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敘事一詞,作「敘」,為初形本義。漢許慎《說文解字》云:「敘,次第也。從攴餘聲。」(26)於是,「敘」字,引申即兼涵位次、主次、調整、安排、設計之意。中國傳統敘事學之範疇,「敘」之本字已概括無遺。敘事一詞,作「敘」,為本字正字。或作「序」事,則為同音通假字(27)。中國傳統敘事學,著眼於「敘」(序),多於關注「事」。換言之,較著眼於位次、主次、安排、設計之「法」。筆者近著如《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方苞「經術兼文章」考論》《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論說《春秋》《左傳》《公羊傳》《春秋繁露》《史記》《漢書》諸史籍,其「言有物」之「義」,大多推見以至隱;往往藉由「言有序」之「法」以表述之。《左傳》《史記》諸史傳之著書立說,大抵暗合上引朱熹所提「《春秋》以形而下者,說上那形而上者去」之原則。義,形而上,不可說、不能說、不好說、不便說;由於「法以義起」「法隨義變」,故史學論著、小說評點,多以說「法」、示「法」,作為金針度人之津筏。讀者自當舍筏登岸,即器以求道。
除了毛宗崗《讀〈三國誌〉法》外,清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稱「《水滸傳》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提示研讀《水滸傳》之許多文法,如倒插、夾敘、草蛇灰線、大落墨、綿針泥刺、背面鋪粉、弄引、獺尾、正犯、略犯、極不省、極省、欲合故縱、橫云斷山、鸞膠續弦法云云(28)。金聖嘆又有《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列舉八十一種讀法。卷四《驚艷》,再拈出「特書」法、「烘云托月」法、「入出」法;《借廂》,闡說「用筆之前後無不到」「用筆在未用筆前」法;卷五《寺警》,提出「移堂就樹」法等等。要之,法不憑虛起,法以義起,法隨義變,方苞說義法已作提撕。
由此觀之,中國傳統敘事學所關注之敘事法,以及比事屬辭之敘次,西方敘事學並不在意關切。西方所謂「敘事」,近似說故事,側重敘事動機、敘事立場、敘事視角、敘事聚焦、敘事盲點,講究人物形象、情節發展、對話穿插、觀點詮釋、主題意識等等。就西方敘事學而言,凡所側重,大抵歸於事件之鋪陳、指義之凸顯,與方苞說義法所謂「義以為經」近似。其所講究,前三者著重事跡之考察,後二者偏向指義之解讀。整體來看,若類比《春秋》書法,大抵關注「義以為經」「比事見義」二端而已。其餘,如筆削見義、屬辭約文等法度,似皆略無涉及。
由或筆或削,而屬辭比事,而詳略、重輕、有無、異同、虛實、曲直、顯晦,要皆所謂「如何書」之法。盡心致力於「如何書」之「法」,而「何以書」之「義」,可以考索而得。即器求道,其道不遠。不惟可用以解讀《春秋》敘事,推而廣之,舉凡史傳,如《左傳》《史記》《漢書》《三國誌》《新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鑒》之歷史敘事;文學作品,如漢魏樂府詩、唐宋敘事歌行,古典小說如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小說等之文學敘事,皆可作為方法與利器(29)。今為篇幅所限,只以《三國誌》《三國誌注》《三國誌演義》為例,嘗試論之。
二、《春秋》或筆或削與歷史敘事學
裴松之注解《三國誌》,征引史籍十分豐富,其中如習鑿齒《漢晉春秋》《襄陽記》,魚豢《魏略》、王沈《魏書》、虞溥《江表傳》、韋昭《吳書》、張勃《吳錄》、胡沖《吳歷》等文獻,尤多采擷與接受(30)。從裴松之對史料之依違取舍,最可見史家之別裁心識,成一家之言(31)。世所謂歷史編纂學,亦不疑而具。
《三國誌注》一書,或同或異,或詳或略,或晦或明,或曲筆、或回護、或諱書諸手法,大抵薪傳孔子作《春秋》時「筆削」去取之書法,稍做轉化與發用。文獻取舍與奪之際,多可作史傳文學、敘事文學研究之借鏡與參考。
(一)《三國誌》之歷史敘事與筆削書法
兩岸敘事學研究者,思跳脫西方敘事學框架,擬療愈中國文論之失語癥,重返中華文化之精神家園(32)。所提處方多元,津梁多方,莫衷一是(33)。以我觀之,莫若《莊子》所謂「請循其本」,回歸經學敘事、史學敘事、文學敘事之傳統,此孔子所謂「本立而道生」。
(26)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卷六,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第40頁,總第127頁。
(27)敘事,或作序事,《說文解字》云:「序,東西墻也。從廣予聲。」段玉裁注:「經傳多假序為敘,《周禮》《儀禮》『序』字注,多釋為次第是也。」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卷一七,第14頁,總第448頁。
(28)金聖嘆:《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卷三《讀第五才子書法》,陸林輯校整理:《金聖嘆全集》四,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31、34-36頁。
(29)張高評:《〈春秋〉〈左傳〉〈史記〉與敘事傳統》,《國文天地》第33卷第5期,2017年,第16-24頁。
(30)王文進:《裴松之〈三國誌注〉新論——三國史的解構與重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7年,第21-240頁。
(31)王文進:《裴松之〈三國誌注〉新論——三國史的解構與重建》,第197-240頁。
(32)曹順慶:《文論失語癥與文化病態》,《文藝爭鳴》1996年2期,第50-58頁;曹順慶、李思屈:《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基本路徑及其方法》,《文藝研究》1996年第2期,第12-21頁;李凱:《儒家元典與中國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2-7頁。
(33)大陸學界,如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傅修延:《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事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敘事、意義與策略》,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先秦敘事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傅氏《中國敘事學》一書,關注元敘事、前敘事、原生態敘事,以及先秦敘事傳統,堪作中國敘事之創意發想史研讀。臺灣學界研究敘事學者如李隆獻《先秦兩漢歷史敘事隅論》,說已見前,不贅。劉承慧亦從「說故事」角度解析先秦敘事文,如《先秦敘事文的界說與分類》《試論《左傳》文句、文篇與敘事文本的關係》《先秦敘事語言與敘事文本詮釋》,分別刊登於《清華中文學報》第9期,2013年,第81-121頁;第6期,2011年,第83-116頁;第5期,2011年,第143-184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