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今天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是有所作為的時候了。要把它變成明天的運動,不同地區的華人一起去做。中國這麽做,外國就會慢慢學,因為全世界現在對中國都是很註意的。全世界慢慢會了解中國不是只能舉辦奧運,也不是只有跑得快,跳得高,中國還有一套深層的文明,也正在進行,在醞釀,也在發展。
《21世紀》:這幾年傳統確實有些回歸,比如民間對傳統就有一種熱烈的擁抱,“國學熱”就是其中的一個征兆。
許倬雲:最近的“讀經運動”,《百家講堂》都蓬蓬勃勃,這一個現象,說明老百姓有這個需求。但非常不幸,學術界沒能提供足夠的優質資源,反而文化界、傳播界在做這個工作,因此,提供的東西不夠深入,不夠廣博,也不夠人性化。這個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學術界應該動員起來。
在近20年來,我不辭冒昧,盡力把自己的專業工作和別人的專業工作成就,轉移成一般通俗的書。我自己年歲這麽大了,已不在乎名聲,我在乎當時。為了當代的需求我寫了一些大家能讀的書。我先沖個鋒,希望更多的同仁有更好的著作出來,能夠填補這個缺陷。所以我借貴報的篇幅,向學術界同仁提出呼籲,我願意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這種事做好的話,受益的不僅是中國,而是未來的世界。
《21世紀》:您說隨著經濟上的全球化,文化上也出現進一步相互的融合,形成一種全人類的共同文化。但現實中我們卻看到很多文明的沖突和認同危機,這個問題您怎麽看呢?
許倬雲:我剛在香港出了一本小書《我者與他者》,沒多少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的,就是討論認同問題。我的說法是任何的認同都是小圈子的認同,逐漸逐漸,兩個小圈子,三個小圈子,因為接觸而融合,融合之後,本來小圈子的認同,擴大成一個大圈子認同。一步一步的擴大,到最後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所以這個認同永遠不只是停滯的,認同永遠是在辯證式的進展。兩個不同的認同接觸之後有沖突,沖突之中一定有交流,交流之後會融合,融合才能產生新的認同。所以過去的對立,可以變成現在的一致。這個變成是螺旋式的,越來越大。所以我以江河為例,小水滴變成小水,小水變成溪澗,溪澗變成河流,河流變成大江,都是從小的水流匯入大水過程中,形成新的認同。沖突在每個階段都會產生的,沖突本身就是互相學習。所以這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但是千萬要記得,認同並不是整齊劃一。如果大家都做一個事情,如果全世界一個思想,一個概念,一種做法,全世界是扁平的, 也不再有差別了。我們知道,熱力學講,一定要有差異,才有流動,有流動才可以發為能量。如果沒有流動就不行。如果大家都一致,也就沒有了動能,世界就變成涅槃了。同中必須有異,再有可以選擇的選項。他人的意見一定要聽取,一定要尊重。世界發展就是小流流入大河,各種觀點慢慢融合,慢慢包容。
《21世紀》:這正如您書中所講:歷史上主要的文明無次的互相借助然後產生文化之間的交換,最後你就說過去所有的文化就像小河流,最終會匯合進世界大洋。這好像象是你的一個情結,您寫過一本書就叫《萬古江河》。
許倬雲:寫這本書我是希望把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包含中國,卻超越中國的新的人類社會。
《21世紀》: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設想。您相信這一天真的會到來嗎?
許倬雲:對。但是我們理解這一天來應該是美好的時期。但這一天到來,有種種的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也有壞的可能性。如何建構未來的世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群眾一定要有一個心理,不能有一個國家壓抑其他,也不能又有一個書同文、車同軌。大同之中一定要有小異,有小異以後大同世界才有活力。
要出現這種情況,第一我們要肯定人的心智是應當自由的,在自由心智之下,人的腦力、心力才可以無限的發展,因為地球資源有限,人類腦礦無限。讓無限腦礦發動,不能加以桎梏或者約束。建構未來新世界,最要緊是什麽?人在解放中得到自由,得到自由,也對世界負起責任,這個是建構新世界最要緊的信念。
《21世紀》:最後一個問題:無論是說中國文化的自我突破,還是講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您認為眼下最迫切的議題有哪一些?
許倬雲:對中國而言,第一我們不要有狂熱的自大狂,尤其不能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淹沒了理性,這是一條。第二條我們對自然環境要有所尊重,我們擴張,經濟發展太奢侈,奢侈讓我們自然環境損失一大半了,我們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已經到了恐龍“巨無霸”的局面,這個巨無霸的局面將來我們要反噬的。這種做法不能再繼續,要有點自我約束。當然我們希望等到大家能吃飽之後,我們有自由的生活,人類都向往四大自由:不虞匱乏、行動居住、思想言論、沒有畏懼;四個自由一步步來的。
對於每個個人來說,我們要平心靜氣做事情。許多我們學術界同行應當想到,學術工作本身是一個志業,不是求物質的享受。以學術為志業,不能單單想升遷,想加薪。人文社會學科的同仁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都可以像企業家那麽有錢,我們也不必羨慕,我們有我們自己思考的天地,回旋的空間。我們該做千秋萬古的大事----共同建構未來的新世界。(愛思想網站 2009-01-07 )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