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上真有大建樹的人才能被選入院,所以法國學者以入選為最大榮譽。凡是會員著作須經全院會員審定,才出版。凡是書籍一經法蘭西學院審定,便聲價十倍,所以非會員也往往進呈著作,請求審定。

此外院中會員又常分工研究古今名著,發行論文。他們對於國語的標準也極力注意厘定。開全院會議討論如果沒有解決,就特別組織委員會去研究,其審慎可想而知。因此,法蘭西學院成為學術界的掌權衡的機關。各種學問都賴他們定標準。

他們有左右輿論的能力,無形中一般法國人的文學見解都受法蘭西學院指導。學術上因而有公是公非。阿諾德也是極力主張學術應有中心和標準的,所以把法蘭西學院的制度介紹給英國人知道。但是他又預料這種學院決不能在英國成立,縱使成立,也決難收好效果,因為英法兩國的國民性根本不同。英國人魄力(energy)有餘而智力(intelligence)不足,法國人智力有餘而魄力不足。

英國人笨滯,法國人靈活。英國人重力行,不歡喜分析學理,法國人對於事
理銳敏精審,錙銖必較,容不住絲毫苟且。英國人只在道德方面有所謂良心
( conscience ),而法國人則於理智方面亦具良心( intellectual
conscience)。因為有理智的良心,法蘭西學院所以成立。英國人因魄力強,
重視自由,所以不樂有學閥束縛。

凡詩尚魄力,散文尚清醒;詩尚自由想像,而散文尚精確推理;詩尚天才而散文尚規律。學院雖能保存規律,而對於天才則不免約束。法國有學院而英國無學院,所以法國以散文勝而英國以詩勝。

阿諾德生平最大目的在攻擊腓力斯人。「腓力斯人」這個名詞是德國詩
人海涅創用的,而流行於英文中則從阿諾德起。所謂腓力斯人是愚而好自用
的人,是頭腦頑鈍、新思想不能滲入的人,是一味反對自己所不懂得的學理
的人,是道聽途說,不窮其究竟的人。阿諾德所下的定義是「光明驕子與思
想功臣的仇敵」。

他把英國人分成上中下三級。上級是「蠻方人」(barbarians),安富尊榮以外,別無他求;中級就是腓力斯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以為天地間只有英國的文物政教是好的,用不着再謀進步;下級本也可以叫做腓力斯人,為區別起見,阿諾德稱他們為庸俗人(populace),他們的特點在「行其所安」(doing as one likes),不顧全局。

這三級的共同點是安常守舊,思想不靈活。英國人何以這樣缺乏靈活的智力呢?安諾德歸咎於過分的猶太化(Hebraised)。中國學者從來好討論知與行的關係,這個問題在西方也是一個辯論的焦點。英國人看重行不看重知,阿諾德則看重知不看重行。他把西方文化分成希臘主義(Hellenism)和猶太主義
(Hebraism)兩個成分。這兩個成分根本不同:希臘主義重知,猶太主義重
行;希臘主義重學問,猶太主義重道德;希臘主義求識覺之自由生發
(spontaneity of conscicusness),猶太主義守良心之謹嚴(strictness of
conscience);希臘主義以世間極惡為蒙昧(ignorance),猶太主義以世間
極惡為罪過(sin)。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