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全球視野來看,台灣位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結合部,屬於陸權與海權兩大地緣政治權力中心的交匯點。從海洋角度來看,台灣處於西太平洋島鏈的中樞地位,是扼守太平洋航道的戰略要沖。
台灣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在中國古代,歷代政權遇到的強勁對手大多來自北部和西北部,備邊重心集中於內陸,缺少海疆防衛意識,故對台灣未給予足夠重視。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台灣,繼而鄭氏集團據台與清廷抗爭,台灣遂引起關註。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軍收覆台灣後,圍繞如何處置台灣這一問題,清廷發生激烈爭論。不少大臣基於“陸疆積極進取,海疆保守防禦”的傳統觀念,主張放棄台灣,將島民全部內遷,退守澎湖。在他們看來:其一,台灣系“一塊荒壤”、“無用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其二,台灣與大陸相隔海洋,防守不易,一旦受到外敵入侵,便難以救援,甚至喪師失地,有損國威;其三,派兵駐守台灣,每年要耗費大量錢糧。
閩浙總督姚啟聖、水師提督施瑯等人對此明確表示反對。他們敏銳地認識到,台灣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雖孤懸海外,但“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裏;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東南數省之藩籬”;“棄之必釀成後患,留之誠永固邊隅”。退而言之,即便以守衛澎湖為重點,也不能放棄台灣,否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界於台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於彼而能一朝居哉?”
康熙皇帝明確表示不讚同放棄台灣,指出:“台灣棄取,所關甚大,鎮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當之策。若徙其人民,又恐失所。棄而不守,尤為不可。”但是,他未能從控制海疆和加強海防的角度考慮台灣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認為施瑯等人的觀點有些言過其實。在康熙看來,台灣孤懸海上,若處置不當,極易成為外部勢力和“奸宄之徒”集聚作亂的據點,影響東南沿海地區的統治秩序和社會穩定。因此,放棄台灣顯然不行,而保留台灣的出發點在於防患未然,避免“為外國所據”,消除“奸宄之徒竄匿其中”的隱患。雖然乾隆皇帝曾強調台灣“實為數省藩籬,最為緊要”,然其關註的僅是“海盜”利用台灣騷擾大陸沿海的問題。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清廷長期對台灣采取防範與抑制並舉、鎮壓與安撫相結合的政策。
外國勢力侵入台灣
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東南沿海的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面對西方列強的海上入侵,清政府逐漸意識到台灣在抵禦外來侵略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閩浙總督鄧廷楨認為,“閩洋緊要之區,以廈門、台灣為最,而台灣尤為該夷歆羨之地,不可不大為之防”。但是,這一認識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清廷以“安內”為核心的對台政策,只是把台灣作為被動阻止外國勢力進入大陸的工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俄脅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增辟一系列通商口岸。其中,台灣最初開放的口岸有安平、淡水,後又增加高雄、基隆。台灣門戶不僅被打開,而且其海關和進出口貿易很快被列強所控制,清廷阻夷於島外的希望宣告破滅。同治十三年(1874),又發生日本侵台事件,暴露了日本欲將台灣作為基地進而侵略中國大陸的野心,引起清廷朝野震動,台灣在我國海防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清政府開始認真思考海疆危機的嚴重性和台灣防衛薄弱的危險性。同年9月,總理衙門就“擬籌海防應辦事宜”,提出了加強海防的六條建議。清廷明諭“所陳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各條,均系緊要機宜”,諭令李鴻章會同濱海沿江各督撫、將軍詳細籌議。於是,朝廷上下展開了一場關於海防問題的大討論。
清政府強化對台灣地位的認識
在海防大討論中,許多督撫明確指出中國海疆面臨的危機。負責籌辦台灣善後事宜的欽差大臣沈葆楨指出:“年來洋務日密,偏重在於東南。台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其關系非輕”,“外人之垂涎台地,非一日亦非一國也……我不盡收版圖,彼必陰謀侵占。”福建巡撫丁日昌認為:“東南七省之逼近海洋,為洋舶之所可朝發夕至者……從古中外交涉,急於陸者恒緩於水,固未有水陸交通,處處環伺,如今日之甚者。”日本“覬覦台灣,已寢食窹寐之不忘”。因此,他主張加強台灣防衛,以固東南海疆。兩江總督李宗羲從更廣闊的視野,分析了台灣的重要地位,“台灣一島,形勢雄勝,與福州、廈門相為犄角。東南俯瞰噶羅巴、呂宋,西南遙制越南、暹羅、緬甸、新加坡,北遏日本之路,東阻泰西之往來,宜為中國第一門戶,此倭人所以垂涎也。”
在列強環伺、邊事日亟的情況下,清政府逐漸認識到,防守台灣的重點在於禦外而非安內,“馭外之端為國家第一要務”,而禦外又以防日為尤亟。沈葆楨奏稱:“台地向稱饒沃,久為他族所垂涎。今雖外患暫平,旁人仍耽耽相重。未雨綢繆,正在斯時。”丁日昌認為,日本侵台一事,雖經兩國外交談判而告結束,但日本“乃雄踞東方,耽耽虎視……彼其志宜須臾忘台灣哉?現以斷我手足,必將犯我腹心”,故“台事以禦外為要”。這些看法獲得總理衙門的支持,清廷下旨:“台灣之事現雖權宜辦結,而後患在在堪虞……亟宜趕緊籌畫,以期未雨綢繆。”
通過海防大討論,朝野形成一種共識:台灣系我國東南沿海之“藩籬”和“鎖鑰”、海防“第一門戶”。然而,腐敗的清王朝最終未能守住台灣。甲午戰爭後,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清朝的海防體系也隨之瓦解。這一歷史教訓值得汲取。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愛思想網站 2014-10-2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