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重偉·東嶽廟 重溫老北京舊習

熱鬧的北京朝外大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嶽廟坐落於此,在這喧騰的城市之間,獨成一片古樸自在的世界。因只相鄰一條馬路,工作之余,我常過去走走。在東嶽書院高大的核桃樹下駐足,依稀可辨昔日朗朗書聲,或漫步廟宇古建之間,感受一年四季或朝朝暮暮時光變遷之美,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文藝範兒生活。


這座始建於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的古建,近七百年來歷經朝代更替,改建擴建,形成現今占地約47400平方米,古建300余間的規模,成為現在的北京民俗博物館所在地。這裏大多數時候是一方寧靜的天地。舉腳邁入,就仿佛身後那扇大門“吱呀”一聲,把那喧囂浮躁的都市叢林屏蔽在外,濃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整個世界都靜謐下來。


穿行於殿宇之間,徜徉於斑駁的碑林,這座延續元、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建之美無處不在。你可以來看春日裏與古柏相依開得絢爛的一樹紫藤,在夏日聽蟬鳴陣陣感受涼風習習,仰望秋日的紅墻琉璃瓦襯著如洗藍天,探究冬日初雪掩映下的樓宇別致的靈秀。風景自是妙不可言,文化的深意更是處處滲透。瞻岱門上懸掛的“大帝寶訓”匾額訓詞中,“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這樣傳神的語句,常常可以讓人回味許久。


在這裏除了我,還有行走於其間,行步匆匆的旅遊者,也時常有老人在碑林裏閑庭漫步,他們大概是書法或歷史的愛好者,時不時的也有學美術或建築的師生靜靜地寫生。或匆或緩,或緊或慢,人們在這裏,用不同的節奏和角度感受著廟宇的文化之美。


當然,這裏也有熱鬧的一面。一年一度的春節文化廟會,必有著名的“幡鼓齊動十三檔”花會表演,鑼鼓喧天,彩衣飛揚,視線所及是層層疊疊懸掛的祈福牌,紅紅火火的一片,襯著人們寫福布、繞福樹的聲聲祝福。孩童推動古老石磨的歡聲笑語,映出人們眼角眉梢的笑意和對美好新生活的無限向往。 

  

  東嶽廟廟會 


而端午時節來到這裏,能難得地見到《京都風俗誌》中所謂“饋贈親友,稱為上品”的“五毒餅”,還有傳統的“畫王老虎”和系長命縷民俗活動,孩子們或扭捏上前,或凜然擡頭,迎著周圍小夥伴期盼的眼神,耐心待師傅拿筆蘸了雄黃酒,在額頭輕輕劃下冰涼的印記。畫完的孩子,或羞澀跑開或追逐嬉戲,但再頑皮的孩子,也會格外愛惜額頭已然幹涸的印記,我想,也許伴隨這一筆一劃的冰涼觸感記憶,伴隨這古老民俗“驅毒蟲 保健康”的真心祈禱,這些風土人情、民俗文化也隨之成為他們童年記憶中的一瞬,成為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脈。


到了中秋時節,“兔兒爺山”成為這裏的一大盛況,圍著兔兒爺山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兔兒爺,有的威風凜凜抿嘴肅立,身後令旗招展,仿佛整裝待發,有的憨態可掬,咧著鮮紅的三瓣兒嘴沖著你直樂,還有那溫情脈脈的兔兒爺和兔奶奶,同騎而坐,甜蜜相依,讓節日的團圓氣氛又濃了幾分。


有人或喜熱鬧,或喜清靜。然而與我來說,我鐘情於在東嶽廟靜靜漫步,細讀諸如“同善堂義學記”這樣記錄在石碑上的曾經的故事,感受前人“善與人同、守望相助”的慈善情懷;也樂於在各個節日裏和群眾們一起,重溫老北京舊習,體味兒時回憶,追溯傳統文化之美,感受民俗活動之樂。我以為,這並不矛盾,文化需要細究與品味,也離不開切身的體驗和感悟。東嶽廟以其動與靜,為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提供了這樣一方文藝範兒十足的天地。朋友,哪天您經過這裏,請一定不要錯過。(北京市朝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畢重偉)

Views: 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