罩臨。那一刻,上帝的功德,魔鬼的權威都已不重要,摧心裂腑的是人類生命血肉涕淚中的痛楚。高墻外,街頭仍響著起落的車聲。二十世紀的文明裏,人們依舊在追尋探索中制造罪惡和愚行。

後記

園林中的《莎昆妲蘿》是一個學院戲劇團體的演出。陋巷中的《浮士德》是一個“街坊”戲劇組織的貢獻。相同處在於以最低的人力和經費,創造出最高的戲劇效果。然而這兩種創造又是那樣截然不同。前者藉自然景物,裁剪成詩意和畫面,將覆雜的人生在詩畫中穿插完成。後者藉都市現實中的破陋,框表出人世的掙紮和墮落。

兩個戲劇不同人生的背後,都操縱著一種權威。莎昆妲蘿因冒犯了隱聖而被咒詛;因而成為棄婦。浮士德因上帝魔鬼的鬥爭而被試煉;以致成為罪人。但園林世界的寬舒裏,權威不是絕對。隱聖雖因怒而咒詛,但也因情而折衷。因此,莎昆妲蘿的王夫會重見戒指而情系往事。陋巷世界的局促裏,權威是不懈的鬥爭。上帝魔鬼對抗對底。浮士德傷心離獄,葛瑞青悲痛服刑。“園林”故事的發展中,因一個孩子的出現而完成生命的圓滿。“陋巷”戲劇的演進中,因一個孩子的到臨而造成生命的斷滅。雖然《浮士德》後半部中浮士德因奉獻自己而靈魂升天,也是以死亡來作結束。基督教觀念中的原罪,實在也可以看作上帝魔鬼所代表正負力量造成的生命張力。人生在世,要不是接受痛苦而超升,便是制造痛苦而墮落。好像痛苦便是人類精神或上或下的唯一通路。記得有一次去講演講,談的是中國佛教人物繪畫,事後一個美國女聽眾批評說:西洋的宗教繪畫比起中國來要優越多了。問她為什麼?她答,西洋的宗教繪畫裏畫出了人類的受苦受難。閉目一想,也是。耶穌釘十字架的形象中,寫盡了人間痛苦。還看過一幅聖喬治受鋸刑的油畫,鋸子從肩膀一直鋸到兩腿間。那種血淋淋的痛楚,真是驚心動魄,受苦使人崇高成聖;靈魂歸天。可是,又是什麼力量促成那種鋸割同類肉體的兇惡和殘暴呢?想當然是魔鬼的作祟了。那麼人的超升和墮落也是自身選擇之外的某種權威造成。人,那能操縱自己?即使世界到了末日,也有最後的審判來算總賬。想著這些,不免興嘆,也不免對園林世界多一分向往。

Views: 1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