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雲南,從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強省

雲南省省委副書記、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丹增專訪

2004年4月,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擔綱藝術總監的大型民族歌舞《雲南映象》在北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雲南的繽紛“映像”於是進入我們的關注視野。《文化月刊》專題部記者對雲南省省委副書記、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丹增同誌進行了獨家專訪。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丹增同誌向我們展現出了雲南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發掘的巨大前景,以及雲南省文化產業政策制定者的遠見卓識。


雲南民族間文化的多樣性

記者:雲南省少數民族民間文化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況?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有什麽特點?

丹增:雲南是民族民間文化、民族民間文學的寶庫,雲南同時是歌舞的海洋,文學的殿堂。雲南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相當豐富的主要原因在於雲南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包括漢族在內有26個民族世居在雲南,其中15個少數民族是雲南省所獨有的。其次,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的自治州,自治縣最多的省份,這就構成了悠久而豐富的雲南民族文化。而在不同的民族之間,其文化具有差異性與多樣性,不同民族在民族語言文化、民族歷史文化、民族文學文化、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文化、民族習俗與風俗文化領域都是各自獨立發展的。

即便是同一個民族,在雲南由於不同的區域,也形成了很多“同族不同類”的文化特征。例如,藏族在雲南擁有約10多萬人口,但是靠近西藏的滇西北與滇中部的香格里拉縣,所居住的藏族群眾就顯示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居住於雲南麗江的藏族,居住於迪慶的藏族以及奔子蘭的藏族之間在服裝上有很大的差別。這就是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環境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化的文化特征。雲南的很多地方存在著“十里不同族,百里不同語”的景象,這進一步說明了雲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雲南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掘

記者: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雲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的省份。在這方面,雲南省政府是怎樣去保護和發掘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的?

丹增:現在的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在某些邊遠地區,不少正在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例如舞蹈,雲南的舞蹈種類有幾千種,大約5000多個舞蹈的類型,但是現在有很多的舞蹈表現形式已經失傳了,有的舞蹈也只有在極少數的村莊裏有兩三個人會跳,而且這些人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如果這些人不在了,這種舞蹈的形式可以說就從世界上消失了。

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對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習俗、服飾以及飲食文化進行搶救。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民間文學的保護,搶救和繼承問題。雲南民族學院、雲南大學都有一批關於民族民間文化集成的機構,雲南省文化廳也專門成立了繼承小組。但是僅僅繼承下來還不夠,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這些民族民間文化成果還可以發展,還可以被利用,使歷史悠久的民族民間文化在當前條件下得到更好的發揚光大。

舞蹈家楊麗萍的《雲南映象》之所以能夠在北京引起這樣大的反響與轟動,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套舞蹈繼承了即將消亡的一些民族舞蹈的精華並將其匯集在了一起,甚至對於某些表現形式已經失傳了的舞蹈,楊麗萍聽說過的,有點滴記憶的,能夠模仿的,她也將這些舞蹈的表現形式匯集下來。現在看,為什麽受到這樣大的震撼和歡迎,就是因為這臺舞蹈繼承了民族的舞蹈。舞蹈是一個肢體的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僅靠舞蹈家關起門來,用思維編造來編舞,不可能受到這樣大的歡迎。

記者:政府如何保證傳統文化在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不調色不失傳不被人們改換?

丹增:除了民間出資保護、發掘傳統文化以外,政府要投資進行保護,今年預計投入3000多萬元,利用政府的研究機構,政府的文藝表演團體,公益性的文化機構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我們有政策和標準,為此,我們專門制定了《雲南省發展文化產業的若幹經濟政策》和《雲南省文化產業統計評估體系》。對什麽是文化產業,什麽樣的才能夠上演和繼承,有文化產業的評估體系作為參照。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不能糟蹋民間民族文化,雲南有民族民間文化繼承保護條例。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政府的角色職能

記者:雲南在文化產業方面,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很成型的經驗,今年還會在雲南做什麽樣的事情來促進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其更加具有產業化的優勢?

丹增:現在雲南有這樣幾個重大的項目。第一,是影視拍攝基地的建設,從2003年11月份開始到現在已經建設了3個影視拍攝基地,今年預計將建設5個影視拍攝基地,這些影視拍攝基地全部是基於民間資本運作的。另外,雲南正在大理地區建設一座西南部地區最大的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基地,主要經營少數民族的銀器制品,總投資為5至6億元人民幣,這也是民營企業在運作。第三,繼北京、上海後,雲南將要建設一座全國第三大的文物拍賣基地。其他文化產業的項目還包括:在雲南紅河州將籌建一座民族服飾工藝品的加工基地:騰沖建立一個騰沖文化旅遊基地,在香格里拉建設文化基地,其中將包括藏族文化交流,藏族舞蹈的表演等項目,目前法國人已經在那裏開辦了幾座酒店,並將藏族的馬廄改造成為非常古樸的喝茶、喝咖啡的地方,生意很好。

記者:在文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文化企業的發展是利用市場多一些還是政府引導多一些?政府與企業應該做什麽工作?藝術工作者應該做什麽工作?在文化的發掘方面,這三方的角色、職能是什麽?

丹增:我認為第一位的是政府引導。政府引導很重要的就是制定政策,完善政策,要制定一個對於文化產業發展有利的、寬松的政策環境。從現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來看,政府沒有過多的投資。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進行免稅、減稅等方式的扶持之後,從表面上看,政府的投資不多,但是擴大了大量的就業,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群眾是有利的。在3至5年後,雲南的文化產業將占到雲南GDP的8%至10%,這樣就有望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對於文藝工作者而言,我們把握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政府管導向,管方向。政府不允許文藝工作者做的,政府就要明確,除了不允許做的都可以做。在去年“非典”前,我們就聽說了楊麗萍的《雲南映象》。當時我聽說這臺舞蹈幾乎沒有辦法進行演出了。原因在於:第一是“非典”的影響,其次是投入較大,運作非常困難,還有就是對這臺舞蹈表現出來的一些東西也有不同的認識。但是雲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是支持的,我帶著雲南省委宣傳部,文化廳的領導審查後,我認為什麽叫做藝術?這就是真正的藝術,什麽叫做舞蹈?這就是真正的舞蹈。我認為這是一臺有生命力的、人性化的、永恒的舞蹈,只要在遵守國家憲法,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不違背我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前提下,這些舞蹈的表現方式與形式,由楊麗萍本人自己來確定,我們免於審查。

記者:雲南省政府如何引導藝術工作者走入民間走入傳統文化?我們聽說雲南省政府對深入到民間的文藝工作者進行了資助,目前的狀況如何?

丹增:我們鼓勵藝術家深入生活。最近雲南出了一本書叫做《水乳大地》,是雲南一位漢族作家創作的,這個作品主要反映在滇藏結合部,瀾滄江峽谷的藏族,納西族交界的地帶,藏傳佛教與基督教的發展、碰撞與融合的歷史,這部小說的作者在那個地方前後生活了3年。作品問世後,今年的1月28日第一次出版就銷售了一萬冊,第二次出版銷售了三萬冊,現在已經脫銷了,現在又在第三次出版。最近北京召開了一個研討會,大家都認為這是繼《塵埃落定》後的又一部描寫藏民族的優秀作品,甚至有一位知名學者將這部作品與《百年孤獨》相比較。試想,如果該書的作者不利用3年深入生活,關在房子裏創作的話,這部作品是不可能有的。

現在反映民族民間文化的作品太少了,長期積澱於民間的作品很多,但是經過藝術加工可以作為欣賞的作品卻太少了。為了繁榮雲南的藝術創作,雲南在2003年投資了50萬元,用於作者下鄉,深入生活的差旅費。文藝工作者只要深入生活到老百姓中間去,往返的出差費用,在當地的住宿費用,吃飯費用,甚至采訪別人的費用全部報銷。今年,我們將這個預算增加到了150萬。對於創作題材,我們不做要求干涉作者創作,只要在遵守國家憲法與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不違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前提下,我們提倡創作自由。

記者:我的父輩是通過《阿詩瑪》、《五朵金花》等文學作品認識和了解雲南的,這也能夠看出一部文學作品尤其是一部反映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作品,對於雲南對外推廣的重大作用。今天,我們是否還能夠從作家的筆下找到與當年《阿詩瑪》、《五朵金花》一樣有影響力的作品嗎?在這個層面上,雲南省委、中國作家協會有什麽樣的規劃嗎?

丹增:我們已經組織了一個5人創作小組,包括我本人在內,有國家一級作家,雲南省作協副主席黃堯,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作曲家劉曉耕,雲南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舞蹈編導陶春以及雲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教授王四代。2003年,我們在佤族地區生活了20多天,現在他們四個人已經在那裏生活了兩個多月,我們計劃拍攝一部類似於《阿詩瑪》、《五朵金花》的歌舞故事片,現在劇本已經完成了。


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關系

記者:雲南如何看待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旅遊產業在雲南目前占有什麽樣的地位和作用?

丹增:旅遊的種類很多,如休閑旅遊、觀光旅遊和探險旅遊等,但是文化則是旅遊的靈魂,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所謂的旅遊就是觀光,幾百年前的徐霞客、馬可•波羅的旅遊實際上是在欣賞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在李白、杜甫時期,他們走遍了中國是在看文化。今天人們的旅遊就是在看兩種內容——生態、文化。如果一個地方既有文化又有生態,這就是最佳的旅遊基地。麗江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所以麗江的旅遊人口最多。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必須要有文化的內涵,也需要有生態。所以我們向國外推薦文化就是推薦旅遊,這次《雲南映象》在北京的演出就是在為雲南做旅遊的廣告,吸引更多的人來雲南。《雲南映象》面向海外巡演的第一站可能會在法國,現在已經接到40多個國家的演出邀請,這是面向世界推廣雲南的好機會。2003年度,前往雲南的旅遊人數為5000萬人左右,其中多數是國內遊客,國外的遊客僅有100多萬人,我們的目標是主要吸引國外的遊客來雲南欣賞這裏獨有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化。

記者:發展旅遊的同時又能夠更好的保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在這方面雲南是如何進行協調發展的?

丹增:文化是旅遊的生命,旅遊的發展對文化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樣旅遊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產生了威脅,很多人文性的旅遊景點旅遊人數太多,對歷史文化古跡的破壞很大。所以我們現在貫徹文物保護條例,對於文物古跡、文化景點這類地方的旅遊者人數進行限制,合理的發揮文化古跡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對於觀光纜車這類破壞景點人文價值的建設項目是絕對不允許的。


雲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


記者:作為文化大省,未來雲南的文化產業將實現什麽樣的目標?雲南什麽時候才能夠成為文化強省?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如何進行協調發展?

丹增:雲南現在的定位是文化大省。文化大省與文化強省是兩個概念,文化大省是從資源角度上講的,文化資源豐富就是文化大省,而文化強省是指文化產業,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這就成為文化強省。現在,我們不敢說雲南是文化強省,但雲南絕對已經是文化大省了,文化資源非常豐富。2003年度,文化產業包括旅遊產業占雲南省的GDP估計在2%左右。按照現在制定的文化產業評估體系,今年的增長率將接近6%,明年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有可能達到8%。我希望雲南文化產業的年均增長率在8.8%左右。與經濟發展所不同的是,文化產業如果以11%-12%的發展速度來增長的話,文化的根源將要受到威脅和破壞。經濟社會要協調發展,所以目前雲南的文化產業需要進一步投入和發展。(來源:文化月刊,總第142期,P34-39)

Views: 8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October 7, 2015 at 4:50pm

楊周偉·“一帶一路”戰略下大理新千年世界“文藝復興”

從2014年7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上“大理:一帶一路西南先驅”的定位,到2015年元月習近平主席來大理、昆明提出了“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大理正以厚重的歷史、特殊的地位與國家戰略相融,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銜接。宋明之後,中國出現了文化的衰退,由於19世紀中葉以來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和社會的大變革促使了20世紀初至40年代“中華文化第三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大師雲集,海納百川,碩果累累。雖然上世紀下半葉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大解放出現了“文藝復興”的短暫跡象,但隨著“金錢和功利”風潮的洗禮逐漸淡出,“文化和藝術”在內部和外部被“功利化”滲透、融合、拌雜。在深受“霧霾”、功利和喧囂的都市,20世紀末、本世紀初一批又一批心靈尚未受其汙染、洗劫的文化人士和藝術家門開始了他們海外和鄉村的不同遷徙,“逃離北上廣”,一時之間,一座座幾乎接近抗戰時李莊、北碚的小城、村落開始煥發著它們積攢千年的力量和魅力。在這些當中,昔日被中原史家和文人視為“邊疆、落後”的雲南成為了“夢”與“回歸”的理想之地,大理則成為了大批藝術家們“生態移民”、“精神移民”的聖地。

由於自然生態、人文氛圍、社會發展等,在當今已引發了一場深層的精神和環境危機,導致了信仰和理性、回歸與環境的不幸分離,這種分離亟待調和,而此時的大理被視為當今“心靈的聖地、藝術的天堂”,能夠在物質環境與精神回歸兩個相對分離的世界之間架起一所人與自然、夢與現實合一相融的橋梁。

筆者耕植文化,著眼時代,用學術和實踐來倡導“文藝復興在雲南,新千年的第一個佛羅倫薩在大理”。

大理,曾是中國古代面向印度洋的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它的魅力也極具印度洋文明與太平洋西岸華夏文明交融之精華。公元9世紀,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覆蓋西南、連接兩洋的南詔城鎮網絡與陸海交通體系,從地中海沿南北絲綢之路到大理,或經海上絲綢之路與南詔通海大道將大理、南中國海、安達曼海、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岸、地中海相連接,這就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相匯在大理的輝煌見證。大理,承載5000年洱海文明和516年南詔大理六朝古都的聖地,公元8—12世紀以多元、包容、開放的胸襟和態勢創造了具有世界影響、區域引領及兼容健陀羅藝術、古印度文化、華夏文化、拜占庭和波斯文化的南詔大理文化藝術之輝煌。以南詔大理釋儒文士集團、楊氏和張氏雕刻繪畫藝術“釋匠”世家為代表的文化藝術家群,《南詔中興二年畫卷》、《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卷》、《大理國維摩詰經卷》、石寶山佛教石窟造像藝術、地藏寺大理國石幢雕刻藝術、南詔德化碑與法藏寺南詔大理國經卷書法藝術、五華樓和崇聖寺建築藝術、《國史》、《巍山起因》、《鐵柱記》、南詔奉聖樂、五華爨弄及楊奇鯤、段義宗詩文等文化藝術精粹,譽冠東西、蜚聲中外。

公元13世紀末-17世紀初,以意大利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為中心爆發了歐洲文藝復興,促進了整個歐洲工業革命和世界的大變革,筆者研究認為這一千年的首個文藝復興將在東方的西南點燃,意大利點燃的文藝復興是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古典主義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而新千年的文藝復興則是以印度洋文明與華夏文明相交匯的生態與人文思想的復興,它的中心就在大理,並在不久的將來以其不可復制、獨特而強大的磁場和自在、寬容、絕版的自然人文生態體系吸引五洲、引導東西,共同燃起偉大文藝復興的熊熊烈火,沿著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南詔三條通海大道的足跡,借助國家當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復興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強大推力,實現復興,成為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西南實踐。

高瞻遠矚謀劃未來,國家戰略縱橫東西,筆走龍蛇墨灑五嶽,以大理為中心,締造“大理模式”——中華文化偉大復興、“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西南示範區,以此策劃、突破、推進、變革,最終實現新千年世界文藝復興的世紀源點和燃點。在種種文化形態及藝術形式的融合與碰撞中,多元、包容、開放的千年文化聖地樂土——大理,便是集聚和吸納各家各派精華、理念、異見的土壤,正如一座萬年的活火山積聚巖漿等待著萬火四濺、轟然爆發,大理宛如上一千年歐洲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正肩負和準備著中華和世界文藝復興的世紀之光,從而看到民族創新、文化崛起、全球價值理念的未來曙光。

定位與核心:

上一千年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

新千年第一個世界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中國雲南

上一千年歐洲文藝復興的心臟——佛羅倫薩

新千年第一個世界文藝復興的心臟——大理

雲南——(“一帶一路”戰略的定位)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大理——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文藝輻射中心

上一千年歐洲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尋求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倡導追求生活幸福為人生目的。

新千年第一個世界文藝復興,以大理為心臟的中華新世紀文藝復興,也可稱“大理文藝復興”或“雲南文藝復興”。大理文藝復興的核心是自然主義精神與跨界藝術,以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和諧共融為中心,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新藝術成果,尋求自然與回歸,反對純功利主義思想,倡導追求人性的回歸,回到自然與人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內涵與形式:

首先是亞洲的文藝復興,極具東方智慧和理念,又兼具西方的思想與藝術,在傳統與現代中倡導自然、和諧、回歸,倡導人在物質欲中的解放,倡導對萬眾生靈的慈悲,放下塗炭生靈、毀滅自然、遺棄歷史的利與欲的追逐,放下、解脫、回歸直到最初的本原和心靈……..

其後是以包容、交匯、融合、創新,沿著古代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陸海大通道,將沿線消失的、殘留的、興盛的、亟待興起的,無論是何樣的地域、何樣的民族、何樣的文化,以大藝術之筆、跨藝術之界、以大智慧之著,來構建…….

“大理文藝復興”是以大理為新千年世界文藝復興聖火點燃之源點,而不是一個地方或周邊區域的文藝復興,更不是單純對大理和雲南歷史上的文化藝術輝煌和其模式、理念的復興,是世界性的、無國界和無民族界別。它的構想和戰略,是將生態與人文價值、人類與自然的回歸作為最高價值述求,以實現藝術的回歸、生存方式的回歸、人類發展與生存的回歸,並以全人類福祉和世界多元和諧下文藝的復興與輝煌為綱領,沿著昔日陸海絲綢之路的文明之慧,將今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域的文化藝術之光,凝聚、交融、爆發於此,以 “連接三亞、肩挑兩洋” 的雲南地緣戰略地位為基礎,以中華文化偉大復興、“一帶一路”戰略及全人類福祉為強大推力,西接地(中)海與西洋、南下島(印度半島、印尼群島、馬來群島等)洲(大洋洲)、東連太平洋岸,點燃五洲藝術聖火,華耀四洋,最終實現全世界的文藝復興。


產生的主因:

時代背景——社會經濟的擴張性過度發展,城市建設發展的無度、無序和居住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和社會發展與自然矛盾日益加劇。當前社會的功利化、當代人們金錢和功利追求最大化,人性漠視、冷淡等,摒棄良好信仰與傳統文化的浮躁和功利氛圍等。

物質和生態基礎——大理具有最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一座長期的經貿交通區域中心城市,其中小城市的規模和經濟加上外界力量的滲入和刺激,足以保障文藝復興各要素中的基礎物質需求。

文化基礎:大理,作為歷史上南詔、大理國等六個王朝、政權的都城和當時的“妙香佛國”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遺產,以及最具民族和生態性的人文系統,其歷史上和文化上的“多元、包容、開放”是文藝復興必備的重要條件之一。

人才優勢:今天的大理已形成了名家薈萃之勢,一批享譽國際和全國的文藝大師雲集大理,音樂舞蹈大師,國學文化大師,文學家、詩人,美術家和攝影家、影視導演等,以及眾多的旅居大理和本土的社會科學家、自然科學家、商業智庫領袖等,與13-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極為相似。加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及“將雲南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這一優勢將更加突出。

地理位置:大理,是東亞、南亞、東南亞文化的交匯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陸空航線的重要陸港。

重生……復興……文藝復興,然而雲南固有的地緣戰略地位、大理歷史上的包容、開放與文化厚重,在新的千年新的世紀“一帶一路”戰略的構建和實施引來了這一區域“連接三亞、肩挑兩洋”中華的、亞洲的、世界的文藝重生,從而一個以全球性的中華文藝復興為內核、亞洲文藝復興和華印東方智慧的再次融合創新崛起為核心的新千年世界文藝復興,將在兩洋文明圈相交匯的中國千年國際陸港之大理點然……..

從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大理一直以來不同於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其他城市,一方面這裏具有極其絕版的城市自然與人文環境,其蒼山洱海之間特定的城市自然環境及其厚重的多元民族文化和歷史上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氣質之傳承。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代表,如14世紀歐洲的佛羅倫薩、19世紀末的巴黎,20世紀西方的紐約和東方的香港、青島和新加坡、21世紀的中國面向印度洋的則應是大理。(2015-06-18,來源:雲南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