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文學的標凖與尺度 上

我們說「標凖」,有兩個意思。一是不自覺的,一是自覺的。不自覺的是我們接受的傳統的種種標凖。我們應用這些標凖衡量種種事物種種人,但是對這些標凖本身並不懷疑,並不衡量,只照樣接受下來,作為生活的方便。自覺的是我們修正了的傳統的種種標凖,以及采用的外來的種種標凖。這種種自覺的標凖,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大概多少經過我們的衡量;而這種衡量是配合著生活的需要的。本文只稱不自覺的種種標凖為「標凖」,改稱種種自覺的標凖為「尺度」,來顯示這兩者的分別。「標凖」原也離不了尺度,但尺度似乎不像標凖那樣固定;近來常說「放寬尺度」,既然可以「放寬」,就不是固定的了。這種「標凖」和「尺度」的分別,在一個變得快的時代最容易覺得出:在道德方面在學術方面如此,在文學方面也如此。 

中國傳統的文學以詩文為正宗,大多數出於士大夫之手。士大夫配合君主掌握著政權。做了官是大夫,沒有做官是士;士是候補的大夫。君主士大夫合為一個封建集團,他們的利害是共同的。這個集團的傳統的文學標凖,大概可用「儒雅風流」一語來代表。載道或言志的文學以「儒雅」為標凖,緣情與隱逸的文學以「風流」為標凖。有的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表現這種情志的是載道或言志。這個得有「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抱負,得有「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涵養,得用「熔經鑄史」「含英咀華」的語言。這就是「儒雅」的標凖。有的人縱情於醇酒婦人,或寄情於田園山水,表現這種種情志的是緣情或隱逸之風。這個得有「妙賞」「深情」和「玄心」,也得用「含英咀華」的語言。這就是「風流」的標凖。(關於「風流」的解釋,用馮友蘭先生語,見《論風流》一文中。)

在現階段看整個的傳統的文學,我們可以說「儒雅風流」是標凖。但是看歷代文學的發展,中間還有許多變化。即如詩本是「言志」的,陸機卻說「詩緣情而綺靡」。「言志」其實就是「載道」,與「緣情」大不相同。陸機實在是用了新的尺度。「詩言志」這一個語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原也是一種尺度;後來得到公認而流傳,就成為一種標凖。說陸機用了新的尺度,是對「詩言志」那個舊尺度而言。這個新尺度後來也得到公認而流傳,成為又一種標凖。又如南朝文學的求新,後來文學的復古,其實都是在變化;在變化的時候也都是用著新的尺度。固然這種新尺度大致只伸縮於「儒雅」和「風流」兩種標凖之間,但是每回伸縮的長短不同,疏密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文學史的擴展從這種種尺度裡見出。 

這種尺度表現在文論和選集裡,也就是表現在文學批評裡。中國的文學批評以各種形式出現。魏文帝的「論文」是在一般學術的批評的《典論》裡,陸機《文賦》也許可以說是獨立的文學批評的創始,他將文作為一個獨立的課題來討論。此後有了選集,這裡面分別體類,敘述源流,指點得失,都是批評的工作。又有了《文心雕龍》和《詩品》兩部批評專著。還有史書的文學傳論,別集的序跋和別集中的書信。

這些都是比較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各有各的尺度。這些尺度有的依據著「儒雅」那個標凖,結果就是復古的文學,有的依據著「風流」那個標凖,結果就是標新的文學。但是所謂復古,其實也還是求變化求新異;韓愈提倡古文,卻主張務去陳言,戛戛獨造,是最顯著的例子。古文運動從獨造新語上最見出成績來。胡適之先生說文學革命都從文字或文體的解放開始,是有道理的,因為這裡最容易見出改變了的尺度。現代語體文學是標新的,不是復古的,卻也可以說是從文字或文體的解放開始;就從這語體上,分明的看出我們的新尺度。
朱自清在线

愛墾编註:余英時教授:中國思想史的四次突破
延續閱讀:陳曉明《相信文學》4 理論的終結與批評的開始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