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菲·导读 |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下

柏拉图的洞穴原型说

恰如当代最理想的对照实例,柏拉图洞穴就像是我们最熟悉的电影院:漆黑一片;我们专注前方,引颈看向屏幕,身后的放映机兀自运转。人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刻,从未感觉虚拟,更未感受虚幻,而是煞有其事地投入其中,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是柏拉图当初拟想的环境。当电影谢幕,我们走出影院,影院外的光线耀目晃眼。此刻,我们意识到这是真实的世界。而影院里的那些感受并不真实,但未必是假;我们需要走出虚幻,但未必影院之外就是真实。

柏拉图叙述了这个模型,他并未指出何为真实。只是隐喻或提醒人们,我们看到、接触的世界有可能未必全真。而洞穴外的世界是否比洞穴里的世界更真实,其实是一个引发数十代人不断前往哲学世界思考的话头。

          © Diane Arbus

桑塔格也借用了这个模型。她把照片比作了我们在影院屏幕上看到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从真实而来,但未必全真。若想看到或体验真的世界,则需走出影院,也就是去到照片以外,或是前往照片的现场。但是摄影师与照相机制造商共谋了这个骗局,人类已经彻底地被照片所混淆。我们既无法分清真实,又被照片带来的“真实”所蒙蔽,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境况之中。

而且,正如真实世界包裹了电影院一样,真实世界也包裹了一个摄影制造的影像世界(第六章),这个摄影的影像世界或附于真实世界之上、或之下、或之外、或之内,与真实世界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无法厘清的新世界。人们,今天“现代”的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与真实世界并行不悖地向历史的深处滑行。

这就是摄影。用摄影创造了摄影的历史,用摄影改造了人类的历史,用摄影再造了人类的社会和意识。我们需要停顿一下摄影的历史,恰如我们“可以”停顿一下人类的历史、人类的社会、人类的意识一样,而这种期望可能在桑塔格的《论摄影》里找到慰藉。

历史的剖面,看见的不是历史。恰如切开水果一样,看到的是果肉、是果核。水果肯定不只是果肉和果核,那水果又是什么?

历史又是什么呢?至少,我们可以从剖面去看一下历史,也随带看一下那个我们热爱的摄影历史。

本文作者:戴菲,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学者,策展人。曾多次在平遥、大理、丽水、纽约摄影节及画廊群展、个展中担任策展人、艺术指导;获各类展览、比赛、理论研讨会等奖项;发表专业类论文及艺术评论文章数十篇,出版有摄影类著作十本。

(原标题:《导读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2021-03-05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