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察」與「觀察」可以說是一對既相像又有很大不同的感覺兄弟。「觀察」可以有各種角度,還像攝影鏡頭一樣有開合、推移與切換等變化,而「聆察」則是一種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聽」行為,倘若沒有從不關閉的「耳瞼」,人類在動物階段或許就已經滅亡。

許多動物依靠聽覺保持對外部世界的警覺,「聆察」有時候比「觀察」更為真實可靠:林莽間的猛虎憑借斑紋毛皮的掩護悄悄接近獵物,然而,兔子在「看」到之前先「聽」到了危險的到來。人們總以為「看」是主動的,「聽」是被動的,殊不知「聆察」也是一種主動積極的信息采集行為。當「觀察」無能為力的時候,「聆察」便成了把握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

許慎《說文解字》如此釋「名」——「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者,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名」的產生首先與「聽」有關:夜幕下人們看不清楚對方的面孔,不「以口自名」便無法相互辨識。


如果說「觀察」的介質是光波,那麽「聆察」的介質便是聲波,潛水艇上有種「聲吶」裝置,其功能為在黑暗的海洋深處探測外部動靜,同樣的作用還有醫學領域的聽診器,門診醫生借助它了解患者體內的疾病信息。聽診器的「聽診」(auscultation)在英語中本義就是「聆察」,譯成漢語「聽診」後染上了濃重的醫學色彩(主要原因在於「診」字),只宜在專業領域內運用,但「auscultation」在英語中不是醫學上的專用名詞,人們賦予其適用範圍更廣的「聆察」含義。

行文至此,讀者或已看出將「聆察」與「觀察」對舉並非本文首創。英語世界中人們早已察覺到描述聽覺時相關術語的捉襟見肘,卡迪-基恩的論文對此有過專門提議:

新的聲音技術、現代城市的聲音,以及對聽覺感知的興趣,共同構成了對聽覺主體的新的敘事描寫的背景。但是,要理解敘事的新的聽覺,我們需要一種適當的分析語言。我曾經提議用聽診、聽診化和聽診器等術語,並行於現存的聚焦、聚焦化和聚焦器術語。我的動機不是要斷言聽是與看根本不同的一個過程——盡管屬性相當不同——而是要表明專業術語可以幫助我們區別文本中與特定感知相關的因素。[4](P445-446)

引文中加重點號的原文為「I proposed the terms auscultation,auscultize,and auscultator to parallel the existing terminology of focalization, focalize, and focalizer」,顯而易見,這段文字的更準確翻譯應為「我曾經提議用聆察(auscultation,名詞)、聆察(auscultize,動詞)和聆察者(auscultator)等術語,並行於現存的觀察(focalization,名詞)、觀察(focalize,動詞)和觀察者(focalizer)」。在醫學領域之外將「auscultation」、「auscultize」之類譯為「聽診」,只會給讀者帶來困惑,而用「聆察」來代替「聽診」,就不會鬧出將「聆察者」譯成「聽診器」的笑話。此外,把「focalization」、「focalize」之類譯成「聚焦」雖有許多先例,但我總覺得不大妥當,因為「聚焦」是一個表示焦距調整的光學概念,帶有特定的專業術語色彩,不如譯成「觀察」更具人文意味,「觀察者」這種譯法也比冷冰冰的「聚焦器」更符合原文實際,因為敘事學中的「focalizer」多半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聆察」概念的創建,對於敘事分析來說不啻於打開了一只新的工具箱。視角與敘述的關係是敘事學中的核心話題,「看」到什麽自然會影響到「說」(敘述)些什麽,有了「聆察」概念之後,人們無法否認「視角」之外還有一種「聽角」(「聆察」角度)存在,「聽」到什麽無疑也會影響到「說」,視聽各自引發的敘述顯然不能等量齊觀。卡迪-基恩討論過的伍爾芙小說《丘園》中,「聆察」顯示了比「觀察」更為強大的包容性與融合力,無法「聚焦」的聲音或先或後從四面八方湧向「聆察者」的耳朵,聽覺敘事向讀者展現了一個不斷發出聲響的動態世界,與視覺敘事創造的世界相比,這個世界似乎更為感性和立體,更具連續性與真實性。人們常說「耳聽是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後面還有另一層意思:與「眼見」相聯系的「實」代表著圖像信息已經收到,而與「耳聽」相聯系的「虛」則意味著有待從其他渠道進行驗證。換而言之,「觀察」可以將明確無誤的視覺形象盡收眼底,「聆察」卻需要憑經驗對不那麽實在的聲音信號做出積極的想象與推測,這一過程中必定會發生許多有意思的誤測或誤判。《紅樓夢》第6回劉姥姥在賈府內「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很似打羅篩面的一般」,後來「陡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倒嚇得不住的展眼兒」,自鳴鐘的聲音在農家老嫗那里喚起的聽覺想象,創造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敘事效果。從「觀察」出發的敘述給人「邊看邊說」的印象,而從「聆察」出發的敘述則有「邊聽邊想」的意味,後者的浮想聯翩往往更能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傅修延,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 南昌 330027,原刊:江西社會科學,2013 年 05 期)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