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李子卿 孫慧 楊子·地方感何以可能(5)

五、地方—心性(Mind)—地方感

空間和地方都與感覺有著複雜關係,二者也有著許多共同之處。一些哲學家甚至混用二者,如亞里士多德,就使用處所(Place)來作為他的十大範疇之一,但亞里士多德的處所又含有明顯的空間(Space)色彩。在段義孚這里,二者顯然不能混用:「地方是安全的,空間是自由的」[2](P.3)

段認為在西方文化里,空間意味著自由,(因為)空間意味著開放(open)。但另一方面,開放又意味著自由被威脅,被暴露和易受攻擊。「壞的(bad)」這字的原義就是「開的」(open)

開闊的空間意味著沒有道路和路標,就像一張白紙,缺乏人文意義。我們可以「野的」(wild 在英語中兼有「荒野」和「未開化」之意)或自然色彩濃烈來理解空間。但是空間與地方並非截然分離,二者絕非是對立的兩極,段認為空間可以轉換為地方:

「當空間被封閉(enclosed)且被賦予人文意義(humanized)時,它就變成地方」[2](P.54),「當我們對空間感覺到十分熟悉的時候,空間就變成了地方」。[2](P.73)

「當空間獲得定義(definition ) 和意義(meaning)的時候,空間轉變為地方。這種意義和定義便是親切經驗(intimate experience), 這種親切經驗根植於人們的內心,難以言說,甚至我們沒有意識到其存在」。[2](P.136)

綜合考察下來,這里的空間轉換為地方的關鍵因素是文化。具體來說,是經驗。鑒於段義孚在本書中對感覺自始至終的貫通,我們進一步認為,在段義孚這里,空間與地方的關係,可能正如段義孚對經驗的理解一樣,是一個連續體。感覺則是這個連續體的重要銜接因素。如下圖所示:

圖三 空間、地方與感覺幾何空間或物理空間處於這個連續體的最左端,地方處於連續體的最右端, 因為身體(body),我們對於空間擁有空間感。因為心性(mind),對應於地方擁有地方感,無論空間感還是地方感,都以人的感覺為根基, 隨著感覺和感情色彩自左向右地不斷加重,地方感日益凸顯,空間會轉變為地方, 這意味著,不存在完全自然的空間(空間都是人所理解的空間),也不存在完全文化的地方(地方必然位於一定的地理空間),二者通過感覺連成一個有機的連續體,而不是孤立的和對立的兩極,致謝: 本文的完成得益於蒲濤、王君、楊旸、李金蘭、吳學成等人的參與討論和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原题:地方感何以可能———兼评段义孚《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ience》一书,2016/05 总第 37 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民族学刊)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