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中篇)“強制上映” 愛變成害

每一部向國家電檢局登記、排期的本地電影,都可以在電影院獲得最少2週的上映時段。

儘管院線會根據首4日票房成績決定往後的場次,除了《一路有你》與《初戀紅豆冰》能破除宿命,直到“壽終正寢”為止以外,絕大多數的本地電影都無法逃脫14天便下畫的命運。

這項政策是為了確保本地電影都有機會展示給觀眾,不至於壓在箱底永無見天日之時,可是,這面保護盾卻漸漸的變成了一把雙面刃。

鄭建國:政策出發點好
獎掖金上限不公平

大馬中文影協主席鄭建國受訪時指出,這個政策在很多年前是好的。如果沒有這政策,很多本地電影都沒機會到電影院上映,它給了片方與院線談判的機會,否則在好萊塢大片四面環伺的情況下,本地電影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他透露,當年他和阿牛陳慶祥在拍《初戀紅豆冰》時,發現票價的10令吉中,有2令吉是政府抽的稅,只要你登記通過`強制上映’,政府會退還給20%娛樂稅,但那時只給馬來片,阿牛就帶頭去爭取。

“過了一年,政府終於放寬尺度,不局限於甚麼語言的電影,只要有國語字幕的本地電影就享有退稅優惠。”

後來,退還20%娛樂稅演變成獎掖金。

10%獎掖金上限50萬

“現在是根據票房的表現退還10%的獎掖金,比如票房是500萬,他就還你50萬,但50萬已經是上限,就算你的票房是1千萬,他還是抽你200萬,還你50萬。”

他認為,這對本地電影不公平,一棵幼苗還在萌芽,養分就被掠奪了。

“如果要保護本地電影,這20%娛樂稅就不該抽,或者之後再退回給我們。你應該抽海外電影,再抽多一點都無所謂。”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制上映”和獎掖金被綁定在一起,於是保護盾慢慢變成一把雙面刃。

“若你想要獎掖金,就要一定要申請`強制上映’,每個電影人都想要,畢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但申請`強制上映’也是有弊端的。”

根據政府規定,一週只能有2部申請“強制上映”的本地電影在影院上映,其中一部是馬來文,另一部是非馬來文。

這就表示,一年平均只有104部本地電影能登上大銀幕,排隊申請檔期需時,這對於同時進軍其他地區的片方而言就有點不妙。

“比如某部片子,我在香港、新加坡的院線排了7月20日的檔期,他們那邊沒有`強制上映’的問題,我在大馬這裡就有壓力。萬一我申請不到這天,就會變成大馬電影反而在海外先上映,本土反而滯後了。”

“再不然就是大馬的檔期排到7月14日,那香港、新加坡院線的日期換不了怎麼辦?”
有“強制上映”才能上映

因此,鄭建國也曾想放棄“強制上映”和獎掖金,自行與院線談發行。

“但院線的回覆是,本地片一定要有`強制上映’才能上映。”

原本“強制上映”政策是為了協助本地電影得以面向觀眾,硬性強制電影院必須為本地電影提供亮相平台,孰料演變成本地電影若無申請“強制上映”就無法走進影院。

本末倒置,便利變成了枷鎖,亦無法自行脫綁,成為灰色地帶。

黃金檔期爭破頭

對於電影來說,最佳的檔期莫過於週末、佳節前後的時段,只要搶得黃金檔,意味著票房就有最起碼的保障,是“兵家”必爭之期。

“以農曆新年為例,有兩星期的黃金檔,還是一共只有4部本地片,其中只有2個名額是給中文片,大家就爭個頭破血流。

然而,在這黃金時段,國家電檢局並沒有限制任何海外片的進入。”

鄭建國無奈說,“在這個最好的時候,你(國家電檢局)不但沒有保護我們,還限定我們必須申請`強制上映’,還源源不斷引進外國片,把最好的賺錢機會奉送給海外的製作方。”

他透露,其中一部片子《麻雀王》雖然是在大馬拍攝、製作完畢,可是資金是來自新加坡,最終是以海外片的名義發行,搶到了賀歲檔。

“這個政策並沒有與時並進,以前產量不多,是夠用的。現在產量越來越多,而且有的片子素質和水平是不錯的,這是讓會跑的人還要拿拐杖。”

“它應該是可以讓電影人自由選擇的,而不是強逼性的,著名導演的戲是肯定有影院要上的,為甚麼要強迫他們要申請`強制上映’?這些還是本地電影,為甚麼要拿回獎掖金必須以`強制上映’作為憑證?”

刻意強調本土特色
賣座只因身份認同?

曾有影評人認為,《一路有你》及《辣死你媽》等賣座的本地中文電影,題材多半是與身份認同及愛國情結有關,因此國人能從中取得共鳴。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言論,鄭建國與周青元均不認同,鄭建國更直指這樣的說法是“文人說文話”。
“這是說其他不成功的電影是沒有你熟悉的本地元素嗎?何謂`身份認同’?對我來說只是文人說文話而已。”

“《一路有你》宣傳很厲害,電影也不負眾望;《Nasi Lemak》很成功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黃明志很紅,也成功製造話題讓人關注他。難道是你把自己投射到黃明志身上嗎?”

對於是否刻意用多種語言強調本土特色,鄭建國則表示,他並沒有刻意在自己作品中加入多種語言,但大馬人平時在甚麼時候、甚麼場合、說甚麼語言,會真實反映在電影裡,因為這就是大馬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票房保證”周青元則笑說:“一部電影的成功或失敗,總會找出一百個原因去分析,今天你去電影院買票看電影,你會先看是不是愛國或身份認同的電影才去看嗎?”

明星效應拓海外市場
壓力風險倍增

鑑於本地市場的局限性,鄭建國在籌拍電影時,亦會將目標市場擴張到新加坡、台灣和香港。

“我監製或導演的電影,一般製作費都會在200萬以上,想要吸引其他地區的人看電影,唯一的方式就是請他們的演員,就像《麻雀王》,我請了葉璇及杜汶澤。”

“雖然他們有一定的價錢,但他們有市場,可以在很多地方上映,而且票房以外,電視台、DVD版權、網絡版權等都比較好賣,這是你把一個名字帶進來之後,能給你帶來相對的效益。”

在投資的角度來說,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但世上沒有百分百賺錢的生意,儘管有明星坐鎮,他也承認壓力和風險倍增。

“有他們的加入,電影會比較好賣,可是風險也很高,壓力也會很大,擔心收不回成本,怎樣都是投資。”

他透露,採用明星效應方式,讓他所拍攝的影片,有80%至少成功在新加坡和港台上映。
不是每一部片都賺錢

他也坦承不是每一部都賺錢,還是有虧損的影片。“幸運的是,據我所知,《初戀紅豆冰》和《結婚那件事》是大馬少數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兩部電影,分別在300多間和1千多間影院上映。”

不過,這兩部影片的好運氣,並沒有給他帶來一分錢的收益。

“我覺得當作試金石,有機會讓中國觀眾能看到這兩部電影就已經很好了,畢竟要開拓一個市場需要時間,沒有收到錢,但也沒有虧錢。” (收藏自 2015-10-25 《星洲日報》

Views: 1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