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二十五章)

軟弱無能的「妻管嚴」國王——路易十六


  --------
  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
  卻因過份的寬容和怠慢
  在瞬間被誇
  大輕信那看起來忠實的妻子
  慈悲之心只能把她送上絕路

  詩文描寫的人物是個性格軟弱、憂柔寡斷、毫無魄力;聽命於愚蠢粗俗的老婆,卻又有著善慈悲等人性閃光點的可笑角色。諾查丹瑪斯預言此人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江山」易主,王位輕易被奪。從整首詩中嘲諷的語調來看,預言家所指的,極有可能是在法國革命中失敗的路易十六。他對他那身為奧國公主的妻子唯唯諾諾,聽任擺佈的可憐模樣,在他們夫妻倆被判處死刑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成為巴黎人民街頭巷尾閒聊時的笑料。

 

與舊教會對應的亨利三世(1574~89)


  --------
  國王背叛人民,當選
  布洛瓦的出生,讓舊教同盟屈服
  阿梅爾、科爾多巴、達爾馬奇亞的臣民
  七個人的陰影給國王帶來
  新的定金和至死的亡靈

  在諾查丹瑪斯在其它的預言中曾多次提到的「布洛瓦公爵],指的是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因為他出生在布洛瓦。這首詩更是明確地寫出「布洛瓦的出生」,而且他與舊教派之間的尖銳對立,在第二行中也有體現。
  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對新興的喀爾文教派採取軟弱的態度,並一再向他們的要求妥協。這些讓步激怒了熱心的天主教徒,他們為保護自己的宗教,組織了一個「神聖聯盟」來反對亨利三世,同時,作為天主教會國的西班牙也與吉士兄弟聯合,加入「舊教同盟],(詩中用「七個人」來代表對方聯合勢力的強大),並供給他們金錢(即詩中「新的定金」)和軍隊。亨利三世無奈之下只好與那代爾王亨利結盟,準備合圍舊教同盟據點巴黎,正在這個時候,「聯盟」的修道士刺死了亨利三世,帶給了他「至死的亡靈」。至此,國王與舊教之間的對立才消失。

 

亨利四世為愛妾立下的誓約


  --------
  那代爾王國之影並不真實
  這使作為實力者的人生有所缺憾
  對著康布勒立下模稜兩可的誓約
  國王給了奧爾良
  合法的保障

  曾經是那代爾王,後又作為法國國王即位的亨利四世,之所以被諾查丹瑪斯評價為「影」,是因他那看似輝煌的實力統治,對於法國民族的發展並沒有什麼重大影響。他的手中也並未掌握全部實權,這也算是他統治生涯的「缺陷」。不過好色的亨利四世對於討好女人的手段則是甚為精通的。後宮佳麗個個天姿國色,連康布勒的總督巴拉尼之妻最後也被納入亨利四世春宵暖帳中,成為他的愛妾之一。作為回報,亨利四世承認奧爾良為巴拉尼世襲所有。這種為博紅顏一笑,竟將國土作交易的「誓約」,也早在預言家所料之中。

 

擁有德國國王選舉權的諸侯動向


  --------
  因為「黃金」,毫無價值的卑劣漢子
  人生、命運、死亡
  他沒能成為薩克森的選舉侯
  從不倫瑞克來的他尋求愛的記號
  誘惑著把它贈之於民

  這是一首以德國為背景的詩,寫的是德國十六世紀的情況。「不倫瑞克」是德國中北部的工商業城市,「薩克森」為德國中部地區。
  從前三行可以看出:薩克森沒能多生出持有國王選舉權的選舉侯。而後兩行敘述的則是不倫瑞克公國與德國之間保持多年的友好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謀反失敗與教會遭難


  --------
  布爾戈斯城對戴著花冠的婦人
  下達了謀反罪名成立的叛決
  神聖的高級聖職者在佛爾羅多
  毀滅了盜賊和假巡禮者之手

  這又是一首深奧難解的預言詩。詩的前半部分提及一位「戴著花冠的婦人」密謀反叛,卻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位神秘的婦人指的是誰,我們不得而知。後半部分的「佛爾羅多」如果理解為西班牙的佛爾門特拉島的話,那麼講述的可能是在那裡的教會組織將受到打擊、教徒遭難、毀於一旦。不過,這兩部分之間可有什麼關聯?兩件事件具體所指為何?等等問題卻還是未解之迷。

 

西班牙內亂與接連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軍旗搖憾在西班牙的內地
  吶喊的隊伍一角的邊境傳來
  紛爭通過了勒尼橋的附近
  軍團被群眾擊退

  西班牙是西歐比較落後的國家,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打擊下,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工農運動不斷高漲;1936年2月,成立了以左翼共和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政府,並採取了一些具有進步意義的措施。但是同年7月,一批反動軍官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部的許多城市,發動了反對共和國政府的武裝叛亂。西班牙人民堅決保衛自己的政權,支持政府軍對付反動軍官佛朗哥領導下的國民軍,但是德、意法西斯卻援助叛軍搞內亂,插手西班牙內戰並對政府軍公開進行武裝干涉,戰爭局勢一步步擴大,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預言詩描寫的就是上述情節。第三行的「勒尼」於法國中東部,曾一度被德國佔領,最後一行中,寫法國勒尼的群眾擊退佔領軍,來引喻西班牙內戰以及二戰中聯合軍(「群眾」)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真是意味深長。

 

人飲下硫磺毒水後窒息而死


  --------
  新城邊的一個世界樂園
  通向從地下挖掘出的山路
  行人慌慌張張紛紛鑽入缸內
  他們不得不飲那邪惡的硫磺水

  預言家第一次使用了「硫磺水」這個字眼,硫磺水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硫磺變成水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經過燃燒後變成亞硫酸氣體,再與水化合成硫酸。因此,可以認為這首詩說的就是石油化合物和其它燃料燃燒後排放出來的廢氣造成的危害。居住在盛滿硫磺水的水(暗示被污染的海灣)邊的居民被突然降臨的災難逼得不得不飲用這種有毒的水而紛紛死去。事件發生的地點在第一行和第二行有所暗示,那是一個「新城」的附近,是一個國際有名的觀光勝地,周圍有遊樂場,那個城市是由「地下挖掘出來的群山組成」的,這樣的新城,最有可能說的就是美國紐約,而在1979年3月28日,離約紐僅180英里的賓夕法尼亞州三涅島原子能發電站放射能洩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不正如詩中有毒的「硫磺水」對人們的侵害嗎?

 

洪水之後發現大墓,事實是……


  一
  --------
  白晝,姆前沙水浸潤柳庫桑布爾的大地
  發現柳倫、土星
  山、平原、城市、街道和村莊
  洛林的洪水被大墓背叛

  「柳倫」是指的法國東部城市「呂爾」,還是法語中月亮「Lune」的諧音,還沒有定論。「土星」可以為指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森林之神。將這些內容與最後一行出現的大墳墓聯繫起來看,參照前面曾反覆敘述過的事件,又有一種恐怖的感覺襲過我們全身:一場大洪水吞沒一切,「山、平原、城市……」都被無情的大水毀滅。災難之後,一座巨大的墓穴會被掘出地面。裡面藏有的秘密怎樣,我們無法知曉,但想必這一發現定會改寫人類的歷史,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的潰敗告終


  --------
  好幾個比洛林地區地勢更低的區域
  與德國的低畦地區合併
  皮卡爾迪、諾曼底
  以梅努為據點的人們
  再一次統一全部

  預言法國的洛林地區以及南部諸地、亞爾薩斯、皮卡迪、諾曼底、梅努等,在徵得法國國民同意的基礎上,與德國合併。與這樣的情況相符的,只有1871年以法國失敗而告終的普法戰爭對法國戰敗后土地處理問題。
  法國在普法戰爭中一敗塗地,潰不成軍,拿破侖三世只好向普魯士投降。當時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推行的是用武力統一德國的路線,同時也想乘機擴張領土。於是在大勝法國之後,毫不猶豫地佔領了洛林地區和亞爾薩斯等多處原法國領土。

 

老夫少妻之類奇怪的婚姻


  --------
  勒與欽爾特合流之地
  取消了很久以前的那種正式定婚儀式
  安文爾斯地區
  有著褻瀆神靈的老夫少妻般的婚姻

  出現的地名全在比利時。因此可以理解為預言在比利時會出現妙齡少女與年邁求婚者結合的婚姻。要找到具體、有名的史實與之對應,難免有些牽強,因為在十六世紀預言家眼中這一奇特的婚姻「褻瀆神靈」,而在現代人的婚姻愛情觀看來,這一切都不傷大雅,是結婚者的自由。老夫少妻、老妻少夫之類的婚姻早已不足為奇。是否舉行「定婚儀式」,也更是沒必要去進行小題大作地追究。身處十六世紀封建歐洲的預言家,能預見到幾百年後比較普遍的開放自由、不再保守的婚姻現象,預言靈驗與否,讀者自明。

 

妻妾成群的亨利二世


  --------
  三個娼婦爭風吃醋大吵大鬧
  作為爭吵焦點的男子
  卻只在一邊冷眼旁觀沉默不作聲
  聖者瑟朗不再成為她的保護者
  女人把丈夫叫作火焰、盾牌和
  白色的晚宴會

  用「作為爭吵焦點」、「聖者」來形容的「瑟朗」(Selin)是破譯這首詩的關鍵。如果把這個詞理解為亨利二世的話,此詩就可用亨利二世左擁有抱,妻妾成群的史實來解釋。這首詩的語句淺顯,讀者一看便能想像出亨利二世周旋在女人堆裡,四處討好,卻又無法安頓好女人們之間吃醋爭風的情聖形象。後兩行寫他的愛妻們各自給他取的親呢的稱呼,極具諷刺意味。

 

世紀末出現的基督教之敵的誕生


  --------
  畏忌別人提及生世
  因為他是小妾之子
  兩歲之時由於所受苦難的補償身價提高
  她被敵人捕虜之後被帶往瑪林、布魯塞爾

  介紹那位將本世紀之末出現的基督教之敵的誕生情況。生他的母親會受到枷刑之苦,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他後來得以身價提高,出人頭地。

 

瑪麗·斯圖亞特的不幸婚姻


  --------
  在賓客們一片蔑視聲中促成一樁婚姻
  但是到了最後,婚姻變得不幸
  公婆根本看不起媳婦瑪麗
  腓布死去後,媳婦的處境更加淒慘

  這仍是在講述瑪麗·斯圖亞特那段不幸的婚姻。這位英國王室的少女與法國國王佛朗索瓦二世的結合,並沒給她帶來多大的好運。佛朗索瓦二世的母親卡特琳娜·第奇壓根本看不上瑪麗。兩人的矛盾從婚姻的一開始就激烈表現出來。風風光光成為法國王后的瑪麗,以為可以憑借丈夫的地位改善自己的處境,豈知這段婚姻維持不到兩年,佛朗索瓦二世就去世了。從此,瑪麗在法國王室的境遇便一落千丈,舉目無親,婆婆卡特琳娜更是討厭這個沒能為皇族產下一兒半女的媳婦。孤苦無助的瑪麗受不了婆婆的蔑視和冷遇,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回到蘇格蘭。
  詩中的「腓布」,即指佛朗索瓦二世。

 

1982年,英國福克蘭群島紛爭和帝國的沒落


  --------
  王族的領導者不得已也俯身低頭
  口中噴出鮮血,血流如柱
  英國國教的支配者讓王國喘息
  如被砍斷的樹枝失去生命力
  在突尼斯苟延殘喘

  英國曾經是「世界工廠」和最大的殖民國,稱霸世界達200年之久,但是它也是最早走向衰落的國家。這首詩就是預言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沒落衰敗。從一至三行,都在描寫英國失去昔日的輝煌和風光。領導者力不從心地苦持危局,在後來崛起的超級大國美國的間接控制、干涉下,不得不聽從山姆大叔的指揮棒的無奈慘狀。但是在詩的最後部分,作者又讓我們看到希望:哪怕「苟延殘喘」,說明英國仍不失有恢復它往日神勇鹹嚴的可能,「突尼斯」在此處指代隔海之地,與此相符的就有1982年發生在與英國隔海相望的福克蘭群島的勞維納斯爭議。

 

某國君主丑間纏身


  --------
  被人吹捧得洋洋得意的君王
  不顧自己的身份和權力,去侮辱妙齡少女
  卑劣殘忍的人,容不下他人
  垂涎他們的妻子
  國王將他們流放至死

  詩中的這個君主形象:殘暴、卑鄙、好色、無恥,利用王權至高無上的威信,肆意幹出醜惡的勾當。國王的醜聞也導致國內一片混亂,紛爭四起,為了平息民憤,鎮壓反抗,國王殘忍地將反對者們「流放至死」。
  僅以詩句還無法斷定這是哪個國家的事情。但無論是在何國,若真遇上這樣一位昏君、暴君,都是臣民天大的不幸。我們只有祈禱預言不要靈驗。

 

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的事件(1643~)


  --------
  哀悼之時,狡猾的國家
  向年青的埃馬奇亞人挑起戰爭
  法國震撼,危機逼近船隊
  在馬賽試刀,兩面展開對話

  「埃馬奇亞」是馬其頓的一個地區,意為光輝的太陽。[年青的埃馬奇亞人」,指的就是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在路易十四執政的五十五年中,法國由於它的物質力量和文學的光輝,在歐洲佔據重要地位。這種光榮反映到它的國王身上,他就被比喻為太陽,又稱路易大帝。詩中提及的事件,全都是在國勢隆盛的「路易十四的世紀](1600年代)發生過的真實史實。首先,是「狡猾的國家」西班牙進攻法國,這場戰爭又稱為遺產繼承戰,因為它的爆發是在1965年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去世的「哀悼之時」。使「法國震撼]的,則是1648年爆發的反王權的「福隆德」運動,這場武裝起義持續了近四年,最後被鎮壓了。接下來路易十四又進軍馬賽,在那裡揚了揚軍威,被預言家稱為「試刀」,最後在「兩面展開對話」,路易十四通過《威斯特發利亞和約》等和約對話形式,得到了往向已久的比利牛斯山、亞爾薩斯等法國西部邊境大片地區,以證明他的「自然邊疆說]。

 

1560年掠奪里昂未遂始未


  --------
  里昂城中,二十五人一個鼻孔出氣
  其中市民五人,其它的是
  德國人,布勒斯人和拉丁人
  在貴族指揮下排起長隊
  卻沒逃過猛大的鼻子,計劃敗露

  1560年,胡格諾派教徒曾密謀在里昂發動叛變,佔領里昂,奪取統治權。當時的策劃者共有二十五人,除了五人市民以外,還有一些德國人和其它新教徒。這一夥密謀反叛者的幕後指揮,有孔德公爵以及卡爾特修道院的代理主教,詩中稱為「貴族」。不過,周密的計劃,卻不小心走露了風聲,陰謀被發現,結果叛亂未遂。這次事件正好發生在預言家生活的時代,所以預言能如此準確地描寫每一個環節,也不足為怪。

 

歐洲全上面臨被滅絕的命運


  --------
  我禁不住淚流
  尼斯、摩納哥、比薩、馬爾尼
  全部被滅絕
  在他們身上,我們以血和武器作為新年禮物
  火!地震及水,無力的抵抗!

  第一行就出現了作者自稱的第一人稱「我」,這在諾查丹瑪斯所著預言詩中是極其罕有的。而且他如此毫不掩飾地表達他的悲傷之情,他的擔心和憂慮已足以讓有淚不輕彈的自己「禁不住淚流」;難道說災難的到來真的如此恐怖,無法避免嗎?預言家的眼淚讓我們每個人都心驚、畏怯、膽寒!詩中的地名全都在歐洲,對於「全部被火絕」的歐洲全土的命運,連預言家都只能灑淚挽歎「無力抵抗!」了,看來這場滅頂之災真的無法逃脫,人們面對死亡和災難,束手無策!
  第四行「用血和武器作為新年禮物」。因此,這場災難有可能是發生在世紀末某年新年伊始時的大規模戰爭。同時,除了軍隊用各種可怕的武器(核武器及化學武器)互相殘殺爭奪、挑起殘酷的戰爭這種「人禍」以外,未行還出現了各種自然現象帶來的「天災」。暗示大自然將發生大變異。所有的苦難一下子降臨在歐洲大陸,成千上萬的生命將被無情吞噬。預言家早已預見到了這場災難的降臨,卻又無法阻止它的發生,他為後世的歐洲子民揪心,卻又無回天之力,只能黯自淚流。

 

匈牙利會落人異教徒手中嗎?


  --------
  貝尼、埃莫爾、薩音龍
  這些將匈牙利轉入異教徒手中
  長矛和火焰擊發激烈的暴力
  陰謀被女將發現

  這裡講述匈牙利在某種陰謀下可能會落入異教徒(是否就是伊斯蘭教教徒呢?)的手中。不過陰謀會被女人發現,最後結局如何?陰謀敗露後,匈牙利面臨的是怎樣的前途?預言家卻沒告訴我們。

 

阿拉伯設法侵攻匈牙利


  --------
  會在索爾比亞附近侵襲匈牙利
  布達來吸引起他們的注意
  拜占庭的領袖來到
  讓他們改信阿拉伯教義

  預示阿拉伯設法侵略匈牙利,幸好布達傳來的忠告引起了匈牙利人的警惕。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就是由處於多瑞河右岸的布達和多瑙河左岸的佩斯組成,說明阿拉伯人會首先把進攻的目標選在佩斯。最後一行,讓匈牙利人「改信阿拉伯教義」,是否在暗示匈牙利將受到伊斯蘭教宗教上的壓制呢?讓信奉上帝的人們崇拜真主,會意味著什麼呢?

 

恐怖的疫病以地中海沿庫為中心蔓延


  --------
  希多利亞、拉古薩、那龍,神聖的都市
  疫病蔓延
  兩位英雄之死成為王子的死因
  阿拉伯和匈牙利步調取得一致

  詩中又同時出現了阿拉伯和匈牙利。不過與前兩首詩不同的是,這次兩個國家不再有爭執或壓制,而是出現了友好相處,意見相合,「步調取得一致」的和睦局面,它們的聯手,是不是就為了聯合抵抗疫病的襲擊呢?
  「希多利亞」位於希臘南部,「拉古薩」是南斯拉夫南北部城市。這些地方都處在地中海沿岸,疫病會以此為中心四處蔓延開去。

 

十九世紀的意大利


  --------
  米蘭流淚,佛羅倫薩、盧卡哭泣
  偉大的公爵乘上馬車的時候
  座位更替,這個時候
  羅馬神族也生變故

  十九世紀的普奧戰爭中,失敗的奧地利放棄熱那亞,通過拿破侖三世,熱那亞被劃入意大利版圖。不久,意大利的首都從米蘭附近遷都至佛羅倫薩,詩中用「座位更替」來形容。就在同一時期,羅馬教皇手中的神權,也出現了動搖,宗教受到世俗勢力的壓制,教皇神聖至上的地位不再鞏固,反而為世俗權力所左右,生出變故。

 

神聖梵蒂岡崩潰之時


  --------
  啊!羅馬,你的未日將近
  引來問題的並不是你的城牆
  而是血與實質
  殘暴粗魯的東方人會將讓世界觸目的文字
  深深刻入
  尖銳的長矛會讓袖口處負傷

  詩中又出現了歐洲、羅馬將會滅亡的恐怖字眼。但是這一次的侵入者不再是阿拉伯國家了,而是經許多研究者證明,這裡的東方人也許就是指的中國軍隊!成吉思汗時期鐵騎金戈橫掃歐洲大陸的中國軍隊,在歐洲人眼裡「殘暴粗魯」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曾經所向披糜的中國軍隊,會又一次在歐洲大陸戰無不勝!?
  「城牆」為教皇聖廷的建築物,「引來問題的血與實質],理解為教皇本人。梵蒂岡的教皇不知是做錯了什麼,竟遠遠惹來中國軍隊長矛相向。「長矛」歷來是中國人古時作戰的傳統兵器,這次輪到羅馬教皇負傷了。不過從最後一行可看出,教皇的傷勢並不嚴重,不會危及性命。但梵蒂岡卻恐難保住。佔領羅馬的中國人,「會將讓世界觸目的文字深深刻入」,這裡的「文字」當然是值得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博大精深的漢字;得勝的中國人要把赫赫戰功篆刻在金壁輝煌的教皇聖殿。是想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的勝利?還是要讓後人瞭解中國軍隊曾有過的這一次壯舉?

 

70年代英美接近與水門事件


  --------
  倫敦首領依靠美國的力量
  讓蘇格蘭背負凍結物資
  國王勒布讓全世界震驚
  基督教之敵陷入苦境

  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第一行即點出了英國與美國在70年代的微妙關係:二戰後的英國,經濟十分虛弱。政府為了恢復經濟、穩定局勢,不得不丟掉以往繁榮強盛時盛氣凌人的架子,屈駕去尋求美國的幫助。那時的「倫敦首領」自然是麥克米倫首相,他為了討好美國,竟動用潛水艇替美國運送裝有核彈頭的海軍中距離彈道、導彈——北極星導彈!(「凍結物資」就是來源於此。之所以稱為「凍結」,可從導彈的名稱中找到原因。)
  三、四兩行的重點在於美國。如果把「勒布」看作喻指的同時代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話,「基督之敵」就是美國共和黨。讓尼克松和共和黨「陷入苦難」的事件,自然是1972年華盛頓的水門事件。在水門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本部發現的共和黨所安放的竊聽器,不僅使尼克松被迫辭職,也轟動了世界政壇,讓「全世界震驚」。

 

「五月大地震」會在2000年發生嗎


  --------
  大地震在五月發生
  土星令山羊、水星木星聚牡牛
  金星據巨蟹、火星連處女
  鵝毛大雪漫天飛舞

  第一行即己醒目地標誌出大地震將要發生的月份。不管會在哪一年出現這種可怕的震亂,光是預言家那毫不置疑的肯定語氣,已讓人們發驚。接下來,用了詩的一半的篇幅去詳細描述占星術中天體、星座的布列位置,對於不太瞭解占星術的人來說,這是一團很難解開的迷,但那些精通天文、占星的人士,只須費點兒心思稍稍演算一下,一幅異常怪誕的星座分佈圖就會躍然紙上,按照這樣的星座推算,發生5月大地震的年份,就是離我們很近的2000年!
  諾查丹瑪斯最為恐怖的預言,是預測人類會在1999年滅亡!而這首詩卻認為:一年之後,滅頂之災又會再一次發生!如果說在1999年那場大劫難中,還能有極少數的人逃脫厄運的話,2000年發生的大地震會同樣讓他們難脫魔爪!人類的末日已在眼前了!!

 

歐美國家對日本經濟擴張的反應


  --------
  都市之前佇立著海軍
  未經長途,趕快出發
  市民的誘餌,在陸地被奪
  艦隊返回來捉捕大規模盜竊行為

  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舉行「貿易立國」的政策,推行經濟擴張,它的對外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成為反攻德、美的第三大貿易國。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加劇了日美、日歐各國的矛盾;貿易的不平衡,也引起了歐美國家對長期順差的日本的強烈不滿。對於日本的經濟擴張,歐美紛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措施,對日本施加壓力,增加日本商品出口的困難。他們虎視眈眈。注視著日本的經濟動向,如佇立在「都市」(代指日本)之前,隨時準備作出反應,整裝待發的「海軍」(日本為四圍是海的島國,所以用了「海軍]這個詞)日本的產品(「誘餌」)也在歐美大陸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陸上被奪])。最有意思的是末行的描寫。美國曾以日本的東芝產品違反了巴黎統籌委員會(CCM)協定為由(詩中用「大規模盜竊行為]來代指),攻擊日本經濟,大力呼籲歐美國家聯合起來壓制日本,對日本的經濟擴張作出必要的反應。

 

不堪忍受暴政的國民紛紛起義


  --------
  生力軍高揚戰旗
  從南到北的輝煌戰果,誰與爭鋒!
  受苦受難的群眾蜂起雲湧
  逃亡者在阿姆白昂的叢林裡遭誅

  詩意簡單易明,不堪忍受殘暴統治的人民,紛紛揭竿起義,反對苛政。長期的黑暗統治,使起義一爆發,就得到「從南至北」的受苦人民積極響應,給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不過要找出與詩意相符的特定事件卻不容易。末行的「阿姆白昂」(AinbeUon)是全詩唯一的具體線索,但至今我們還尚未查找到這個地名所處的確切地點。

 

蘇聯切爾諾貝利核能洩漏事故(1986)


  --------
  眼前一片模糊,四周出現異樣
  猛烈燃燒的火焰引起大雪紛飛
  潤澤的綠色草原開始萎縮、枯竭
  空氣污濁,呼吸困難

  1986年4月,前蘇聯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一起原子能洩漏事故。放射能給切爾諾貝利周圍的大片地區帶來災難性損失,不僅如此,連烏克蘭及整個東歐地區都遭受到了原子能的巨大侵害。這首詩就是描述的這起產生惡性影響的事故。
  放射能的洩漏,首先給受到侵害的人們帶來生理上的極大痛苦。受到放射能污染的人體,輕者產生視線模糊,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等症狀,重者體內機能,如內分泌、神經系統出現紊亂,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大大降低,極易導致死亡。白血症、淋巴系統疾病也是受核能污染的結果。其次,放射能也給周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切爾諾貝利放射能漏洩事故曾造成烏克蘭、東歐許多國家當年糧食減產、莊稼不能成活,植物大面積「萎縮、枯竭」,勉強收穫到的少得可憐的糧食,也因曾受到核能污染,人畜無法食用。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地球變冷、寒潮侵襲、冰期到來


  --------
  天地越來越冷,大水也不例外
  可怕的星期日來到眼前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晴天
  這難忘的日子,寒冷在四個地方蔓延

  詩裡沒有指具體的日期,也許作者無法明示,也許沒有必要明示,這些危險將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到了那一天,世界氣溫變冷,「大水」(這裡指的是海洋是不言而喻的)也全變冷。那時人類一年到頭都將過著寒冷的日子,許多人將相繼被凍死。「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晴天」,這裡,人們可以想像得到那種昏暗陰慘的天氣,它們讓人垂頭喪氣、委靡不振,甚至可能會懸樑自盡。詩中的表述對預言家來說實在是大遙遠了,但他仍然不希望他的預言靈驗。遺憾的是,各種跡象表明,預言不會有錯:已在相繼出現的世界性氣候不穩定,天氣反常的現象讓人無不痛楚地感到,人類滅亡的前兆這個陰影是多麼沉重而又無法排解地籠罩在心上。而造成這一災難的根源,正是現代文明社會排放的各種污染。人類正把一塊能把自己置於死地的巨大帷幕罩在自己頭上,諾查丹瑪斯400多年前就站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裡仰望著自己頭上的雲彩,對未來文明帶來的可怕的危機作出了如此準確的預言。

 

1999年,恐怖大王從天而降!


  --------
  1999年7月
  為使安哥魯莫亞王復活
  恐怖大王將從天而落
  屆時前後瑪爾斯將統治天下
  說是為讓人們獲得幸福生活

  對於所有的人特別是那些研究諾查丹瑪斯預言的專家來說,最引人注目而倍感憂慮的是《諸世紀》中關於人類滅亡的預言。因為它是全部預言的中心。上面這首詩,就是這個人類關注的焦點。
  預言最初是在諾查丹瑪斯與亨利二世的對話中出現的,後來經過預言家的整理加工,寫成詩句載進《諸世紀》中流傳了下來。這是一首事關重大非同小可的預言詩,決不是作者突發奇想的信口開河和譁眾取寵的聳人聽聞,這首詩的基本思想看來在作者的年輕時代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熟完善,與亨利二世的談話只不過是在那種場合下,為他提供了一個表達這個思想的機會,最後終於用詩的形式完整地闡述了他的預測。
  這首詩所涉及到的事件的重要性,諾查丹瑪斯早就充分認識到了。他的其它預言詩,不開玩笑的調侃式的語氣隨便說來,似乎是故意要讓後人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去猜測不休。但這首詩卻是例外,其中預測事件發生的日期說得相當明確,使人沒有任何其它解釋的餘地。可以認為,諾查丹瑪斯在這首詩裡,再也沒有使用他那慣用的閃爍其詞故意作弄人的手法。出於一位預言家的責任感,他這是在對我們這一代人作出極其慎重的警告。
  表面看來,這首詩怪誕不經,詩中唯一明白不誤的是第一行「1999年7月」幾個字,然而,「恐怖大王」、「安哥魯莫亞」、「瑪爾斯將統治天下」到底意味著什麼,現在我們還不能破譯。自古以來這個不解之謎不知耗去多少研究者的心血,也引起了各種不同的解釋,當然無論那一種解釋都足以讓人毛骨悚然。下面我們將介紹歐美研究者幾代人努力探究破譯出的幾種目前較有份量的幾種看法。
  1.太空襲記
  這個解釋最有代表性,也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看法。即1999年多半要發生世界大戰,「恐怖大王從天而落」是說遠程轟炸機從空中將大量炸彈傾瀉下來。到了現代,這種說法卻似乎顯得陳舊了,但這種基本思想並不過時,拋開「恐怖大王」是否指轟炸機和炸彈不說,再來一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並沒有減少。
  2。ICBM攻擊記
  這是西德的克拉烏斯和美國的姆亞鼓吹的看法,當然它的前提條件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1999年7月,世界大戰爆發,ICBM(地對地導彈)將射向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這種觀點是隨著現代新式武器的出現從第一種說法發展而來的,最近還發明了有多種彈頭的最新式火箭。因此,「恐怖大王」指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ICBM。
  從目前形勢看,世界總體形勢趨向緩和,多極化發展局勢加強,但不穩定因素仍廣泛存在,戰火始終不停。如爆發第三次大戰,大打出手的各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人造地球衛星攻擊論
  英國一位名叫阿弗雷特·P·安塔茲的年輕研究者主張這種觀點,他認為1999年7月,美、俄或者是英國、法國,也可能是中國或日本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將發生事故,或是故意製造事故,把核能或激光照射到地球上來,這就是恐怖大王。
  目前,太空中的氣象衛星和廣播電視衛星全部加起來已有數百顆,這些衛星日夜不停地在地球周圍運行著。其中還有一些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間諜衛星,它們是為了從大空中觀測地面的核基地而發射上天的,這些衛星雖然比到月球探測的宇宙飛船小得多,但它們上面裝有最現代化的精巧的照機機。自動控制系統和雷達,由此看來,不遠的將來,它們還可裝上原子彈或光學武器,這決不是很難辦到的事。只不過鑒於目前局勢,無論是誰先動手,都會兩敗俱傷得不償失,所以才沒有人敢貿然使用這種武器。
  4.慧星撞擊論
  亨利·C·羅巴茲以及遵循他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者都比較傾向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一顆比哈雷慧星、通古斯替星還要大得多的大天體將在1999年7月突然出現,它以極高的速度向地球撞來,這就是「恐怖大王」!但從理論角度來看,前面已經預言「披著長髮的星星」肯定要與地球相撞。只要徹底破譯《諸世紀》後就可知道,諾查丹瑪斯是不會用兩首詩來敘述一件事情的,即便是相同的事件。當他用兩首詩來預言時,也不會用相同的語言。
  「恐怖大王」似乎給人有一種與替星有著本質不同的感覺,因此很有可能指的不是慧星衝撞。「大王」這個詞原本就不是用來指無機的天體,它暗示著與人有著某種關係。大概可以認為作者是想用這句話來預言某種比替星的出現還要可怕的恐怖事件。
  5.外星人襲擊論
  這是一種比慧星撞擊論更加大膽,或者說更為富有想像力的觀點,這是法國人庫曼德·魯多斯特提出來的。假定1999年外星人突然襲擊地球,人類將是一片混亂,倉慌失措,最後全世界不得不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國際軍事集團,以拚死抵抗,這種說法很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卻很難令人信服。因為假如這是真的話,諾查丹瑪斯那超人的預言力是不會不對此作出詳細描述的,他肯定要留下一些暗示的語言,告訴人們這些外星人是什麼樣子,乘什麼東西來的,又是如何行動的。所謂「恐怖大王」,我想把它看作是一種人為災難象徵也許比較確切一些。
  6.超光化學煙幕論
  這種觀點是基於上述前提條件下提出來的,據說是美國一位名叫瑪查爾的年輕研究者提出來的。雖然關於他的具體情況我們知之甚少,但目前卻不得對他的觀點刮目相看。這是因為我知道這樣一個嚴重的事實:已經有數億噸的污染物質散步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中!
  這麼多的鉛化物、氧化合物和酸性氧化物包圍著我們的地球,這大概是人們未曾想到的(每年全世界光是汽車和飛機就要燒掉數十億噸油),光化學煙幕將把全世界的天空都遮蓋住,當這層煙幕越來越厚,其重量達到一度限度時就很有可能突然從天上降下來。
  我不堪忍受這種想像,總之,地球周圍那些光化學煙幕都是人類特別是現代人——那些車迷,飛機製造商,大企業主——隨心所欲,肆無忌憚地排放污染物造成的。例如亞硫酸氣體、氫化物(酸雨的根源)、鉛(烷基毒粉),還有那些核試驗排放出來的污染物突然從天而降——不管是全部一次落下還是陸陸續續落下,人類都可能在萬般痛苦中死於非命。大氣污染達到極限後給人類帶來的地獄般的災難,是人類行為自作自受的後果。只要人類,特別是那些工業發達國家的人們不停止目前這種肆意的污染和排放行為,這一可怕的災難總有一天要到來的。此外,能夠補充新的氧氣的來源——綠色植物被嚴重摧毀,使氧氣補充量日益減少,以至最後無法補充。到了那時,人類已經不能通過呼吸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因為空氣中充滿毒性氣體,吸人後對人體有害,這將是最糟糕的後果。人類必死無疑,而且必死得痛苦不堪。
  根據現在環境污染、人口爆炸、經濟高度增長而造成的對人類的危害等,把「恐怖大王」解釋為超光化學煙霧,或許最符合諾查丹瑪斯預言的本意。

 

是指批判教會的文人拉伯雷嗎?


  --------
  現在與過去
  被丘比利的聖者裁決
  世界讓他感到厭倦
  宣誓聖職在他眼中一錢不值

  一直以來,研究者們都認為這首詩喻指的是法國醫師、小說家拉伯雷或者是法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思想家伏爾泰。這兩位知名人物曾對教會進行的尖銳批判,與詩中主人公桀傲不訓的表現如出一轍。
  不過,把「丘比特的聖者」理解為異教徒的話,也許還能把全詩看作是指代的諾查丹瑪斯的最大宗教仇敵——喀爾文教派。

 

大七數是什麼意思?


  --------
  大七數輪迴完結之時
  相互殘殺發生了
  它發生在這一千年開始不久
  那時地下的死人將破墓而出

  在關於1999年人類滅亡的預言之後,作者又安排了這樣一首詩,似乎在對大劫難作一個概括性的總結。災難降臨之後,倖存的人是如何苟延殘喘的呢?這首詩被認為描述了這一情景。
  這首詩的語言看上去十分顯淺,然而其意思並不容易破譯。首先,第一行「大七數」就是一個斯芬克斯之迷。
  關於1999年的詩就在此詩前面,而且這首詩使用了「它」這一指定代詞,很顯然這個「它」指的是21至30世紀之間的一千年,「一千年開始不久」的意思可以解釋為「進入21世紀後不幾年的時間內」,這樣是非常順理成章的。因此,「大七數」假如指的是年號的話,則為2007年或2070年,最多也是2700年。但是僅僅在年號上做文章顯然是得不到多少有意義的東西的。我們應該放開眼光,從另一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拋開時間不想,從人類方面著手,「大七」可否指的是「7億人」呢?假如這種分析正確的話,詩意就可以解釋:大劫難後,全世界還剩下7億人(或許是7000萬,也可能是700萬),「輪迴完結之時」,即當人們為了生存進行了一番掙扎努力之後,卻遭到了「殘殺」。這裡的「殘殺」一詞,原意是「一百頭牛被砸死」,並不是什麼大的戰爭,也不是古代式的戰爭,而是指一種未開化的野蠻的屠殺。於是我們把它解釋為同類相食和群體間的瘋狂的相互殘殺,這種觀點不無道理。
  最後一句:「地下的死人將破墓而出」,這只能解釋為幽靈出來了,即世上的人都滅絕。這句話在《聖經》中也有記載,它說的是「上帝懲罰的最終完結」,即生者全部被懲罰之後,死人卻被上帝喚醒,上帝根據他們的生前表現分為兩類,一類是信上帝者,上帝將之送往天堂,一類是不信上帝者,上帝將之打入地獄,永不超生。
  諾查丹瑪斯用這句話作為一個暗示,其用意告訴我們,殘存的人類還會遭到更為悲慘的折磨,1999年倖免於難的人類的子孫到了詩中描述的時代,仍會生不如死,最後,一個不剩全部滅絕。

 

日本東山再起


  --------
  在歐洲不能實現的夢想
  在亞洲卻如願以償
  偉大的海爾梅斯後代——團結的國家
  它超越了亞洲所有的君王

  在這裡諾查丹瑪斯沒有寫明是哪一個國家。但是從海爾梅斯這個詞的意思來看,再從海爾梅斯超過亞洲各國這句話來看,可以推定,這裡暗示的是日本。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被譽為「世界奇跡」,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實現了「歐洲不能實現的夢想」。日本人超強的集團歸屬意識,也讓日本成為世界知名的、國民異乎尋常「團結的國家」。日本的經濟優勢,也讓經濟發展水平尚不高的亞洲各國望塵莫及。

 

水門事件與尼克松大總統


  --------
  元老院眾議聲中
  他受到懲罰並被驅逐
  他的同伴受到金錢的引誘
  通過販賣大撈了一筆
  敵人力量漸弱

  這首詩把尼克松總統與水門事件描寫得非常具體。在「元老院」(參議院)的眾議聲中被驅(彈劾)的人物,正是水門事件而聲名受損,地位不保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尼克松下台之後,許多與水門事件有所關聯的美國政界要人紛紛著書立說,以參予者、見證人的身份去「揭露事實真像」,結果「大發了一筆。」這在三、四行中都有體現。最後一行「敵人力量漸弱」,是指水門事件出現,尼克松下台之後,輿論和指責在熱鬧了一陣之後,也漸漸退燒,尼克松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恢復。

 

受蘇軍重創的意大利軍隊(1905)


  --------
  羅馬市民被趕了出去
  財產盡落敵手
  言行被曲解
  艦隊四散敗於海盜

  「羅馬市民」被驅逐,財產喪盡,善行也被誤解,連艦隊也被摧毀。如此慘痛的代價,意大利除了在二戰中被蘇軍擊潰之外,還找不到其它的倒霉事件來與之相應。不過預言家把蘇聯稱作「海盜」,這一提法還甚有趣。

 

新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78)


  --------
  終於來臨的喜悅代替了突至的悲傷
  為受上帝恩寵的羅馬帶來慰藉
  哀悼、悲鳴、眼淚、嗚咽、流血
  一切之後又將是無上的歡愉

  「悲傷」和「喜悅」都是驟然降臨在羅馬,會是什麼引起如此大的波動呢?詩中既然已出現了「受上帝恩寵」的句子,那麼我們就已經能夠推測這一定會與教皇有關。
  不錯,這正是一首預言教皇皇位更替的詩。1978年,約翰·保羅一世在周圍的祝願聲中,在無數教徒的跪拜下,登上教皇寶座,羅馬一片歌舞昇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僅僅一個月之後,保羅一世突然病死,這無論如何都是眾教徒們不能接受的事實。羅馬頓時被這種突然襲來的悲痛所籠罩,失去教皇的哀傷,深深刺痛每一位信仰者的心靈。就在這舉國悲痛中,約翰·保羅二世就任新教皇,教徒們為重新擁有了新的領導者而欣喜若狂,以前的悲傷煙消雲散,他們衷心擁護這位精神上的指引者,看到了希望的人們慢慢淡忘曾經的苦痛。保羅二世的登基,給羅馬帶來了「歡愉」和「慰藉」。

 

世紀末大異變之後「神的時代」將來造訪


  --------
  古老的道路將被極好改善
  他們奔赴類似曼斐斯的大地
  海格立斯的聖墨丘利,百合花
  大地、海洋、異國震憾

  看完諾查丹瑪斯前面那首世紀末人類滅亡的恐怖預言之後,你的胸口是否還在因緊張、透不過氣而鬱悶著,砰砰直跳?憂心重重的你在焦慮、擔憂著自己未來命運之餘,有沒有設想過地球在那場劫難之後的前途?一切毀滅喪盡過後,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一些問題在上面的四行詩中就能找到答案。
  地震、戰爭、外星人、「恐怖大王」等等在肆虐地球造成全球毀滅的巨大災難之後,世界滅日的恐慌過去之日,代表著善良、正義的。『神族」會造就地球。世紀末的異變如果說是對人類的懲罰的話,那麼讓人類嘗到應有的報應之後,摧毀的一切又會重新復甦,開始。「古老的道路將被很好地改善」,預示地球上的建築物、工程會慢慢被重新建立起來。不僅如此,我們還可理解為一種新的制度,新的文明,或是新的社會,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都會在異變之後由新的生命建立起來。「海格立斯」是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墨丘利意味著神聖的賢人,曼斐斯是古埃及曾一度繁榮的城市,預言家通過它們在告訴後人:在人類生存的時代毀於一旦的地球,會被後來出現的另一種代表著賢德、仁和、善良的生命修復重建。這些新的開拓者,遠遠比人類優秀,他們會用他們的智慧、力量創建出一片新的樂土、繁榮昌盛。
  看到這一副末日之後的美景圖,我多麼希望自己能有幸逃脫世紀末的大劫難,去親身體會一下「神族」們的生活啊!但是捫心自問,作為一個現代人,我有資格去享受那種沒有醜惡,只有真、善、美的世外桃源生活嗎?災難不會饒恕每一個傷害過地球的人的!

 

偷襲珍珠港拉開太平洋戰爭帷幕


  --------
  狂人統治的王國
  手握強權在武力的支配下
  打破銅牆鐵壁的防衛
  王公聯手破壞港口
  船盡沉海,洋面平靜

  預言家已多次準確預見到日本會在二戰中以偷襲的方式打擊美國海軍力量。這首詩也同樣講述的這件事情。不用說,第一行「狂人統治的王國」指的自然是日本。當時「手握強權、武力」的支配者,這位被稱作「狂人」的人物,便是臭名昭著的戰爭狂人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事件就是由他一手策劃指揮的。幾個小時的突然襲擊,就讓有著「銅牆鐵壁」般防衛的美國夏威夷海軍受到重創,損失慘痛。「船盡沉海」的巨大代價激怒了美國。由此,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及黃金貯存地暴動


  --------
  寶物被西洋市民隱入寺院
  又從那裡被移往秘密之地
  飢餓的黨徒打開寺院之門
  再次被捕、被奪
  讓中央恐怖的餌食

  關於這首詩,一直都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認為:十六世紀的殖民地大國西班牙,曾從殖民地人民手中掠奪、搶走大量的財富,這些沾著殖民地人民血汗的金銀流入西班牙國內。諾查丹瑪斯非常關注這一現象,寫下這首詩來預示西班牙的寺院中藏匿著這些無以數計的財寶。但因人的貪慾,寶藏最終會被「飢餓的黨徒」發現,引起轟亂、囚獄之事。
  另一種解釋則是把預言的主人公換成了「山姆大叔」,認為這是在預示未來的美國,將爆發經濟危機,金錢這樣的「餌食」,也會讓中央政府覺得恐怖、困擾。關於前幾行「寶物」的描寫,則被解釋為美國聯邦政府的黃金貯存地諾克斯堡會發生哄搶黃金的暴動。

 

越南戰爭·解放軍的游擊戰術


  --------
  伴隨短劍而來的悲鳴、眼淚、鳴咽
  他們佯裝逃跑卻出奇不意地
  發出最有力的攻擊
  庭園周圍搭起高高的舞台
  將外來者擊退、殺死

  作為「外來者」的美國軍隊,曾在1965~1975年的越南戰爭中被英勇抵抗的越南人民狠狠狙擊過,特別是被稱為「越共」的原越南的民族解放陣線的解放軍所善於使用的游擊戰術,讓美軍防不勝防,分不清形勢,嘗盡了苦頭。詩的第三行所描寫的就是這種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反映越戰的影片《漢堡包啤酒》中著力描寫的越南人民常用的局地戰,則表現在最末兩行裡。
  其實聯想起中國軍民在八年抗戰的日子裡曾使用過的,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的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等等凝結中國軍民英勇智慧,出神人化的種種戰術,也毫不比詩文中的方法遜色。

 

在南越苦戰的美軍


  --------
  圍攻的戰鬥已經打響
  眾人不得不撤退出庭園
  保衛者們重新在周圍插上戰旗
  他們讓外來者命喪黃泉,打了漂亮的一仗

  緊接前詩,這裡再一次描寫了在越共游擊戰的打擊下,苦苦掙扎,勉強維持的美軍狼狽模樣。美國領導者發動的這場錯誤的戰爭,讓無數美國士兵在越南這塊對於他們來說陌生、恐怖的土地上「命喪黃泉」,而越南人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英勇抗敵,卻打了一場漂亮仗。詩中把兩軍之間的這種對比刻畫得細緻而生動。我們不禁設想:如果當時的美國領導人能讀懂詩中的含意,還會派兵到越南嗎?當然,即然預言詩有所描述,說明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注定美國要自食其果,這誰也不無法改變。

 

被稱為私生子的英女皇伊麗莎白一世


  --------
  私生女,佔據高位
  推遲歸國,給沉浸在悲歎中的人帶來安慰
  讓人妥協,招來眾議
  事事親為造成浪費

  這首詩語句暖昧,有一部分研究者把它解釋為講述的是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之所以認為第一行中的「私生女」指的是高貴的女王,是因為女王的母親安·普林與英王亨利八世的婚姻曾被輿論認為不合法。他們的愛情結晶伊麗莎白也被冠以「私生女」」的稱呼。事實上,連教皇保羅四世等人,也這樣稱呼女王。後面幾句詩文,大概是在描寫女皇即位後處理政務時發生的事件。

 

二戰中德國降伏法蘭西


  --------
  年老的護民官搖身一變,震驚世人之時
  也受到了不准釋放俘虜的壓力
  老頭子急得抓耳撓腮
  只得悄悄地以合法的名義釋放朋友

  第二次大戰中,降伏於德國的法國,在南部成立了維希傀儡政府,政權的領導人賣國賊貝當就是本詩主人公「年老的護民官」。他曾就戰俘被強制派去進行奴隸般的勞作問題與德國商討,奢望能得到德軍允許,將部分法國俘虜釋放,但最終沒有得到德方的認可,貝當也只好妥協。詩的後半部分則寫狗急跳牆的貝當,如何用計釋放他的狐朋狗友。從這一行為看來,「護民官」並不護民,只是護友而已。

 

俄羅斯與新歐洲共同體攜手聯盟


  --------
  歐洲大王家一頭帶翼的獅子
  他帶著一威武的北方人
  紅與白指揮著強大的軍隊
  向著巴比倫大王挺進

  帶翅膀的獅子在神話中是一種生活在蘇聯裡海的怪獸,是一種守護地方財產的半獸大神。歐洲大王與蘇聯的這個怪物相似,這是在暗示,要麼是亨利或新歐洲共同體推行極權主義,要麼是他們與俄羅斯聯盟。詩中的「紅與白」,諾查丹瑪斯常常用顏色來代表某種思想和信仰。這裡可以看成是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紅與白指揮著強大的軍隊」指的或許是新歐洲共同體和俄羅斯的共同行動。
  「巴比倫」是古代中東一個繁華城市,如今已是一片荒野,在預言家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廢墟了。然而,這裡是預言,它暗示了這個地區以後的繁華與衰敗。俄羅斯軍隊與歐共同體軍隊想在東方軍隊到來之前確保這個城市的安全,但是東方軍隊神出鬼沒,洶湧而來,各種超常武裝在世界各地紛紛顯示,其結果,中東被打得稀巴爛,那裡的城市成了古代的廢墟,文明被掃除,猶如沙漠地區一樣,四野蒼涼。

 


  日本企業海外擴張與英國的危機


  --------
  大王在尼斯附近拋錨
  置大帝國於死地
  他將年壯的牡牛放在安迪破
  海上掠奪 無法避免死亡

  預言亞洲的日本在經濟發展之後,各個企業將開始對海外進行擴展,佔領世界市場,第一行「拋錨」即顯示出日本投資者在海外大量設置工廠,進行產品原料的加工。法國的「尼斯」也在日本擴張範圍之內。能被稱為「大帝國」的國家,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美國。日本的貿易順差,對老大哥美國的經濟利益也造成了嚴重影響,兩國爭奪世界市場的貿易戰一直都未間斷。預言家已預見到日本的這種經濟擴張會讓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的困境。三行的「安迪破」意為駐地。這裡暗示日本將增大企業進駐海外的強度。但日本如此舉動,會激起世界許多國家的不滿,不管它的經濟實力如何強大,在多國聯手制裁、抗擊的壓力下,日本擴張的前景並不樂觀。從第四行中就可瞭解到它結局的悲慘。

 

海底發射的核彈……


  --------
  足與馬輪流看守
  他們那來自海洋的侵攻摧毀一切
  他進入馬賽港
  淚、絕望的呼叫、血
  在從未有過的慘劇發生之時

  從第二行的描述,我們可推測這是在預言海底將發射核導彈。那麼整首詩也可看作是對引起世紀末人類滅亡大劫難的原因之一——爆發核戰爭的一則預言,「從未有過的慘劇」就是1999年8月的那場恐怖災難。那個時期,太平洋的美國艦隊,地中海的巨型潛水艇發射出的核導彈會將歐洲(詩中用「馬賽港」宋代指)夷為平地。戰爭的景象令人魂飛魄散、心膽俱裂,「淚、絕望的呼叫、血」,再也無法用其它言詞來形容這種慘不忍睹,地獄烈火般的景象了。

 

長期和平繁榮時代(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嗎?)


  --------
  牆壁從煉瓦變為大理石
  七十五年保持著和平
  安尼東亞的人民修建著橋樑
  健康、豐收、歡苦
  如蜜甘甜的日子

  描寫一幅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盛世美景。長時期的太平、豐衣足食的生活,讓誰看了都無限嚮往。但是詩中沒有出現任何的具體名詞,這樣的樂土存在於何時?何地?我們都無法知曉。
  諾查丹瑪斯的預言,絕大部分都與他的祖國法蘭西有關。因此法國也成為解釋這首詩的首選對象。歷史上,法國確也不乏強大興旺之時,詩文的描述與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的法國就極其相似。修建豪華的凡賽爾宮,讓宮殿的「牆壁從煉瓦變為大理石」。王權加強,軍隊實力增加,為長時期保持和平創造了條件,同時,路易十四時期下令開鑿運河,改良工路,興建基礎設施,「人民修建橋樑」。國家的強大,讓人民生活也有了一些相應的改善。

 

流放聖赫勒那島的拿破侖


  --------
  非人的暴君竟百難不死
  賢明溫和的人繼他之後坐入大鍋
  雖說元老院全掌握在股掌之中
  卻仍為無恥之徒大傷腦筋

  能被稱為「非人的暴君」,且又同時「百難不死」的人,除了法國的拿破侖,還會是誰?這位傳奇人物,一生中身經百戰,從士兵到將軍,從國王到囚徒,拿破侖的經歷可謂無以倫比。最後滑鐵盧的失敗,令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顯赫人物流放於大西洋聖赫勒那島潦度殘生,路易十八重返巴黎,復辟波旁王朝。詩中把路易十八稱為「賢明溫和的人物」,這是因為路易十八雖然得到了議會(「元老院」)全體一致發誓忠誠君主的宣言(詩中用「掌握在股掌之中」來比喻),但是這位國王缺少政治家頭腦,毫無能力、魄力,對於治理國家他一籌莫展,只能為存在的問題和反對的意見「大傷腦筋」。

 

在1621年的教皇選舉中捲入陰謀


  --------
  一六零九年羅馬的教會
  年初就會進行選舉
  從政治運動中出現了一位灰色人物
  和一位黑色人物
  再也沒見過比這個男人更心黑的傢伙

  時間、地點、事件,都寫得清清楚楚。1609年舉行的教皇選舉中,糾纏著貪慾私利的陰謀將會顯現。預言是這樣寫的,那我們來看看史書的歷史又倒底是怎樣記載的:1609年在位的教皇為保羅五世。他就任教皇一直到1621年,其間並未舉行選舉!
  難道是預言說得太離譜了嗎?沒有任何一點與詩文相吻合呀!然而當我們仔細翻閱那一些記載當時事件的資料,會驚異地發現:保羅五世是突發疾病而死,事前並無任何徵兆,教皇死後,教會也並未說出他的具體死因?!難道這其中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據說當時確是準備進行一次選舉的,但後來卻被宣佈取消,這又是為何?莫非教皇在事先已瞭解到了有些「心黑」之徒在策劃某種陰謀,於是及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豈料最後他自己仍未脫出陰謀的暗算。

 

連瑞士也被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
  孩子慘死在父親面前
  父親也被絞死於草繩
  日內瓦眾奮起抗擊
  首領被他們包圍亂棍打死

  唯一出現的「日內瓦」這個地名位於風景秀麗的瑞士。後面的詩行顯然又是描寫的戰爭景象。莫非暗示瑞士被捲人某場戰爭的硝煙之中?人們雖然也會「奮起抗擊」,但成效不會顯著,詩的前兩行喻示在戰爭中失去生命的可憐人類。
  前兩次世界大戰都未給瑞士帶來太大影響,那麼這次連瑞士都避免不了的戰火,難道是規模遠遠超過前兩次戰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被拿破侖幽禁後死去的教皇(1799)


  --------
  新「船」出航
  帝國向它附近移動
  在波客爾和阿萊城,人質被困
  在那裡還會發現兩根斑駁大柱

  詩中的情景,與被拿破侖囚禁的教皇皮奧六世相符。拿破侖上台之後,力爭做一位政教合一的至高無上的領導者,所以他大力排擠教會勢力,更不願意宗教方面還有一個也堪稱「皇」的人物存在。於是倒霉的皮奧六世成了拿破侖拿教會開刀的最大犧牲者,作為人質,皮奧六世被關押在「波旁爾」與「阿萊城」交接地瓦蘭斯,一直到1799年,以囚徒的身份在獄中去世。
  另外,詩的頭兩行「移動」、「出航」,是作者暗示在拿破侖的壓制之下,教皇宮都遷移的史實。

 

教皇逃脫來自東洋的威脅


  --------
  從尼姆、阿萊城所受的侮辱
  以及西洋的勒令都不被放在眼裡
  讓偉人吃痛的傢伙也會被斥責
  六人穿著聖方濟修道院的僧衣逃走

  詩的語句非常暖昧,給人一種模稜兩可的感覺。我們也只能窺其大概。前兩行的描述,可能預示價值觀念與西洋人截然不同的人們在歐洲製造事端,這種有別與西方人觀念的思維,一定為東方人所特有。而預言家在多數情況都把東方人狹意地理解為中國人,那麼這裡也許同樣是在暗示東方軍隊侵入歐洲。
  最後一行寫「六人穿著僧衣逃走」,這六人一定逃脫了東方軍隊與歐洲士兵展開的戰爭。這大概是羅馬的教皇與其隨從為保性命,套上天主教聖方濟修道院的僧衣矇混過關,得以逃出死亡威脅吧?

 

西班牙誕生強大無比的國王


  --------
  在西班牙誕生一位強大無比的國王
  他平定海陸空,還鎮守南方
  他讓新月臣服
  折斷星期五人民的羽翼

  西班牙國土上誕生的這位強大無比的國王,非腓力二世莫屬。在他1556~1598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挑起過無數次戰爭。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以美洲為主,非洲也是國王企圖佔領的重點目標。
  「南方」喻指位於西班牙以南的北非大片土地;「新月」是伊斯蘭教的教徽標誌;「星期五」是伊斯蘭教徒的安息日,從這幾點線索來看,預示這位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會出兵討伐北非,並且對生活在非洲西北部的伊斯蘭民族摩爾族人施加迫害,以達到其殖民擴張、掠奪的野心。事實上,令強大的國王垂涎的又何止北非、十六世紀中期,西班牙殖民者以秘魯為中心,還侵佔了除巴西以外的整個南美,亞洲的菲律賓也曾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對立宗派的鬥爭是指兩伊戰爭嗎?


  --------
  以海為名義的宗教獲勝
  對抗著阿達朗卡迪弗派
  兩位人物受傷
  阿爾發和阿爾發

  從詩文中只能看出對立的兩個宗教派別的鬥爭。其它的,都還是未解之迷。
  「阿達朗卡迪弗」(Adaluncatif)的意義至今都無法完全破譯。如果這又是一個預言家常玩的文字遊戲的話,這個字謎有一半可理解為指的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政教合一的領袖稱號——哈里發(即伊斯蘭教的教父)。「阿爾發」則是希伯萊語中阿爾發、伯塔等字母之首的字母,相當於英文字母的「A」。
  伊朗與伊拉克兩國之間因宗教等分歧爆發的兩伊戰爭,與預言的描述有些相同之處。但因詩中難點頗多,還不能完全以兩伊戰爭為之定論。

 

向外逃出的難民潮


  --------
  滿載著男女老幼俘虜的大船
  由善駛向惡,由甜駛向苦
  再怎麼著急也會在瞬間成為異教徒之餌
  飄渺不定的煙霧
  引起風中的陣陣歎息

  詩的開頭已經很明顯地暗示了「男女老幼」爭先恐後乘上大船,逃往別處的情形。如此慌亂的出逃,只能讓我們聯想到那些因政局不穩、生計不保,只好坐船逃往國外謀生的印支難民,特別是那些乘船偷渡的越南難民。
  「飄渺不定的煙霧」正如那引起國家動盪不定,瞬息萬變的政治局勢,人們對政府已失去信心和希望。被貧困、飢餓、疾病困擾的人們只有選擇逃亡的道路。離鄉背井,坐著擁擠的船隻在海上盲目漂流的人們,看著漸漸遠離的故土,只有發出「陣陣歎息」。

 

被燒焦的女人,白癡女人


  --------
  美麗的處女閃閃發亮
  然而她們再也不能熠熠生光
  她們長期吃不上鹽,與醜惡的狼群為伍
  怪物遍地瘋狂爭鬥
  個個肌肉腐爛皮膚生瘡

  有的研究者認為,詩中說的「處女」喪失了光輝,照字面解釋就是世界上的女子都不是處女了。但從後兩行看,個個肌肉腐爛、瘋狂爭鬥,其中含意並不是那麼簡單,這是一個比沒有處女的社會更為不堪設想的社會。這種現象決不是自然發生的,這肯定是人類在遭到大劫難後,倖存者受到超級污染和放射能的侵蝕而造成的。
  食鹽是人們必須的最基本的營養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礦產之一。連鹽都吃不上了可想而知其它食品更是不容易找到了。預言家用「處女」和「食鹽」來象徵人類社會的「美」和「生命」,通過描述這兩種東西的喪失預言人類遭到大劫難後,將過著一種比未開化的茹毛飲血的人類還不如的悲慘生活,面對這一慘狀,我們不由得掩面向隅而泣。

 

同類相食的恐怖時代

——99——


  --------
  狼、獅、牡牛、驢子、還有溫順的牡山羊
  紛紛倒在瑪斯坦的身旁
  甜美的瑪奴並沒有落入它的口中
  把看守瑪斯坦的人也不知去向

  這首詩的編號——第99篇來看,似乎在暗示預言的是1999年人類滅亡的事件。
  「瑪斯坦」是北極地區的一種猛獸,這種動物一旦餓起來,母子間也會相互殘殺吞食對方。「瑪奴」是一種食物的名稱,據《舊約全書》記載,這是上帝恩賜給逃跑的奴隸的食品,是一種苔蘚植物。
  綜合這些解釋,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詩文的意思,慘遭劫難的地球,一片荒涼,甚至連一塊可以食用的草苔也沒有了。山坡寸草不生,到了這種地步,劫後餘生的人最後只能像瑪斯坦那樣相互殘殺、生吃對方了。當你想像這一幅不堪目睹的景象,難道不感到毛骨悚然嗎?這是一場惡夢,一場科幻電影中也不曾見過的恐怖畫面,但是作為一個有理智的人,我們又不能不這樣分析,預言家的預言是不會落空的。

 

大英帝國的三百年榮光


  --------
  大帝國在英吉利誕生
  三百年赫赫榮光無以倫比
  大軍席捲陸地海洋
  引起葡萄牙人的不滿

  看完前面那首令人窒息的預言,再來讀讀這幾行文字,就會讓你緊張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下了。
  大英帝國保持三百年的強盛,它的地位和榮耀得到世界公認,勢力範圍超前擴大,甚至「席捲陸地海洋」。與這一描述相符的是1558~1901年間整整三個半世紀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強大英國。從伊麗莎白到維多利亞,幾位國王開創了無比榮耀的英國全盛時代。當然,過度的壯大,也會引起他國的不滿。最後一行中就提及了葡萄牙與英國的關係。
  作為預言,暖昧和含糊是一大特徵。因為「天機不可洩露」,預言家只能費盡心思設下種種謎團讓後人去揣摸猜測。把這樣一首並不特別起眼的預言放在整部詩集的末尾,放在人類滅亡的恐怖預言之後,來描述一個大帝國長期的榮光繁盛,諾查丹瑪斯倒底深意何在?

Views: 40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