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已70歲的孫春德指出,事實上當年詩巫的地形恰似一個小島,周遭被林曼岸河圍繞著,因此若說林曼岸河是詩巫的母親河,伴隨著詩巫逾半個世紀以來的成長與變遷,確實一點也不為過。

「記憶中在童年時期,林曼岸河水清澈見底,有成群的小魚穿梭其中,與現今受到嚴重環境汙染的汙濁河水完全有別。此外,有許多婦女在河邊洗衣、沖涼,孩童結伴在河裏遊泳嬉戲,相信那是許多上一代人記憶中美好的畫面。」

他解釋,當時雖說詩巫市區已有自來水供應,但人們普遍認為水費昂貴,故自來水一般僅供日常飲用,而沖涼、洗刷等活動均仰賴林曼岸源源不絕的河水。「就此層面而言,林曼岸河與詩巫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且密不可分的。」


他呵呵笑著表示,若說當年的林曼岸河有汙染情況,就只是人類與動物的排泄物而已。

「在那個年代,大家都習慣性地將家禽畜養在家中,雞鴨、豬只排泄的糞便均排放到河中。加上當年欠缺衛生廁所設備,住在河岸兩側的人們多在河邊建起茅廁,於是經常可見排泄物隨著水流四處漂浮。」

饒有趣味的是,因形狀相似,當時活潑調皮的小朋友們都將水上漂浮的條狀糞便,戲稱為「panggang」(烤糯米飯)。

「還記得大家在河中遊泳時,一旦前方漂來糞便,總習以為常地將之撥開,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遊,一點也不嫌髒臭,更甭說噁心了!」說著、說著,他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至於那些距離河邊稍遠的住家,則以大木桶盛裝排泄物,再由掏糞的挑夫收集後,通過林曼岸河以小舟運往雙溪美祿等地的菜圃,充做糞肥。「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年代尚未發明塑料生產工藝,故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容器,包括水桶均以木料製作。」

另一方面,自小住在長橋路的孫春德與家族中的孩童,求學階段都在中華小學與中華中學就讀,故每日一大早小朋友們都得走過林曼岸河上搭起的紅木橋,前往市區上學。而邁入青春期後,不少孩子即開始踩著腳車渡橋,沿著相同的路線到學校。


「叫人難忘的是,腳踏車騎過紅木橋時,發出的劈劈啪啪的聲響。而下著雨的清晨與午後,我們常常一手持傘,一手操控腳車,一點兒也不擔心失衡摔倒,至今回想起來,還真有點得意呢!」

而簡陋的木橋在歷經一段時日後,往往出現耗損的情況,孫春德指出,「這時候,我的父親就會從店裏取來一些大鐵釘,協助修補木橋,以惠及大眾,畢竟當時橫跨林曼岸河的兩座紅木橋,乃人們往來市區必經之途。」

另外,孫春德強調,他仍記得當時林曼岸河邊有一棵粗壯、茂盛的「芒古龍」樹,經常結出碩大的果實,不少小朋友結伴爬上果樹采摘。他說,那酸酸脆脆的滋味,就宛如許多上一代人對林曼岸河的記憶,帶著依依難捨的眷戀之情。

遺憾的是,他說,九十年代在興建中央市場的當兒,詩巫市議會將林曼岸河封了起來,許多昔日的美好回憶,也隨著塵封在過往的歲月中......

孫春德指出,事實上當年詩巫的地形恰似一個小島,周遭被林曼岸河圍繞著。

如今林曼岸河已淪為穿越詩巫中央市場底部的大陰溝。

現階段林曼岸河只剩下詩巫城市廣場第二期旁的半乾涸「河道」,令人唏噓。

2000年過後,由詩巫中央市場至詩巫之窗之間的林曼岸河「河面」再遭覆蓋,並美化為行人步道及休閑區域。

Views: 10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