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華】魯班傳説何以在中國西南廣爲流傳?下

▲雲南省通海縣魯班節。(圖片來源:名城通海微信公衆號)

祭祀魯班是建房儀式的重要環節,這一傳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延續至今。比如,佈依族建造新房時,要在雞叫頭遍時,先將圍席、衣服、梳子等東西放在堂屋,祭奠魯班和他的母親。等到天亮以後,才把新房子的柱頭立起來。蒙古族蓋房子的時候,要在正堂屋里擺上一平昇米,米上插一把等子和一把彎尺,以此紀念魯班和旃班兩位祖師的高貴品德,並且祈願新房在魯班尺的庇佑下,永遠堅固。當房子建成後,他們還會贈送木匠師傅一平昇米和一套新衣服,祝願他像魯班和旃班兩位祖師爺一樣品德高尚、技藝精湛。

▲侗族村落上梁儀式。(圖片來源:中國攝影報)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流傳的魯班傳説,注入了地方社會想像和民族文化特性,進一步豐富了魯班傳説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在這些傳説中,魯班或作爲技藝傳授者,到不同民族中帶徒傳藝;或與少數民族共同勞作,幫助其解決建造難題;或扶危濟困,幫助少數民族中的弱者等。這些傳説生動展現了魯班與西南各少數民族的友好交往,也映襯出內地與邊疆、各民族的密切互動,是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生動見証。

廣泛流傳於西南地區的魯班傳説,在賦予各自民族社會文化事項以神聖象徵的時候,其中也蘊藏着大量跨民族的文化因子。比如,壯族的魯班傳説展現出瑤族、苗族和壯族共源的關係。區域內各民族形成共享的“同祖共源”記憶,進一步加強了西南民族之間的情感聯系、文化認同與現實交往。另外,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一日爲師,終生爲父”的倫理思想十分濃厚。魯班被手工業者視爲行業祖師爺,各民族工匠都是他的弟子,大家同出一門。這種“同門”情感,自然而然拉近不同民族的心理距離。

就像祖先作爲一種符號,以血緣方式凝聚區域內各族群一樣,魯班同樣作爲一種文化符號,以擬血緣的方式,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紐帶關係,增強各民族之間的親密感和文化認同感,進而爲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提供重要助力。

▲山東省滕州市魯班紀念館,爲突出魯班“百工聖祖”的特點,紀念館以傳爲魯班發明的卯榫結構爲主,風格古樸莊嚴。(圖片來源:鳳凰網)

總之,在跨民族、跨地區、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魯班的人物形象日益飽滿、傳説故事更爲精彩、藝術特色愈加鮮明。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流傳的魯班傳説中,既塑造出與其他地區魯班傳説一致的藝術形象,比如機智巧妙、敢於創新、不畏艱險、樂於助人的巧匠形象,又帶有濃鬱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文化特徵。可以説,魯班傳説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符號,凝結着各民族的文化結晶,充分彰顯出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性。

作者簡介:熊威,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兼任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秘書長。研究方向:民間文學、民俗學、人類學和民族學。近幾年致力於西南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創造性轉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張琴,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