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拏雲:宋元泉州「文化特區」名士「頂級流量」 (2)

相傳,馬可·波羅曾在泉州法石停泊,還從這里出發護送蒙古公主遠嫁波斯。人們為了紀念此事,就把法石碼頭邊馬可·波羅走過的一條小巷和他喝過水的一口井,分別命名為「馬可巷」和「馬可井」。由於馬可·波羅對泉州的宣傳,也使得泉州成為當時世人極其向往的「東方巨港」。


鄂多立克:被繁華泉州深深 吸引的旅行家

籍貫:意大利珀德農 流量指數:★★★★

「該地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此城中有各種生活必需品,你用不著花半個銀幣就能買三鎊八盎司的糖。」

元朝詩人釋宗泐曾用「纏頭赤腳半蕃商,大舶高檣多海寶」來形容泉州外商雲集、國際貿易繁盛的情景。元朝與海外國家的交往大多通過泉州港進行,來往於泉州的海舶穿梭如織,中外商使絡繹不絕,大量的進出口貨物在此集散。隨著中外交往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泉州原有的驛站運輸系統已不能滿足需要,為此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建立了自泉州至杭州的海道水站,「自泉州發舶,上下接遞」,專門運送進口貨物和中外商使。海運交通的便利,也導致泉州逐漸成了世界旅遊的熱門城市。繼馬可·波羅之後,又一位「旅遊大神」的身影出現在了泉州的街頭,此人正是鄂多立克。

鄂多立克生於意大利小公國弗尤里的珀德農,少即在烏迪內教堂修道。他終年打赤腳、穿褐衣,以面包、白水度日,立誌做一名苦行修士。不知道是不是受馬可·波羅的影響,鄂多立克於元延祐五年(1318年)從威尼斯起航,開始了其周遊列國的冒險之旅。他遊歷了君士坦丁堡、特拉比松、埃爾茲倫、大不里士、孫丹尼牙、喀山、耶茲特、百世玻里、設拉子、巴格達等地,經廣州入中國,造訪泉州、福州、明州、杭州、金陵、揚州、大都等城,再取道西藏回國,終成中世紀著名的旅行家。最後,他在病榻上口述東遊經歷,由他人筆錄成《鄂多立克東遊錄》一書。

在刺桐(泉州)時,他受到天主教方濟各會教士的熱情接待,他對這里修建的大教堂和山間的修道院稱贊不已。刺桐(泉州)的繁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鄂多立克在遊記中寫道:「我來到一個叫刺桐的著名城市……該地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此城中有各種生活必需品,你用不著花半個銀幣就能買三鎊八盎司的糖。」對泉州的宗教,他說:「該城有很多善男善女的寺院,他們都是偶像崇拜者,我在那里訪問一所寺院有三千和尚和一萬二千尊偶像。其中一尊偶像,看來較其他的為小,大如克里斯多芬像。我在供奉偶像的時刻到那兒去,好親眼看看。

其(祭祀)方式是這樣:所有供食的盤碟都冒熱氣,以至蒸氣上升到偶像臉上,而他們認為這是偶像的食物。但所有別的東西他們留給自己並且狼吞虎咽。在這樣做後,他們認為已經很好地供奉了他們的神。」很形象地描繪出古代泉州人祭祀神靈時的場景。在泉州期間,鄂多立克還曾會見泉州方濟各會主教。《鄂多立克東遊錄》同樣對泉州名氣的壯大,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伊本·白圖泰:見多識廣的「旅遊大咖」

籍貫:摩洛哥丹吉爾 流量指數:★★★★★

「這是一巨大城市,此地織造的錦緞和綢緞,也以刺桐命名。該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

元代時,泉州與地中海沿岸國家已經有較頻繁的交往。元大德五年(1301年),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言:「又愛祖丁等使四起,正從三十五名,前往刁吉兒地取豹子稀奇之物……」這里的「刁吉兒」即指地中海南岸摩洛哥城鎮丹吉爾,也就是伊本·白圖泰的故鄉。大德八年(1304年),伊本·白圖泰出生於丹吉爾的一個伊斯蘭教法學者家庭之中。成年後的伊本·白圖泰嗜好旅行,他曾從丹吉爾出發,遊開羅,訪麥加,赴伊朗,駐留伊拉克,環行黑海,過訪君士坦丁堡,穿行基瓦爾,廣遊印度,行程十萬餘公里。至正元年(1341年),借著出使元朝的名義,伊本·白圖泰離開印度開始向東前行,最終於至正五年(1345年)乘船抵達泉州。在這里,他見識到了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發達的造船業,同時也發現海洋貿易給泉州社會帶來的經濟繁榮和財富累積。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