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羅斯·伊恩努卡:「後真相」時代的教育如何定義(下)

物理學家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在1998年出版的著作《現實之布》(The Fabric of Reality)中指出,雖然知識總量呈指數級增長,一個人想要無所不知依然是有可能的,至少可以掌握闡釋的工具,但前提是把握以下四大核心理念——量子物理和多重宇宙理論、進化論、計算機理論以及認識論。誠然,多伊奇列舉的核心理念是否充足或是否正確依然有待商榷。但他的想法在邏輯上無懈可擊,即在知識總量以指數級速度增長的今天,學習和闡釋知識的工具與知識本身至少同等重要。

怎麽教?怎麽學?如今,教育中的科學比例依然不足。在現有的教育體系成形之時,人類對於怎樣科學地學習,尤其是大腦運作的方式仍知之甚少。今非昔比,我們亟須利用神經科學的新發現以及信息技術帶來的無限潛能來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分子生物學家約翰·梅迪納(John Medina)所著的《大腦的法則》(Brain Rules)不僅妙趣橫生,還富有前瞻性。該著作論證了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視覺優於其他感官,我們的大腦習慣於通過真實的接觸來學習。換言之,當我們能親眼看見、親身實踐時,學習效果是最好的。在這方面,信息技術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簡潔而高效的模擬工具,比如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開發、榮膺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項目獎的PheT互動模仿(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在表達晦澀的科學與數學概念時的表現可圈可點。更何況在這方面,我們還處在試驗階段。設想,若將開發電子遊戲的復雜技術與虛擬現實結合,我們將打造出何等精彩和完全浸入式的學習體驗。

何時學?何地學?學習不再是人生中某個階段的任務——從6歲至18歲或22歲——而理應成為終身不懈的努力。從經濟角度看,終身學習至關重要,因為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都提高了。由此看來,像「EdX」「Coursera」這樣的在線學習平臺確實值得贊賞,因為它們極大地擴大了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同樣,微學位(例如由Udacity提供的納米學位)或短期技能培訓課程(獲得世界教育創新峰會項目獎的在線職業培訓)等重塑職業資歷的創舉也值得鼓勵。的確,互聯網似乎已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規模最大的知識信息庫。而主宰互聯網的巨頭,如谷歌、臉書(Facebook)等機構負有監管網絡內容的重任,並應加大力度管理以互聯網為媒介儲存和傳輸的知識與信息的質量。

為何教?為何學?教育,究其本源,是由核心價值觀主導的思維模式。知識積累促進了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也帶來了海量的知識,個人若想與時俱進,必須要像渴望終身保持健康和美好的形體一樣持續熱愛學習。

為此,我們需要確立教育所需的核心價值觀,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客觀真理。通過科學的方法,優質教育讓事實勝於觀點。同時,也應當承認,探索真理永無止境;真理往往是在對立的思想碰撞中迸發出來的,而思想的碰撞需要透明的調查和理性的討論。

通過社會科學,優質教育摒棄絕對主義,承認人類社會的錯綜復雜和其內在的平衡之道;借助人文主義,優質教育教會我們從他人的視角感受世界,見其所見、聞其所聞、感其所感,學會推己及人;通過體育運動,優質教育教會我們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有時,我們應當為了集體利益而將個人得失置於其後;通過冥想,優質教育教會我們感受身體和心靈的融合,掌控自我情緒。倘若偏離了這些核心價值,我們何以表明受過教育?本文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01月05日)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