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哈伯 《慕課:人人可上的大學》(上)

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推特上介紹的一門課程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由杜克大學通過Coursera慕課平臺向全球免費提供的優質資源,課程題目十分有趣——《再思考:如何推理與論證》,內容大致涉及邏輯學與辯論術等知識。

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註冊了該門課程,並按照授課標準完成了課後作業。課程結束前,主講教授發布了考試內容,要求每一位學習者參加一項田野調查,調查報告成績即為結業考試分數。順利畢業後,我清晰地意識到,一項嶄新的、極富潛力的變革正在傳統教育領域悄然萌發,且勢頭強勁。

 

之所以做出如此論斷,原因很簡單。撇開學習過程的免費性不談(當然,對於相當多的學習者而言,這是一個首先考慮的因素),這些課程資源本身也具有高端優質的特點,觀點權威、編排嚴謹。我是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回憶起大學生涯所學的課程結構與體例,二者之間的近似度相當高。顯然,正是資源的優質性與免費性兩大特征,吸引了我與其他十多萬名興趣愛好者一起參加了這項在線學習項目,開始了在線註冊、免費學習的新鮮體驗。

 

說來有趣,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初是無意識地參與了“慕課”的學習,並親身體驗了這項被稱做高等教育領域發展最快、勢頭最猛、前景最廣闊的教育平臺的演進歷程。

 

不同於以往教育領域的各種變革與轉型(它們往往會歷經若幹年甚至數十年的陣痛與磨煉),慕課的萌芽與崛起,被壓縮在高效的網絡時代中。慕課的誕生過程頗具戲劇性,它的橫空出世令包括教育領域專家在內的所有人大吃一驚,而大家此前對慕課的存在與運作模式一直毫無概念,直到2011年秋季。

當時,斯坦福大學決定向公眾推出最受本校學生歡迎的計算機課程在線教育版。試運行階段,在線註冊人數一路飆升,最終竟然達到16萬多人。在人們的歡呼聲中,一項嶄新的神話在教育科技領域誕生了。遺憾的是,當時的大多數人僅是沈浸在這項令人震驚的數字所造成的沖擊波中,卻沒有意識到這其中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

 

看似平靜的教育領域,激烈的角逐在洶湧的暗潮中醞釀,競爭一觸即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自斯坦福大學。該校計算機專業的巴斯蒂安-特隆教授慧眼獨具,搶先一步占領商機,創立了Udacity慕課平臺系統。該系統以計算機課程為主,課程數量少而精,有許多專為在線授課需要設計的細節,一經推出,立刻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計算機科學愛好者的目光。

緊接著,特隆教授的同事安德魯-恩格與達芙妮-科勒合作開發了Coursera操作平臺,這是迄今為止發展最迅猛、覆蓋面最廣的慕課平臺,擁有近500門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的課程,包括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各種門類。嗅到這種極具挑戰性與刺激性的氣味之後,美國西海岸的各家新創公司不甘落後,迅速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結盟,合作投資數百萬美元,爭先恐後地邁入慕課市場,於2012年5月創立了非營利性edX慕課平臺,該平臺與全球頂級高校聯盟,系統源代碼全面開放,相比Coursera而言,課程設計更加靈活,運作模式也更為人性化。

 

如今回想起來,在我註冊斯坦福大學Coursera平臺推出的課程之前,全球已經有成千上萬的學生體驗了這種大規模開放式在線教育模式,且受益匪淺。2011年秋季,繼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在線課程之後,數以百萬計的學生湧入類似系統參加學習,各大科研機構也為其吸引,紛紛投入數百萬美元對慕課操作平臺進行研發,再加上世界著名院校免費提供的資源共享服務,一時間,慕課變得炙手可熱,成為教育領域與主流媒體眼中的寵兒。

 

 

慕課的倡導者與支持者對傳統教育領域發起了咄咄逼人、席卷一切的攻勢。按照一切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下一步將進入傳統教育對挑戰者的反擊階段。很快,以慕課為典型代表的技術烏托邦主義就引發了保守人士的激烈反駁與抨擊。2013年春季,慕課的反對者們逐漸占據優勢地位,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發出聲音,歷數慕課發展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種種弊端,繼而得出結論:慕課系統不僅缺乏學術存在價值,更為可怕的是,它將徹底破壞高等教育體系固有的秩序與平衡狀態。

 

無論他人言論是褒是貶,如果讓我對自己的首次慕課體驗作出評價,結果應當是積極而正面的——我喜歡慕課,並毫不掩飾自己對其所抱有的好奇與熱情。在各種觀念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即只有你親身經歷過慕課項目的整個運作過程之後,才有可能體驗到它獨特的魅力,繼而對它作出客觀評價。就我個人觀察,這場辯論前半段的許多發言者並沒有真正地了解慕課的運作模式,因此其針對慕課的評估與結論很明顯走了極端。坦率地說,在這場辯論中處於風口浪尖的絕大多數人,包括高等院校管理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大學教師乃至學生等,無論他們是慕課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其辯論環境都具有某種相似性,那就是——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參加過某項慕課課程的完整運作過程,無論是授課者還是學習者(除了極個別的教授可能指導過某些註冊慕課課程的學生,但真正的完成者也寥寥無幾),這一點著實令人驚訝。

 

鑒於上述理由,某些反對者發出的最強音雖然乍聽起來激昂熱烈、頗具說服力,卻難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嘗試著親身體驗慕課,上述激烈的言論逐漸偃旗息鼓了。也就是說,只有當這些學生親自參加了一項慕課課程的完整學習過程(而不是淺嘗輒止)之後,他才有可能對慕課作出理性的分析與評價,才有可能將慕課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客觀、徹底、整體的對比,而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一點至關重要。

 

我對慕課的最初體驗,來源於一個叫做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的項目,按照要求,為了拿到學位,我必須將傳統高等院校要求四年內完成的學位課程的內容壓縮至短短的12個月內完成。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課程與測試成績加在一起,與獲取一項四年制文科學位所要求的學積分完全一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慕課平臺承諾將為學習者提供一切必要且充足的資源支持,包括講座視頻資料、作業設置、測試評估、論文設計等,它期待學習者的努力,也相信學習者能夠成功。

 

“四年制課程壓縮至一年內完成,通過考試,獲取學位證書”——這種挑戰還是我第一次遇到,望著密密麻麻的課程目錄,我陷入深思。20世紀80年代,我在衛斯理大學獲取了化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卻發現自己對歷史與人文學科越來越感興趣。另外,我對慕課這種新型教育模式非常著迷,希望能夠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來快速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如果我決定參與慕課體驗,主要目的是快速獲取相關知識,並驗證以學生為中心的多角度、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在教育領域運行與發展的可行性。而這種實驗結果只有建立在與各種交流平臺、課程項目以及主講教授、同班同學密切接觸的基礎之上,才具有客觀性與說服力。

在對人文學科的熱情與對慕課模式的好奇心的驅動下,我最終接受挑戰,註冊了為期一年的文學學士課程班,修習內容主要涉及哲學等人文學科。幸運的是,在完成既定目標的同時,我還收獲了更多的意外驚喜:以課程班為媒介,我對那些致力於慕課項目研發的各界精英有了近距離的觀察與了解,並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和探討加深了我對慕課項目的認識。這一群體既包括雄心勃勃的慕課創始人、提供資金支持的供應商、殫精竭慮提升課程質量的教授與講師,也包括各個年齡段的具有前衛思想與果敢行動力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不喜歡沿著他人足跡走尋常路,而是希望通過慕課平臺獲取嶄新的人生體驗,並完成之前只有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才能夠獲取的知識積累。

 

Views: 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