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畏:加快構建國際傳播的中國敘事體系(上)

習近平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上取得巨大成效,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要讓世界人民認識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最為基礎的工作是在國際傳播中加快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話語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道理,抒發中國情感,揭示共同價值,努力塑造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一、全面講述中國人民奮鬥的真實故事

習近平多次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 在國際傳播的輿論場,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當然,這不是說故事本身比道理重要,而是指故事因其通俗、生動、真切而更容易貼近受眾、打動人心,從而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加強對中共的宣傳闡釋。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講好中國故事,要全面講述中國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尤其要加強對中國的宣傳闡釋,向世界講述好中國是如何破解實踐難題、回答時代之問的,對外介紹好中國的內外方針政策是怎麽落地生根發揮作用的,真實展現好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偉大成就,要幫助國外民眾認識到中國真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奮鬥,了解中共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從現實來看,盡管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已經大大提升,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被「他塑」的形勢還沒有根本扭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汙名化、妖魔化我們的情況仍時有發生。我們在國際傳播中要變被動為主動,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主動設置議題,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

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中國話語。習近平強調,「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故事因其鮮活的話語而動人,融通中外的話語既要符合中國國情,體現鮮明中國特色,又要讓海外讀者樂於接受、易於理解,迅速拉近中外人民的距離。習近平善於使用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是他外交語言的鮮明標識。2014年,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大會上說:「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沈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個比喻,巧妙地駁斥了「中國威脅論」,一個可親、可愛的中國形象呼之欲出。


2016年,習近平在智利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以智利金和中國玉制作的「金鑲玉」北京奧運會金牌為例,將中智兩國人民情同手足的緣分比喻成「金玉良緣」,隱喻著習近平對中智兩國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發展的深刻判斷。從國際傳播效果來看,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體系,才能更充分、更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把制度優勢、組織優勢、人力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一是拓寬傳播平臺,用好重大活動平臺,用好中華傳統節日載體。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中國式浪漫」驚艷了整個世界,盡顯文化自信,由熊貓形象與冰晶外殼相結合的奧運吉祥物冰墩墩一經亮相就引發了「一墩難求」的世界級追捧,生動展現了一個可愛、友好、生機勃勃的中國形象。二是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通過多種途徑推進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習近平說,「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