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粉絲和張國榮,就像在演一場只有一位主角的大戲,而主角張國榮永遠沈默不語。
昨天在車上聽著電臺,耳機裏突然播到了《Monica》,Thx,4月了。
每年4月,春困不會放過你,張國榮的粉絲更是誰也不放過。顧城海子張國榮,年年春天來這裏。
3月26日,他們念著《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心裏就春暖花開了,難受地想找個面朝大海的地方哭一會兒;談到顧城,就只會念叨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陶醉在他的朦朧詩意裏,全然不管他睜著黑色的眼睛把妻子砍了。
到了4月1日,對張國榮的懷念就如不羈的風不愛生根,發一張他的側臉照,然後配文“怪你過分美麗”,心裏疼得好像自己就是唐先生。
張國榮的歌,加上正午陽光下電臺DJ一聲聲忘情的“哥哥”,是每年春天的標配。沒有這些,一個叫春的春天就沒法展開。
張國榮的側臉,總會在每個四月刷一次屏。正如他的歌《側面》一樣,四月的懷念猶如巡行和匯演,張國榮的歌迷也只看到了他的側面。
被消費的張國榮
就在張國榮自殺前半年,羅文在香港瑪麗醫院離世。張國榮逝世後8個月,曾在張國榮葬禮上痛哭的梅艷芳,也在養和醫院走完人生路。
前者是57歲的香港樂壇教父,後者是40歲的百變大姐大,都是英年,都是巨星,都是無限風光一朝散,都足以讓人喟嘆。可十多年過去了,羅文只有在中老年聚集的KTV裏才會被偶爾想起,梅艷芳只出現在其母爭奪遺產的娛樂新聞裏。惟獨張國榮哥哥,每年都奢侈地承包起春天的專屬檔期。
每年的檔期看似都有新花樣:解讀張國榮的每句歌詞、每句臺詞、每個扮相、每個眼神,分析他的心性和個性,寫下這一年對他新增的思念,出版各式畫冊、寫真和紀念文集。
今年的新花樣,是張國榮1984年的舊作《緣份》得以在內地公映,“粉絲們湧入影院,每個專場都預留了9排12號空位,象征哥哥9月12日生日”。
然後,我們又看到了“張國榮:你離開了13年,我們懷念了4745個日夜”之類的一波“新文章”。
誰都要有心理準備,在春天哥哥和你有個約會。
繼2011年《倩女幽魂》在內地重映,1984年的《緣分》也重新搬上了內地的大銀幕,各大影院門口擺出了這三款海報。“說好會再見的,不是嗎?”“懷念不如相見”,這些煽情的宣傳,只是想讓你買票走進戲院,和張國榮“相見”。
被紀念的張國榮
我們真有那麽想念張國榮?他真成了春天的宗教,抑或我們生活的鹽?
我們更願相信張國榮是春天一道響亮的耳光。
他毫無征兆地狠狠脫下一只鞋子,然後,罷演!留下歌迷們,在永遠也等不到另一只鞋子的驚詫中,欲罷不能。
4月這隆重的紀念,與其說是發自內心的悲愴,更像是對“為什麽”的一種不甘。
思念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思念的痛覺會被時間抹淡,唯有“不甘”才是久久懸在時間軸上的那根針,越久越鋒利——在我們的文化裏,不告而別是罕見而且出挑的做法,幾乎沒有支持票,“愛”、“存在”、“團圓”才是喜聞樂見的Happy Ending。
羅文和梅姐都是病逝,哥哥又是為什麽?生命真的有意義、活著真的有價值?哥哥的答案是什麽?林夕給張國榮寫的《左右手》,“不知道為何你會遠走”,何嘗不是歌迷們的疑惑?但當年仰望張國榮的這一代人,永遠都沒有機會讓他回答這些問題了。
懷念張國榮時,這是最多人引用的照片之一。但這是張國榮的出殯照,也有部分歌迷表示不願意看到這張照片,也會這會令他們想起當天那些傷心欲絕的場面。對歌迷來說,張國榮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他們和張國榮,就像在演一場只有一位主角的大戲,而主角張國榮永遠沈默不語。
2003年至今,12生肖已經轉了一輪,這代人在和張國榮“親近而又疏離的奇怪關系”裏,變成了專註執著的中年人,一到春天就聚集反芻,新瓶裝舊酒,改頭不換面,還給它安了個美好的名字:懷念。
這種懷念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間歇性發作的瘟疫,要命的是,它還裹了一層糖衣。時間越久糖衣越厚,讓得過這病的人定期復發,也讓圍觀的人沒法免疫。
去山海關或就近找個鐵道懷念臥軌的海子,去摩洛哥追尋三毛,到地壇吟誦史鐵生,在愚人節重溫1989年張國榮告別樂壇演唱會版《風繼續吹》,看著張國榮哭,你也哭,留不住眼內每滴淚。
年復一年,年復一年,春天再多的雨水也洗不去這四月的憂郁苦痛。
成長印記高度重疊的一代人,迫不及待地拂去滿身茍且,用純美的惆悵編成長繩,串出了一個王小波版的“詩意的世界”——
哥哥看啊,這麽多年後,你的《緣份》還能重現。
哥哥你聽,這麽多年後,張信哲們還在唱《親愛的小孩》。
哥哥你來嘗嘗,老炮兒高曉松烙了一張“詩和遠方的田野”大餅。
沒人願意閉嘴,沒人舍得缺席,沒人肯在春季的這幾天裏放過張國榮。
1989年,張國榮在告別演唱會上演唱《風繼續吹》,一度哽咽落淚。這首歌的錄音版,也成為歌迷心裏“永遠的痛”,每年四月必聽。
被遺忘的張國榮
吊詭的是,這股懷念張國榮的風,只會在四月吹起來。這輪高潮過去後,幾乎沒人會再唱一句《風繼續吹》。風再起時,要到明年四月。
在四月之外的時間,張國榮被遺忘了。很少人會在平時一首又一首地循環聽著張國榮的歌,也沒有人每天都算算又想了他幾天。所謂的虔誠粉絲也不會再像新聞裏說的一樣,“看到大銀幕上的哥哥,瞬間淚如泉湧”。
多麽收放自如的表演,多麽入戲的一群演員!
可惜,戲沒演足——“留下9排12號空位”的新聞裏說,《緣份》3月25日上映至今一周,票房不到800萬元。這個成績,和同檔期影片的票房相比,落後豈止一大截。
張國榮,被至今不懂他的人們,孤獨地供奉在“懷念”的至高點。倚靠著他長大的60後70後,每年春天,循例對他敬杯茶,然後熱騰騰地奔向各種歐巴;80後90後00後,各種偶像俯首即是,各種鮮肉就在身邊,沒人知道還有《緣份》裏的這種簡單愛情,也沒人認得張國榮這位風華絕代的嬌美少年。
於是,懷念成了尷尬的蜻蜓點水,輕輕淺淺,滿是敷衍。
每年四月,文華酒店外面就會擺滿白色玫瑰,卡片上寫著張國榮《今生今世》的歌詞“感激天意碰著你”。不少歌迷們從各地趕來香港,風雨無阻。
今天,2016年4月1日,香港《太陽報》正式停刊——就在張國榮去世的前一年,張國榮透過林燕妮,狠狠罵了傷害過自己的香港媒體,《太陽報》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張國榮和他的宿敵,選擇在同一天戛然而止。說起來,真像個愚人節的笑話。
塵歸塵,土歸土,孤獨歸孤獨。那為什麽我們還不閉嘴,把4月1日還給新芽、繁花、飛速成長的鮮嫩少年,還有沒心沒肺的各種笑話?
與其每年矯情地懷念哥哥、消費哥哥,不如就此還張國榮一個寧靜的春天。
(2016-04-01來源:綜合/作者:新周刊)http://cul.sohu.com/20160401/n443059502.shtml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