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中·百年《夢的釋義》~重新認識弗洛伊德(3)

相比較之下,弗洛伊德作為人文科學思想家比作為精神病專家對人類的貢獻更大些。有些人認為弗洛伊德在晚期才轉向人類歷史命運的研究,弗洛伊德的社會歷史觀只不過是他心理學說的應用。事實上,弗洛伊德在創立精神分析之日起,就把對人的研究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把他的理論"借助於大膽的加速度應用於全人類"。他以超強的獨創力和想像力對現存的社會行為規範、價值體系進行了批判,在此意義上,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紀學術"批判理論轉向"的先驅者,也是最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現代人文知識分子。其次,弗洛伊德是從早期創傷理論引申出他獨特的文化演進理論。

1885年弗洛伊德在巴黎向沙可(Jean-Martin Chcot)學習期間,曾聽到沙可說:"這類病症(指精神神經病症-筆者注)的根子總是性的問題",這對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啟發,他認為歇斯底里不是身體原因造成的,而是在於情感或精神的失調。在與布洛伊爾(Josef Breuer)的合作中引發出了自由聯想談話療法,弗洛伊德追根尋源,早期生活階段的印象"在個人成長方面還是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尤其是給後來發生的任何精神失調埋下了心理傾向"。

特別使弗洛伊德感到震驚的是:"這些兒童時期的經驗總是與性的激動以及對此激動的抵抗有關,我於是發現,我面臨著"幼兒性欲"這一事實",兒童並不像維多利亞時代人們所說的是"天真爛漫的兒童"。弗洛伊德"被越來越深入地帶回到病人的生活歷史之中,直到追溯童年之始"。早期生活經驗決定了成人的神經病症狀,焦慮等神經症狀植根於幼兒被壓抑的性幻想,夢是一種被壓抑願望的偽裝的滿足,"激發夢的願望和夢中證實的願望滿足都來源於童年",俄狄浦斯的命運之所以感動我們,是因為那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命運,俄狄浦斯弒父娶母不過是我們童年願望的滿足。

這種願望長期得不到滿足受壓抑就形成了"俄狄浦斯情結",它是心理病症的成因,也是理解宗教和道德進化的關鍵。弗洛伊德在《夢的釋義》中通過對夢的起源的研究,追尋到人類早期文化殘留物對現代人的重大影響,筆者認為下面這段話是弗洛伊德文化演進理論中最有價值的精彩論斷,遺憾的是被弗洛伊德的研究者所忽略了。做夢基本上是向夢者最早期情景的倒退活動,是其童年時代的再現,是那是時居優勢的沖動和可獲取的表達方式的再現。從個人童年的背後,我們就有希望洞察到系統發育的幼年時代,洞察人類的進化,而個體發展只是在偶然生活環境影響下的人類進化的簡本。

這里,我們始覺得尼采的話是正確的,他說在夢中"存留著我們不再能徑直到達的人性的原始部分",我們因而可以期望從夢的分析中獲取關於古代人類遺產的知識,獲取關於人類先天精神之物的知識。夢和神經症保留著超出我們預料的精神古物。因而,在那些力圖重建最古老和最黑暗的人類創始階段的科學中,精神分析占據著很高的地位。

對於弗洛伊德上面的論述,筆者有以下幾點認識:第一,關於文化演進與個體心理發展的相似問題,我國心理學家趙璧如先生認為:弗洛伊德把心理的東西生物化,把人類的東西自然化,把社會的東西心理學化,社會發展規律是不能歸結為精神病學規律的,因此弗洛伊德關於文化演進過程和個體心理發育過程相似性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弗洛伊德文化演進理論之所以遭到批評,關鍵就在這里。近幾十年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發展表明,社會事物也有生物和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生物和心理因素對社會也有重大影響。

⑦[奧]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夢的釋義》張燕雲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2頁。

⑧候鴻勛姚介厚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下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1頁。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15頁。

延續閱讀: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第一章)

(本文作者:張子中,原題〈對弗洛伊德的再認識--紀念《夢的釋義》發表100周年〉,原載https://www.psychspace.com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