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日本進化:解剖流行文化群像の由落水狗到剩女

前言: 插手日本,預警香港──其實早已有一定程度的過去式成分。某種程度來說,今時今日就眼前的社會面貌,與日本做映照分析的最熱切觀察者是內地的媒體。最近他們又向我追問關於“落水狗”與內地時下流行語“剩女”的關系,看來大同小異的模擬對照還會陸續排山倒海而來。


尋找代言人的族群認同心態


“敗犬”這個詞語,在日本語境中其實早已存在,而且大多數用來形容男性,之所以我在《落水狗的美學》(《命名日本》)一文中,也把寺山修司乃至高橋雅也等日本文化界及AV界的名人用法交代,以突顯它的發展脈絡。我刻意用“落水狗”是因為它在中文語境中正好已有underdog的意思,而不如“敗犬”僅停留在望文生義的層次。

                                                                                                                 (網摘照片)


把“落水狗”置於女性頭上而且成為一個時代關鍵詞,當然由酒井順子的《落水狗的遠吠》(2003年)而發。那是一個成功的命名例子──現象本來早已存在,但因為有人以一針見血的命名來鎖定族群,於是自然成為不少人自我認同的標簽。要注意的是酒井順子使用了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她借一個表面上的負面名目,來先作自嘲貶抑,但在陳述族群的生活趣味之中,你會發覺到當中的自得其樂,至少絕不會出現任何歇斯底裏的形象及舉動。那正好是一種面面俱圓的討好策略,因為日本始終是一個骨子裏男尊女卑的社會,“落水狗”的經濟獨立自主,其實仍會觸痛部分人的神經,先自我貶抑然後才建立族群共性,那是一種面對普羅大眾潛在讀者的聰明定位手段。

反過來說,群眾也在追求時代族群的同構型。這個年頭由西方傳來的教育理念是“我是獨特的”,但自己往往又說不出所以然來,所以更希望有代言人出現,作為認同的教祖對象──原來“獨特”非在於個體的獨特性,而是針對屬群的獨特性,也解釋了為何人心走向已由哲學化轉向社會學化。

事實上,“落水狗”在日本社會中也處於兩端的夾縫──無論是由傳統OL(辦公室女職員)又或是careerwoman(職業女性)演化而成的成員,同樣都在追逐社會上為數有限的高收入男性為潛在的理想對象(參考我在《日本中毒》引用白河桃子的分析說明)。“落水狗”的兩難之處──她們不願依循傳統OL之路,因為過去OL的繁華夢早已破碎,而作為careerwoman一部分的“落水狗”更加不願自降身價。於是其實不難分析,她們就成為“單身寄生蟲”的一種變種──我當然不是指她們自給自足的經濟能力,而是兩者同樣是“自己愛”的族群,不願在任何身份更易上(例如結婚又或是成為人母)有任何向下滑坡的情況出現,就是那麼簡單。


剩女降臨大地?


我認識的剩女用法,指現代都市女性,她們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長相也無可挑剔,因她們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所指似乎與上文提及的careerwoman比較接近,由於中國正處於經濟起飛的處境,所以作為發達社會的都市共性(於中國部分城市而言),那的確會是一種表面上大同小異的城市趨勢。

但我得指出“落水狗”的功能性的認證卷標,其實建立在生活口味及風格上的定位,於是族群的壯大與否,其實與中國發達城市的女性親和指數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城市是否方便購物,自助出遊隨心所欲,遍布舒適怡人的飲食場所等等,簡言之就是要看城市的woman-friendly指數有多高。之所以由衷而言,我不認為目前的局面已足以構成堅實的對照情況,尤其要知道目前中國的城市處處出現嚴重分裂的狀態──當眼前掠過擬似剩女/“落水狗”女子,後面橫過的更應為大量對抗性的其他女性形象。

於是那其實是一種主題先行的對照:我的意思是先有結論,然後去尋找部分可支持對照的例子(而基本城市局部發達的因素,所以一定可以找到案例支持),但一旦把視角推開延伸至限定的範圍之外,一切就會扭曲變形。我較為灰心的是:如果城市仍未進展至一個woman-friendly的文明階段,那麼“落水狗”是不可能落地生根,而剩女也只是傳媒過剩話題的一種展現方法。

Views: 1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