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一代後浪,在中國崛起的大環境成長,對祖國與國家有一種天然的愛,有一種「天然紅」的情感,祖國是他們自然認同的家園,國家擁有不言而喻的族群合法性。不過,吊詭的是,對於老一代人來說,自我與家國無法切割分離,但是對年輕一代人來說,自我是自我,國家是國家,似乎是兩張互不相干的皮,因此才會出現父母一代全然看不懂的「對國家前途滿懷信心、對個人命運充滿絕望」這種90後特殊的心理現象。

後浪與前浪,都是相對而言。在這裏將80後與90後作一個比較,是很有意思的。去年嗶哩嗶哩網站五四青年節推出的《後浪》宣傳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然而,真正引起轟動的,主要是80後一代。「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如此充滿自信,傲視天下,具有這種底氣,正是那些遇到了經濟發展好時代的80後,到處是自由選擇的好職業,房價也在家庭首付與個人貸款的可承受範圍之內。然而,根據我的觀察,90後一代職場青年普遍對這部《後浪》無感,甚至有點鄙視,中美貿易戰的開打、職場就業的困難與房價的飆升,使得離開校園不久、剛剛踏入職場的90後,不再有比他們年長十歲的80後那般成功的感覺和膨脹的自信,相反地,困於內卷化、996和各種系統之中的他們,感覺個人無論再努力拼命,依然看不到依稀的未來,升遷、結婚、生子,都成為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於是躺平就成為了一種新的活法、新的人生姿態。

事實上,在躺平出現之前,還有一個熱詞也曾經流行過,即所謂「佛系青年」或「佛系活法」。從表面來看,躺平與佛系似乎是一回事,同一種人生姿態,其實,內在的差別非常大。首先,佛系青年對佛系人生的選擇,是自覺的。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與定位人生的價值,有必要那麽拼命嗎?人活著究竟如何才能快樂幸福、安身立命?於是,少數年輕人改變了自己的活法,從打拼才能贏的積極人生後退一步,變為莊子式、禪宗式的追求內心自由、逍遙自在的人生。相比之下,躺平青年多是被迫的,他們沒有佛系青年那種內心的自覺,更不是自願的選擇。躺平,是無可奈何的現實所迫,是不情不願的權宜之計。佛系既有理性的自覺,又有意志的自願,而躺平既不自覺,又不自願,內心深處才有我接下來要討論的怨恨。

其次,作為一種典範,佛系屬於80後,而躺平是90後的特殊文化現象。佛系的人生,需要有一定的生存保障和財富積累,才有瀟灑的資本,這只有80後青年才能做得到,對於在職場備受挫折的90後青年來說,未免過於奢侈,他們只能以「五不」(不買車、不買房、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子)的消極姿態來應付生活的窘迫,這就是躺平的尷尬內涵,與瀟灑自如的佛系青年自然屬於兩個不同的層次,在境界上更有天壤之別。

當躺平作為一種潮流撲面而來時,要鑒別的是其中的微妙差異。我發現,當今中國將躺平喊得震天響的人群之中,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形態:虛假的躺平主義者、積極的躺平主義者與消極的躺平主義者。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