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意“泰國大米換高鐵”後,中國高鐵將加速駛入東南亞。
2013年10月12日,在中國高鐵展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泰國總理英拉表示,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勢,希望中泰加強鐵路合作。
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其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等問題受到格外關註。有鐵路系統高級工程師表示,高鐵技術涉及五大系統,目前在機車制造方面雖然有部件或配件來自國外,但並不能因此否認國產優勢,“中國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已很明顯,高鐵技術的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
中國高鐵海外優勢明顯
10月11日,中泰雙方在曼谷發表的《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中稱:中方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泰方歡迎中方意向,將適時在2013年10月11日簽署的《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基礎上,與中方探討相關事宜。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為“大米換高鐵”。
此外,中泰雙方還同意通過連接經過老撾和緬甸的鐵路網絡,以及聯通公路、港口和機場,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
有評論指出,李克強總理親自推介中國高鐵技術,不僅將有力地促進中泰鐵路合作,而且將推動地區互聯互通建設。
上述高鐵展還顯示,中國已經與泰國合作,完成了泰國首都曼谷到旅遊城市清邁,以及曼谷到泰國與老撾的邊境城市廊開共兩條高鐵的預可研成果。
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紅昌表示,與泰國的合作極其重要,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格局,泰國對我國的戰略和交通意義舉足輕重,與泰國聯通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因此交通優勢就顯得格外重要。高鐵的輸出可以構建我國的交通要道,將來還可以與老撾進行連接,有利於推進國家間的整體合作。
目前,中國已是高鐵發展最快的國家,通車裏程幾乎相當於現有世界其他國家的通車裏程總和,並仍有約1萬公裏正在建設,具有在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下建設和運營高鐵的經驗,而且價格較低,這些優勢奠定了中國高鐵走向海外的基礎。
與泰國合作只是近年來中國高鐵活躍於東南亞市場的縮影。2012年,中國北車集團從孟加拉國獲得20列(60輛)高速鐵路車輛的訂單合同。除了車輛,中國北車還將出口牽引及網絡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
據報道,截至2010年底,中國已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高速鐵路合作關系,總合同額達260億美元。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高鐵能在短短幾年間駛出國門,主要源於其性價比高、技術領先、安全等三大優勢。一份全球高鐵研究報告顯示,國外建設高鐵每公裏成本為0.5億美元,而中國只需0.33億美元,相差近三分之一。由於建設成本較低,票價也相應便宜。
專家稱高鐵國產化率超70%
2012年8月,中國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公司為德國西門子集團制造的高速動車組車體大部件在天津港順利裝船,踏上歐洲之旅,開啟了中國造高鐵大部件首次進入歐洲發達國家的新航程。車體技術曾經是中國高鐵引進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歷經幾年的消化吸收再創新,首次實現了高鐵關鍵技術反哺歐洲。
在中國高鐵頻頻對外輸出時,涉及高鐵的幾大核心技術也格外受到關註。中國並不是高速鐵路技術的原創國,很多技術是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開發出來的,這其中涉及核心技術、國產率及知識產權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有報道稱,我國高鐵部件落後於高鐵速度,國內的高鐵車輪基本上依靠進口,高鐵使用的軸承大多來自國外,高鐵車上的電氣部分也主要依靠進口或者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資公司組裝。
一名鐵路高級工程師表示,中國高鐵技術涉及幾個方面,機車車輛制造、路橋隧道修建、信號控制與運行駕駛、自動化調度指揮、供電接觸網等五大技術體系,“目前在機車車輛制造方面包含集成技術,有些配件或部件是國外進口,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國產化優勢,集成生產也是國際流行方案”。
李紅昌表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100%掌握全部技術,由於在全球範圍內分工,其他國家在制造飛機等產品方面也一樣存在國際分工。
在李紅昌看來,有沒有掌握全部的技術與能否生產並出口、是否具有競爭力是不同層面的問題。“中國高鐵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至少已實現了70%的國產化率,相關的專利問題也已解決好,任何技術的國產化率都是個過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實力。”
李紅昌還強調,高鐵技術不僅是動車組,還有工程建造方面的即圖紙設計和規劃等系列問題。“中國在工程建設方面世界第一,包括美國很多鐵路公路都是中國在做,我們有好的技術和人力成本,這也是高鐵充分的競爭優勢。隨著高鐵的發展,產能上來後,動車組在總裝和集成方面的成本會下降,高鐵的後續優勢會逐漸顯現。”

《 人民文摘 》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