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九園之鄉:中國鄉村的未來 (3)

四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樂園。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始於工業革命。工業文明理念追求「人定勝天」,篤信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改造自然;而生態文明認為「人是自然中的一員」,應與自然和諧共處。未來鄉村建設要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問題,就必須破除「駕馭規律」「人定勝天」的舊理念,樹立遵循規律、天人合一的新思維。規律只能被認識而不能被打破,只有尊重規律,才不會被規律懲罰。

我們現在面臨的水、土、空氣汙染等問題,就是不尊重規律的後果。工業革命超越限度,即成危害,塑料問世曾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發明,今天已經成為最嚴重的公害,科學家研究表明, 我們每人每天都在吃塑料微粒,每人每周平均要吃進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這對人體會造成多大危害尚不得而知。塑料殘留在土壤里會改變土壤性狀和土壤結構,導致農作物減產。更嚴重的是,土壤里的塑料,可能幾百年都降解不了。

水多、水少、水髒, 是人之與水關係越來越僵的矛盾點,很大程度上源於人與水爭空間。有調查顯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70%的城市化都是建在跟洪水爭空間的區域。生態惡化,河水斷流,2013年,流域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3萬條,上世紀50年代是5萬多條,半個多世紀減少一半多。鄉村振興在生態環境問題上,最緊要的是做好三件事:改土、治水、凈化空氣,使動物植物各安其家, 快樂生長; 讓人與自然各美其美,和諧相處,創造一個山水田林河湖草、鳥獸蟲魚微生物共生共榮的生態環境。

五是遊子寄托鄉愁的留園。鄉愁是中國人對家鄉的特有感情。遊子「葉落歸根」,商人「衣錦還鄉」,官員「告老還鄉」。泱泱大國,炎黃子孫,對於家鄉的情感關係可以用兩個「真好」概括,年輕時終於離鄉出遊,「真好」!年老時終於歸鄉安居,「真好」!南懷瑾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八萬里悟道,終究詩酒田園」是他的人生心得。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從販夫走卒到文人雅士, 從鄉野漁樵到廟堂烏紗,他們的心路歷程都表明「吾心歸處是故鄉」。

今天中國正在高速推進城鎮化,新中國成立伊始城鎮化率僅約為16%,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60%。自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跨越半個世紀,從鄉村走進城市的幾代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很多人還長期處於「一腳城里一腳鄉」的兩棲狀態,他們對鄉村的記憶和懷念深深地刻在腦海里,鄉愁也是這幾代人特有的情感,是屬於他們的集體記憶。留住鄉愁,就是為他們留下那段揮之不去的集體記憶,讓他們在人生的後半場能夠找尋到「於我心有戚戚焉」的場景緬懷。因此,鄉村建設,必須堅守「叠代」而非「換代」的理念。「叠代」即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 決不可推倒重來,務必盡可能多地保持當地特有的原生態格局、原鄉土風貌、原民俗韻味。

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寶庫,中國的自然村落從改革開放前的400多萬個已經減少到目前的200多萬個,每個村落都蘊藏一種獨特的文化基因,一個傳統村落的消失也將意味著一種傳統文化基因的消亡。保護傳統,留住鄉愁,並非排斥現代,尤其民房的改造,應遵循「外面五千年」(保持傳統)、「內里五星級」(追求現代)的理念,讓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