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倩: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探析(5)

有關哈耶克的上述思想,我們可在此稍作展開。羅伯特·內夫(Robert Nef)在《哈耶克對“社會正義”的批判——二十個命題》一文中總結道,“語言不是一種發明,而是進化的産物。對哈耶克來説,語言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儘的知識和經驗寶庫,説話者可以從中汲取許多東西,即使他不知道這個過程發生了什麼。他總是指出通過自發使用的語言交換意思,和通過市場自發交換商品與服務之間存在一種親緣關係。”[5]

羅伯特·內夫的上述總結,表明在哈耶克那里:1.我們日常所使用的語言,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聰明人的“發明”創造,而是在某一歷史、傳統中持續演化的結果;2.語言承載着歷史的經驗、知識和智慧,我們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同時,也在向歷史或傳統學習;3.用語言交換思想,與通過市場用金錢交換商品或服務,這兩種人類活動具有一種結構上的相似性。

我們可以將哈耶克的上述思想,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做一簡單比較。在前期維特根斯坦那里,他認爲人爲地發明一種理想語言是必要的,而有能力從事這一工作的,肯定是某個或某幾個聰明的邏輯學家。將這一強調理性建構的思想模式運用於經濟領域,即上世紀廣泛流行於世界的計劃經濟制度——但在哈耶克看來,計劃經濟因缺乏足夠的信息,從而在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後期維特根斯坦認識到,語言的形而上學用法,是導致種種哲學問題的根源,因此他倡導我們應該回到語言的日常使用,回到粗燥的地面上來。後期維特根斯坦的這樣一種強調經驗、語言之慣常用法的思路,可以説與哈耶克的思想有相通之處。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推論,後期維特根斯坦在經濟領域,是支持市場經濟的。

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已經先後指出,語言與金錢既非自然,亦非人工制品,而是在人類的歷史、經驗活動中持續演進的産物。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即可反過來説,自然與人工的形而上學區分,雖在某些時候不乏效力,但在考察語言、金錢的時候,則是一個過於粗陋的概念框架,無法對二者的存在做出恰當的本體論定位。

二、 意義與使用

語言的意義是什麼?需要由一種理論來回答嗎?針對前一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理解“語言”這一概念。在前期維特根斯坦那里,語言即命題的集合。由此,追問語言的意義問題,需回答命題的意義從何而來。總體説來,前期維特根斯坦不認爲語言的意義來自其內部的循環“定義”,也就是説,他不認可所謂的“融貫論”。語言的意義,在於其關乎世界。

前期維特根斯坦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指明語言是由命題構成的,而命題則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基本命題是名稱在一定結構中的組合。基本命題是獨立存在的,對其所做的分析只能到名稱這一層次,也就是説,我們對名稱無法再做進一步的分析。前期維特根斯坦認爲,名稱的意義在於其指稱的對象,由此,基本命題即是對事態的表述,命題即是對事實的表述。語言表述世界,世界是事實的集合

在以上的分析中,名稱指稱對象,是連接起語言與世界的一個關鍵點。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爲,前期維特根斯坦持有指稱論的觀點,並試圖用這一理論來回答語言的意義問題。在《邏輯哲學論》所設定的語言框架中,這一回答是有效的。

但是,正如中後期維特根斯坦自己所認識到的那樣,前期維特根斯坦對語言的設定是過分理想化的,因此是不真實的。有學者指出,“羅素和維特根斯坦所説的語言的結構和世界的結構的一致關係,不是指日常語言的結構與世界的結構的關係,而是指他們所建立的人工語言的結構與世界的結構的關係。”[6]由此,前期維特根斯坦對語言與世界結構的分析,對於真實的、日常的語言而言並不適用。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