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一帶一路”須注重保護中國企業知識產權

在“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下,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企業要“走出去”,除了“思想先行”、“糧草先行”,做好前期規劃、風險評估和以雄厚財力作為後盾之外,還需要有“知識產權先行”的意識。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框架下,建立更加完善的商標戰略實施機制,提防中國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受到侵犯。

中國企業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防止商標遭惡意搶註,是“一帶一路”政策中常被外界忽略的,但這又是較迫切需要解決的環節。

數據顯示,中國企業過去在海外投資過程中,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商標遭國外企業搶註而失去商標經營的自主權,例如“飛鴿牌”自行車商標被印度尼西亞搶註、“海信”在德國被搶註、聯想因Legend在很多國家被註冊要改用“Lenovo”等。

眾多中國企業品牌商標遭外國搶註,固然是因為中國企業和產品在國外的聲名鵲起,關註度越來越高。似乎可以用法國名牌“Chanel” 始創人CoCo Chanel的名言——“被人仿造是一場災難,沒人仿造是更大的災難”——來阿Q式地安慰自己。但在現實中,那些被外國搶註的商標,中國企業無論是要通過法律手段向國外企業贖回這些商標,還是另起爐竈開張新設商標,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非常昂貴,這也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帶來不少障礙。

中國企業商標被搶註的原因很多,在用一只手指指責外國企業惡意搶註的同時,另外四只手指需要指向自己,深入檢討被惡意搶註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是,企業缺乏長遠規劃,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等到自身出口業務形成一定規模才想到海外註冊,卻可能為時已晚。二是,企業對投資所在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了解不足,缺乏品牌商標的防禦思維,在部分商標法不太健全的國家,的確常常發生商標原本所有人無奈放棄品牌的案件,或是至少要付出高額的經濟補償。三是,企業常常過多考慮知識產權保護的費用成本,由於海外商標保護、維護等費用較高,增加中國企業的負擔,導致不少企業放棄商標保護,而且在商標遭外國企業搶註後維權意識不強,助長了搶註的壞風氣。四是,目前在國內企業中,擁有專門知識產權保護隊伍的企業為數甚微,企業制定品牌商標保護戰略時,缺乏知識產權人才,而且也缺乏官方相關的數據和專業指引,因為後知後覺導致未能搶占先機、提前部署品牌商標保護程序。

如今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隨著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知識產權領域的爭奪,已逐漸成為中國企業布局全球,直面環球商業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在前車之鑒下,企業更須具有強烈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光是中國企業,還包括中國政府,應當更加註重在以下幾處發力。

對中國政府而言,政府一方面可考慮從強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儲備,加強對品牌商標代理機構的資格認證、誠信機制建設及規範管理,以及增強培訓機制等方面著手,開展前瞻性規劃,組建系統的、完善的品牌商標服務專業隊伍,為到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商標遭搶註問題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對到海外註冊商標達到一定數量的中國企業提供資金補助,解決註冊費用高昂問題。與此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引導品牌商標行業組織、協會的建設,加強發揮他們的“三自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多一層保護網。

此外、政府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商標領域的合作備忘錄,通過這一政府之間的溝通平台,協助遭搶註商標的中國企業,能在相關國家主管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得到妥善解決。

最後,政府也應考慮設立對知識產權、商標保護不力的國家黑名單,供中國企業參考。與此同時,政府可通過每個季度發布有關哪些國家對品牌商標侵權情況比較嚴重,中國企業在哪些國家需經常申請註冊保護,同一行業在哪些國家已有註冊等最新信息,以及提供各主要國家中國企業商標註冊程序、商標註冊數量,侵權訴訟數量和企業維權平均成本等信息,讓中國企業“走出去”之前,可掌握相關權威資料,提前部署。

對企業而言,它們既要培養自身知識產權保護的海外思維模式,也應考慮創新商標保護模式。例如采取家族品牌策略(Family Brand Strategy)、多元品牌策略(Multi-brand Strategy)和聯合品牌策略(Co-Branding)三結合的新模式,在“走出去”時根據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消費人群,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不但可避免一旦商標遭搶註就全軍覆滅的窘境,還可通過與投資所在國的知名企業合作,共同推出產品,並冠上共同品牌,為中國企業在競爭激烈的海外投資市場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在“中國制造”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的今天,全球知名的中國品牌卻如此之少,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未來中國政府和企業必須共同關註提高知識產權、品牌商標的保護意識,合力築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實施機制,這樣既有助推動“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的長遠發展,也能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助力。(作者為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轉自:《金融時報》中文網,收藏自2015-04-27 愛思想網站)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