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創作發生,都在生發期。法國當盧梭、伏爾泰提倡人權民約諸說以後,學者如果讓這種學說自由擴張,結果應該造成一種生發期,類似文藝復興。不幸法國革命成為墮胎藥,沒有讓新思想充分地蔓延,就把它弄到流產了。這個時期沒有產生偉大創作,就因為這個原故。

因此阿諾德極力主張批評學者應該保持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精神(disinterestedness),所謂「無所為而為」,就是純講學理,不粘落實際問題。他的批評定義是「心智自由運用於所論各科學問」,是「『無所為而為』研究及傳播世間最好的知識與思想。」

這種知識與思想傳播出去成為一種新潮流以後,靜止腐朽的舊思想潮流便會被它激盪,被它清化。久而久之,人的心理便在無形中徹底改變。這時好比水到渠成,理想自然易變為事實了。

倘若操之過急,使學理與實行雙管齊下,則實行所招的反動必為傳播學理的障礙。阿諾德這番話是着眼英國人而對症下藥,因為英國人太偏重實行,太藐視學理了。

觀此可知阿諾德所謂批評,涵義甚廣。凡科學、哲學、政教、風俗,都在批評範圍以內。後來他著了一部《文化與無政府狀態》(Culture and Anarchy)就是專批評英國的政教習俗。他的文化定義大旨是這樣:「文化目的在趨赴完美,其方法則在求於世間關於人生事項之至理名言都能洞悉周知,然後以其所知,造成新穎自由的思想潮流,以清洗吾人成見積習。」這個文化定義差不多和《批評論文》集裡的批評定義完全相同。所以在阿諾德看來,批評就是傳播文化。文化是從新思潮中所得的「和諧與光明」(sweetness and light),而此中所需工作就是批評。

批評涵義既如此其廣,批評家所應有的修養準備就不是易事了。依阿諾德說,批評家應該精通希臘文、拉丁文和一種東方古代文字。本國的文學固然應該知道清楚,另外還要至少熟悉一種重要的外國文學。這種外國文學愈與本國不同,愈有用,因為參觀互較,易見優劣。

英人具有極強的島國性,常輕視他國文化,尤其是在阿諾德的時代。阿諾德生平所汲汲皇皇的就是指出英人的缺點,引誘他們注意外國文化。他說,英國批評學者所應該研究和傳播的是外國思潮,至於英國自己的文化,英國人很能「敝帚自珍」,用不着再去鋪張揚厲。《批評論文·第一集》裡面的文章儘是介紹外國學者,如海涅(Heine),斯賓諾莎(Spinoza)、猶伯爾(Jubert)、安東大帝(Marcus Aurelius)等等。其中沒有一篇專門討論英國著作。

他雖是只談外國文學,而着眼卻仍在英國文學,他處處留意比較外國文學,以映照出英國文學的缺點。比方他在《法蘭西學院在文學上的影響》那篇論文裡,比較英法兩國的國民性與文學優劣,就說得很中肯。法蘭西學院成立於十七世紀初,在法國算是最高學府。會員名額限定四十人。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