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呀搖,搖到林曼岸橋,搖過滄桑歲月,也搖過數代人的記憶......

環繞詩巫的林曼岸河(Loba Lembangan),伴隨著上一代人的成長,融入那黑白時代的生活中,為大家增添了幾許歡笑、幾許哀愁。然而,在發展的巨輪輾壓下,林曼岸河的定位與角色,終在時代的長河中逐漸淡化,只剩下一個角落的繁華。

曾經有無數船只昂然行駛,曾經有許多孩童歡笑嬉水,曾經是人們賴以飲用洗滌的潔凈河流,但在逾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它卻搖身一變為髒臭的水溝。雖然水流依舊汨汨,卻成了細菌滋生的溫床,且過去旖旎的河畔風光,如今已不復見。

而隨著林曼岸河的角色變遷,詩巫這個圪立在拉讓江與伊干江交匯處的小島,時至今日,也已經失去了島嶼地形的特征及定位。


根據詩巫福州墾場的史實記載,先賢於110年前抵達拉讓江流域墾荒,當時曾經有遠洋帆船駛入林曼岸河,顯見這條環繞詩巫的河流,河面寬廣。早期的林曼岸河兩側,可供各類船只停靠,事實上,直至七十年代,林曼岸河的風貌依稀可見。

然而,隨著發展建設的需求,以及詩巫市區範圍的擴展,人們不斷的向林曼岸河「爭地」,也導致這條河的面積範圍迅速縮減。

同時,由於人們普遍欠缺公民意識,林曼岸河逐漸淪為垃圾遍布的河流,有礙觀瞻與衛生條件,故市議會決議將之覆蓋,成為地下水道。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林曼岸河進一步變身為詩巫主要的排洪溝,而沿著甘榜艾蒲路的大部份「溝渠」,其上也興建了走道,供人們步行往來。

 

九十年代,由林曼岸河口沿著海唇街的「河面」被覆蓋起來,致使這條河的汙水,只能在市場與馬路底下靜靜地流淌。而2000年過後,由詩巫中央市場至詩巫之窗之間的「河面」再遭覆蓋,並美化成為行人步道及休閑區域,使林曼岸河的面貌全然不復見。

而在現階段,林曼岸河只剩下詩巫城市廣場第二期旁的半幹涸「河道」,其他部份則已逐步消失在歷史的篇章中......

--------------------------------------------------

拿督孫春德記憶中的林曼岸河,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重要的經濟命脈,更是他年少時光裏難以忘懷的一部份回憶。

年幼時期與家人住在長橋路的孫春德,其叔叔孫文福經營的聯發雜貨店位於林曼岸河畔,即海唇街49號。

「12歲那一年開始,我就常到雜貨店幫忙幹活,且每逢周末假日都夜宿店裏,隔日一早就全心投入於忙碌的工作中。除了日常用品與食品以外,當時雜貨店多從事土產買賣,向伊班土著收購日羅冬等野生作物。」

他說,當年土著從烏魯阿山、阿山港及沙廉等偏遠鄉區,劃著長舟前來市區進行土產交易,向雜貨店換取白米、白糖等。而在那個年代,土著同胞們的長舟都停靠在林曼岸河邊,形成一道獨特的河畔風景。

「當時烏魯阿山、阿山港及沙廉等地區尚未開發,那一帶都是茂密的樹林。土著同胞若欲到市區一趟,往往必須長途跋涉,並在市區睡上一宵。」

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詩巫尚未有旅店設施,這些樂天知命的伊班人即在雜貨店門外的五腳基處,鋪上簡陋的草蓆或紙皮入睡。「印象中,我們雜貨店後段也開辟了一個小房間,讓那些熟絡的伊班顧客過夜。」

七十年代初詩巫市區鳥瞰圖,清楚可見林曼岸河環繞市中心。

六十年代,林曼岸河上漂著船屋。

1950年的林曼岸河,河道寬廣。

八十年代的林曼岸河兩側有許多小販攤位及土著市集。

九十年代期間,小型船只仍可由伊幹江駛入詩巫城市廣場第二期旁的林曼岸河道。

Views: 2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