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拏雲:宋元泉州「文化特區」名士「頂級流量」 (1)

在這種開放環境的感召下,國內外名士、賢達紛至沓來,商賈、旅行家、僧侶、傳教士接踵而至,共同為泉州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頂級流量」。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泉州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

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藝術等在此無拘束地交流融合。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也成為彼時支撐泉州港繁榮的精神基石。在這種開放環境的感召下,國內外名士、賢達紛至沓來,商賈、旅行家、僧侶、傳教士接踵而至,共同為泉州帶來了不可思議的「頂級流量」。


馬可·波羅:向歐洲介紹泉州的 「神級播客」

籍貫:意大利威尼斯 流量指數:★★★★★

「行5日畢,則抵壯麗之城刺桐。此城有一名港在海洋上,乃不少船舶輻輳之所,諸船運載種種貨赴西方諸國衡之,則彼數實微乎其微,蓋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

泉州文化離不開海,「閩在海中」的地理環境,讓這座城市孕育出了具有海洋特性的城市文化,也讓在這里生活的人們,具有像海一樣寬廣的胸懷。自唐以降,泉州城出現「秋來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國人」的盛況。伊斯蘭教、摩尼教等外來宗教開始在泉州流播,西來文化日見東漸,並為泉州本土文化所海涵、吸收。有宋一代,隨著東西方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國海外通商區域不斷擴大,分別形成了東南亞、東阿拉伯海、西阿拉伯海和地中海四大貿易區。泉州通過海上交通與四大貿易區皆有通商往來,由此也與世界各地的官員、商賈、旅行家、僧侶、傳教士等發生了接觸,彼此加深了解。在這樣的接觸、了解的過程中,「刺桐」(即泉州)逐漸成了一個熱門詞匯。彼時,它代表的是繁盛,是富庶,是活力,更是希望。

泉州在南朝時已有與外國往來的記載。早在南朝天嘉三年(562年),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就曾造訪泉州,掛錫於九日山下的建造寺(即延福寺)翻譯《金剛經》,並且講經、播道,成為最早來泉州弘法的異域高僧。開平三年至天成五年(909年至930年)間,高麗僧人玄納(又稱元衲)來閩求法,拜福州雪峰寺義存為師,後泉州刺史王延彬為其在南安招賢里建福清寺以居。玄納在福清寺與泉州僧侶一起生活學習了30多年,並終老該寺。

首位正式向歐洲人介紹泉州的是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馬可·波羅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的商家,元至元八年(1271年)隨其父親、叔父經中亞前來中國,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抵達元朝的上都(和林),從此僑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馬可·波羅在中國時遍遊各地,曾二度造訪泉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末,馬可·波羅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護送公主闊闊真遠嫁波斯為王後,途經泉州城。據說隨船帶了大量的珍寶和中國特產。回國後,馬可·波羅曾以街頭宣講的「口播」方式向民眾陳述其在東方的旅行見聞,並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向歐洲人描繪了自己在中國的真實際遇,同時也對泉州作了引人入勝的敘述,成為親身跨越亞歐介紹泉州的第一人。馬可·波羅從東方帶回的無數奇珍異寶,也令他一夜之間變成威尼斯豪富。

元代的泉州航海貿易繁盛,是名揚中外的貿易大港。馬可·波羅來自歐洲著名的航海商業之都威尼斯,仍對泉州港贊賞備至,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泉州是物產富饒、人民安居樂業的城市。在其遊記第二卷《刺桐城》一章里,他向世人介紹在泉州的見聞。他稱,離開福州「行5日畢,則抵壯麗之城刺桐。此城有一名港在海洋上,乃不少船舶輻輳之所,諸船運載種種貨赴西方諸國衡之,則彼數實微乎其微,蓋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這里,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每一個商人,必須付出自己投資的總額百分之十的稅收,所以,大汗從這個地方獲得了巨額的收入……居民是偶像教徒,而有食糧甚饒。其地堪娛樂,居民頗和善,樂於安逸。在此城中見有來自印度之客旅甚眾,物為刺青而來,蓋此處有人精於文身之術也。」馬可·波羅還提到刺桐「船舶之赴諸島者皆獲大利」。(原題:宋元泉州曾為「文化特區」 中外名士共創「頂級流量」原載2021-07-26 搜狐)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