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而且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帶”,也是一條“文化帶”。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習近平主席倡議的“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是向西,經過中亞、西亞、東歐,一直延續到西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部沿海經南海連接東盟後進入印度洋,然後再往西連接中東、非洲和歐洲。如此,形成“東西雙向開放”新格局。
《人民論壇》發表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文章稱,今天,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區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新中心,“一帶一路”將聯通東亞、中亞、西亞與歐洲成為全球經濟新增長動力,全球經濟合作將進入“亞歐時代”。“一帶一路”將歐洲經濟圈、亞太經濟圈這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兩大經濟圈鏈接起來,成為未來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世界經濟走廊,極大地改變世界經濟地理布局,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制度性話語權”與“建設文化強國”
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連續37年高速而不間斷,人均GDP增長約30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不參與新規則制定,就沒有更多優勢。而現在中國在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都沒有發言權,美國有一票否決權。亞投行的出現,是中國開始撼動世界現有地緣政治經濟的裏程碑。“一帶一路”倡導的合作原則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
中國要提高“制度性話語權”,首先要破解美國對中國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圍堵。比如,在文化上、思想上和意識形態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失去了幾千年來與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緬甸那種“中國-邊地”的二級文化結構,而美國在思想上和意識形態上卻與中國的大多數周邊國家形成了“美國-邊緣”的二級文化結構。今天的美國對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興趣越來越小,早已經把重點轉向聯盟建設,包括軍事同盟(如美日同盟)、經濟同盟(如TPP)和政治同盟(如“民主國家”同盟)。美國為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通過顔色革命等手段,加快蠶食蘇聯解體後的歐亞大陸碎片化區域,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美國的盟友或有美軍基地,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戰略上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形成巨大障礙。美國領導的政治同盟是建立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觀上的,這種世界觀把世界簡單地分為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而這兩者之間是不平等的。一個國家如果是西方民主國家,那就是“我類”;如果不是,那就是“異類”。
“一帶一路”文明圈與“文化強國”
文章認為,中國最終在“一帶一路”上的崛起,必須是以一個文化強國的姿態崛起。在“東西雙向開放”的思路下,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標誌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和更遠的國家建立一種新型的關係,從辛亥革命以來被動性地融入世界秩序,轉入今天主動布局,將自身發展與塑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結合到一起。“東西雙向開放”下的“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不僅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形成一個地緣政治合作體、地緣經濟合作體,更大的目標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形成命運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樞紐地帶是中巴經濟走廊。圍繞中巴經濟走廊畫一個圓圈,那裡是西方崛起之前的古代世界,那裡是古代中華影響世界的地方,也是世界影響中華的地方。在這個圓圈裡,我們發現這是多個國家民族血脈相通的文化圈:這是多個國家與中國語言相通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共享信仰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有共同文化遺產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山水相連的文化圈,多個國家與中國有山口、走廊、道路、口岸相通的文化圈,多個國家在經濟上與中國高度互補的文化圈。
建設“一帶一路”文明圈,等於重塑中國地緣政治與地緣文明圈。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而且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帶”,也是一條“文化帶”。新絲綢之路大國博弈的贏家,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經濟領導者,也必須是“一帶一路”的文化領導者。
文化共同體與價值共同體
文章指出,“一帶一路”文明圈是多樣、共存、包容、共贏,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種文化清洗和種族屠殺文化完全不一樣。2500多年來,貫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文化是基於沙漠、綠洲、草原、遊牧、高原為生活基礎的特色文化,絲綢之路上的那些古老民族、文化、宗教,今天還存在。絲綢之路歐亞陸路衰敗不完全是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導致的。19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英國與沙俄在中亞、西亞、南亞大國博弈,大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重新劃分邊界,在傳統的絲綢之路的通道上,設置了人為的障礙。例如,英俄對瓦罕走廊邊界的劃分,把2000多年來的中國、印度、阿富汗、中亞和西亞的最大通道阻隔了。
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通過“一帶一路”文明圈的投入與建設,爭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建成命運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有人疑問中國文化的主要元素是無神論,如何與信奉一神教的國家建成文化和價值共同體?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這是因為其核心是中正平和,崇尚自然,追求和諧,不走極端,不搞民族鬥爭和宗教戰爭,這是一個唯一能夠團結絲綢之路不同文明、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文化。
通過“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文化強國,不是宣傳中國中心論。“一帶一路”很多國家都很為自己民族的文化、宗教、建築、藝術、歷史、領袖和社會制度驕傲。為此,中國要清晰、獨到地表述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要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看到中國價值和中國夢,不是狹隘地局限在中國。中國在“一帶一路”倡導的中國價值和中國夢應該是每個人都想實現和都能實現的。中國需要設計一個能給人留下記憶的核心價值,便於在“一帶一路”國家中傳播。 孔夫子的價值觀是“仁義禮智信”,毛澤東的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價值觀一定要簡單易記。
中國絲路文化價值可考慮用漢字“和”“仁”二字概括,更容易被“一帶一路”國家理解和記住。“和”可以概括個人世界觀、家庭觀、社會觀、國家觀和天下觀最美好的一面;“仁”是人與人之間、鄰裏間、民族間、宗教間、國家間最為高尚的價值觀。“和”和“仁”不僅很好地表達了習近平主席有關新型國際關係合作共贏的義利觀,更可以創新性地翻譯成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英文句子,便於對外傳播。“和”和“仁”深刻表達了從周恩來提倡的和平共處原則到習近平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意涵。各國之間必須堅持合作共存、相互關愛、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讓“一帶一路”成為沿途發展中國家共同富裕、共同繁榮的康莊大道。“和”“仁”還意味著,大國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反對大國為一己之私到別的國家和別的地區以各種借口製造對抗、製造衝突、製造流血、製造戰爭。
複雜化、精細化的“一帶一路”文化戰略
文章提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是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和新型大國關係。這也應該是“一帶一路”文明圈的目標、立場、議程和框架。我們今天看到的中東和中亞的局面是,美國-伊朗對抗、美國-敘利亞對抗、沙特-伊朗對抗、胡塞武裝在也門的崛起、遜尼派-什葉派對抗、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碎片化。面對這種複雜的局面,“一帶一路”文明圈的建設應該是一種複雜化、差異化、精細化和國別化的文化大戰略。
絲綢之路文化有其千年不變的共同文化,如商旅客棧文化、巴紮文化,但更要看到絲綢之路文化是多樣化的文化。“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傳播應該細致入微,一國一策,一對一交流、面對面交流、項目對項目交流,不可籠統地把“一帶一路”上的文化籠統地分為中亞文化、西亞文化、南亞文化、中東文化等。當今世界的戰爭與衝突,不僅有大國直接入侵引發的戰爭,如蘇聯、美國入侵阿富汗,更要看到中亞文化、西亞文化、南亞文化、中東文化內的那些國家本身在文化宗教上就不是一家人,如西亞伊朗與土耳其的爭鬥等。
從古絲綢之路地理分布看,沿線各個國家雖有自身的文明傳統,但是,以中巴經濟走廊文明圈為核心的“一帶一路”文明圈是一個沒有太多異質文明的組合體,如帕米爾走廊、天山走廊、興都庫什走廊、喀喇昆侖走廊等。包括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等在內的廣大絲綢之路國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國家,這些國家更強調文化的親緣性和共同的歷史命運。從古到今,這裡是大國博弈和謀取控制世界的地方。近代,這裡的國家和人民被迫對強勢的西方文明作出回應,並在這過程中艱難地塑造新的國家認同、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
由於“一帶一路”在地理上夾在多種文明體系中,“一帶一路”文明圈是一個獨特的跨多種文化的文明體系。“一帶一路”文明圈需要一個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識形態支撐,即政治和文化上的多極化,尊重歷史和傳統。“一帶一路”文明圈不從單一的意識形態和宗教出發,不鼓勵引發衝突和暴力的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一帶一路”文明只有回歸、復興古絲綢之路多樣化的文化,才會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處,才不會發生文明的衝突,才能保證“一帶一路”的安全暢通。中國需要通過“一帶一路”文化圈的建設,形成一個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規劃和貿易大道規劃相適應的“一帶一路”文化共同體。在這個文明圈內,最大限度地激發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認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創造力,整合絲綢之路文明圈內的無限資源,讓“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惠及絲綢之路文明圈的全體人民。
未來由中國這樣一個以多元性、異質性、複雜性為特征的文化強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文明圈應該是文化交融共生,不是西方文明上的同質性和排他性,不是二元對立和文明的衝突,而是如費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上的共生、共存,既保持文化差異,又能在一個文化多樣性的文明圈裡和諧相處。
“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要防止引發新的文明衝突
文章強調,在“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中,要自覺防止搞一種新殖民主義文化,引發新的文明衝突。“一帶一路”核心區是伊斯蘭文明帶,美國、英國和法國在這個地區用西方二元對立的排他性文化長期經營,但從塔利班、基地組織、阿拉伯之春到伊斯蘭國,今天的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對立,及其表現為“恐戰”與“反恐”的伊斯蘭與西方國家的軍事戰爭。中國要用一種平等和包容的態度,跟“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講述中國與文化圈內國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學習的故事,讓中華文化與沿線國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創造性地進行大融通,共同營造“一帶一路”文明圈。例如,文化上尋找合作可行的契合點,提出和實施文化上的共同和共通項目。再如,配合“一帶一路”上的經濟走廊,設立內容豐富多樣的絲路文化走廊,其中包括絲綢文化走廊、陶瓷文化走廊、巴扎文化走廊、商旅客棧文化走廊、伊斯蘭建築文化走廊等。
無論是搞文化強國項目,還是做“一帶一路”的文化項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氣,不能只依教科書和媒體所給的角度來看世界,而要學習站在當地人的立場來了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中國媒體在宣傳報道“一帶一路”時,需要一個謙卑的態度。“一帶一路”上的很多國家,歷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國家殖民或半殖民。這些國家對外來民族在經濟上文化上的突然湧入,是很敏感的,如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坦等。在“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中,要讓當地人看到“一帶一路”不是來征服的、不是來殖民的,而是偉大的絲綢之路精神的復興。我們需要學習古人法顯、玄奘的精神,懷著謙卑的心態,去尊重、了解、傳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帶一路”文化強國的基礎是民眾間的面對面交流,要從小的項目和小事做起。中國要通過媒體報道、廣告、論壇、音樂會、美食節、時裝節、體育比賽、現代藝術展、畫展、攝影展、電影節、文物展、“一帶一路”旅行寫作大賽等不同的方式,講“一帶一路”上真實的人物和故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