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林木魚·湧現,以及由湧現產生的意識 3

神經系統學習相比演化篩選顯得尤為高效,不再依靠一代代生命的優勝劣汰篩選來提高效率,神經網絡的學習需要總結經驗,當然也就需要記憶,還需要預測信息之外的經驗(泛化能力),神經網絡學習的原理說來也簡單,物種在接收外部信息後,通過不斷重復嘗試成功或者失敗,調節神經突觸中受體的數量,尋找合適接收電信號頻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種的遺忘(遺忘那些錯誤或不適應生存的經驗)代替了演化中的死亡(篩選),而不斷嘗試重復例子的過程也就是尋找神經突粗合適受體數量,找到最適合傳輸信息(電信號)頻率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神經網絡學習。

以上簡述了生命的演化與兩個階段的學習,任何生命都會有感知外界信息並做出維持自身狀態的對應行為,能體驗這個世界的個體(複雜神經細胞)並不會比不能體驗世界的個體(草履蟲)更容易被留下來,那麽我們的大腦究竟有什麽用呢,又是什麽讓我們產生了意識?

意識的湧現

首先讓我們想像一下什麽是意識,意識這個玩意看不見摸不著,讓我們舉個例子試著理解它。

眾所周知人存在於宇宙中,那麽人具有的意識也必然來自宇宙,意識就是從宇宙而來。人是有生命的,而生命來自於物質,沒有物質就沒有生命,又因為人人都認同生命具有意識,那麽即使意識不是物質但也一定是來自物質。

人總是否認意識是物質,僅僅因為意識是虛無的、無形的而已,也或許僅此而已!但宇宙中無形的物質多了去!比如空氣、磁場等,為什麽唯獨要否認意識是物質呢?所以有人把物質當做一種意識的振動頻率(能量),當然你也可以說意識是物質的震動頻率(這也許就牽扯到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了),不過量子力學偏向於意識決定物質就是了。就如我們計算機不同頻率(0和1)的編碼組成了各式的信息,而當你深入量子領域你會發覺其存在大量不同頻率的粒子共振組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其不同的頻率組成了有形或無形的存在。

也就是說,任何物質其實都是能量的振動,都有振動的能量。又因為,振動的頻率就是意識,換言之,一切物質亦即能量都具有意識,一切物質(包括精神、思想)能量都是意識的振動,都具有意識。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裏最重要的思想:萬物皆有靈。

當我們在思索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正是我們意識的體現,我們不禁想問這些意識是如何產生的,是哪一部分在思考這些問題呢?我們的意識是大腦細胞(神經細胞)湧現的體現麽?也許答案沒這麽簡單,我們研究神經細胞傳遞電信號的方式也過於宏觀,在分子或者量子的層面上尚未理解其運作方式(就像我們雖然能測出DNA上這些模型的代碼,卻無法使用和理解上面的模型,因為我們需要搞清這些代碼所編譯的模型功能,正所謂記住知識的描述無法使用知識)。

意識與物質的關係

當我們說到湧現的時候,認為萬事萬物尤其是複雜的個體都是由「簡單」的個體所湧現而來,那麽意識呢?

在說意識的湧現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在上個世紀初人們進行了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同時大量電子),結果令人意外,屏幕上顯示出干涉條紋,證明電子(粒子)也展現出波的特性。後來人們修改了實驗將電子一個一個通過雙縫打至熒光屏上隨著亮點增多其也展現出干涉條紋(波的特性)。

這就相當奇怪了,我們都知道干涉現象的出現是需要同一時刻在兩條狹縫中存在兩列互相影響的波,而一個電子只能通過一個狹縫,只能產生一列波,那它又是如何自己和自己產生干涉的?

此外在一個一個發射電子的過程中,只要關閉其中一個狹縫,後面發射的電子立馬感應到對應的變化,不再出現干涉條紋。甚至在不關閉狹縫的情況下,在雙縫後安裝一個探測器或任何形式的觀察,電子也能立即感應到變化,干涉現象立馬消失。本文作者:風林木魚;原題:任何事物都有的現象:湧現,以及由湧現產生的意識,2020-04-15)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