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昆明見林語堂先生》(上)

林語堂先生到了昆明,正如某先生說的,“在中國當他為外國人,在國外又當他為中國人”,因此近幾天本市大小報紙,都有些文章介紹批評林先生,西南聯大且特別歡迎林先生作一次公開講演。

綜合各方面印象來說,似乎可歸納成為三點:一為“林先生是幽默提倡者”,二為“林先生是個寫中國問題中國生活中國故事給美國人民看,用中國事哄美國人的作家”,三為“林先生在國內所標榜的趣味;影響既不大好,在國外所使用的方法,影響也不大好”。

這個說明實近於一般人對林先生十年來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所具有的真實反應。到聯大講演情形稍稍不同。學校中多少尚有點北方的傳統超功利學術空氣,對林先生文章實表示相當尊敬,對林先生工作又還保留極大希望,大家都樂意瞻仰瞻仰林先·生,並聽之談談國外觀感。所以當天站在空地上聽的數千餘人中,就可發現不少聯大同事。正因為原來對於先生期望相當大,到結果或不免失望。林先生平日以善謔見稱於世,從林先生所涉及的問題看來,實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即所說的不必當做十分認真討論。社會上一般人對林先生認識固不免模糊,林先生對兩個國家人民情感理性,通過長短不同的歷史,所形成的文化與文明竟好像更加模糊。

林先生作品過去雖受歡迎,(如《論語》,在中國行銷,別的作品在國外行銷。)這個意義林先生實明白?近於一種風氣所作成,與一個文學家思想家應得的尊敬稍稍不同。林先生機會相當好,但是機會可遇不可求,可一而不可再。若來昆明真如一般傳說,是為找文章材料,到處看看,看過後便仍照過去的態度和方式,加以處理,所能得到的效果恐怕只是個人的成功,與國家這時節所需要於一個公民能盡的責任便不大相合。

至於近六年來國家在憂患中,社會的巨大變動與多數有良心的公民,對於接受這個歷史教訓時所抱的態度,如何從嚴酷試驗中忍受與適應,具體負責方面如一般官吏公務員,抽象負責方面如教育界分子,一面陷溺於事實泥淖中輾轉,一面如何對於國家重造問題抱有多大熱忱和信心;五百萬樸質壯丁與千萬優秀青年學生,一面如何為制度積習與本來的弱點困惑,感到痛苦,然而在痛苦中又如何依然忍受下去,慢慢地從犧牲里將民族品德提高……如此或如彼,希望由林先生從文學作品來介紹解釋給英美友邦多數人明白,增加兩國戰時友誼,以及戰後進一步的了解與合作基礎,這個願望恐不容易實現了。有人說,林先生的態度與興趣分不開。林先生的年齡雖已到“知天命”界線上,精神可像年青得多。或因為在美國太久,生命中還充滿“遊戲”感情,因之所能作的也就是用“中國”作為題材,供給美國普通社會以“雜碎”,這個關係中即貫穿以遊戲情感,且從這個關係中樹立自己。在這點上就有個小故事可供參考。

林先生既準備來看看盟友美空軍,這個故事似乎還有意義。在昆池附近一個小縣份,有個某國教堂,還住下幾個雖受政府限制不許離開卻仍可在當地走動的傳教師,另外有個盟邦小小機關,機關中卻有兩個行動雖極自由,行為實不能和這些傳教師發生關係的盟友。由於寂寞或其他原因,他們依然相熟了。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