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衡:論底本:敘述如何分層(4)

卡勒指出,這個述本有個大漏洞:戲劇開場時,俄狄浦斯國王已經登基多年,與前王后養育了幾個子女。這一天他下令徹查當年國王拉伊奧斯被殺一案,但是他心存猶疑,因為他多年前曾經一個人在路口殺死某老人與其隨從。王后安慰丈夫說有一個見證人,曾對全城人說過,他看到「一群強盜」殺了前國王與侍從,因此不可能是俄狄浦斯殺了前國王。於是一切取決於找到此證人。但當證人應召到來時,俄狄浦斯根本沒有問當年殺人者究竟是「一群」還是「一個」,而只是追問自己的身世。卡勒說:「當他聽說自己就是前國王的兒子時,馬上得出結論:是他殺了拉伊奧斯。他的結論不基於新證據,而是述本自身的意義邏輯……事件不是主題(意義)的原因,而是其效果。」[29]卡勒說他當然不是想證明三千年前的俄狄浦斯無罪,他是說述本必須有意義,情節邏輯自身的壓力(而不是底本的「真實事件」)迫使俄狄浦斯必須發現自己犯下弒父娶母大罪,不然這個戲就不成戲。

卡勒的進一步推論更具有摧毀性:如果在事件中,俄狄浦斯不認識生父,那麽「俄狄浦斯很難說有弗洛伊德描述的俄狄浦斯情結」[30]。俄狄浦斯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如此直認其罪,只能證明故事的主題要求情節演示俄狄浦斯情結:對敘述的展開而言,不是底本,而是主題優先。述本中俄狄浦斯竟然忘了為自己解脫罪名,不是因為底本中事情是是他「一個」做的,而是述本必須按「一個」來展開。

接著,卡勒舉出一系列例子,進一步說明他的「意義壓力推進述本」原則:喬治·艾略特的小說《丹尼爾·德隆達》(Daniel Deronda),主人公不是猶太人,卻積極參與猶太社區文化與宗教活動,到小說結尾果然發現自己的身世是猶太血統。

總結這些例子,卡勒的結論是敘述分析有內在矛盾,因為「如果說敘述中兩種先行關係可能都在起作用,一個自洽的,一貫的敘述解釋就成問題了:一邊是尋求敘述語法的符號學,一邊是顯示此種語法之不可能的解構式解讀」[31]。他所謂「尋求敘述語法的符號學」,就是敘述學的分層理論。

卡勒的批評細膩而敏感,而且的確非常有道理:傳統理解的底本/述本分層結構,的確暗示底本先於述本,述本只是把底本中存在著的故事說得有趣一些。但是述本卻必須有獨立意義,其結構、展開方式甚至描述的事件,都為這個意義服務。由此出現關鍵疑問:情節究竟是在底本中原先存在的,還是在述本中才出現的?

四、述本過亂則無底本?

整個80、90年代,對雙層模式的挑戰連續不斷,例如辛西婭·切絲(Cynthia Chase)的論文「論敘述模式:機械玩偶與爆炸機器」,作家、批評家羅斯—布魯克(Christine Rose-Brooke)與敘述學家里蒙—基南(Shlomith Remmon-Kenan)的爭論等。本文篇幅有限,無法一一介紹。但是有關底本/述本的爭論至今在延續,本文跳到近年發生的一場爭論,因為卷入了中國學者申丹,討論也比較切近本文將要嘗試的回答。

布萊恩·理查德森(Brian Richardson)主要研究後現代先鋒小說,他於2001年發表「小說中的『改轍』:貝克特與其他人小說中對故事的擦抹」一文[32],開始了他對敘述雙層模式的一系列抨擊,他的主要論點可以總結為「亂無底本」:當述本「混亂」(out of joint)到一定程度,就無法找出底本。此文引起了申丹的反駁,申丹堅持雙層模式,認為後現代小說有可能找不出底本,是因為述本中某些成分「同時發生在底本中」[33],也就是說某些情況下「雙層疊合」。雙方爭論的核心問題是:底本是非文本的,只能通過讀者對述本情節「自然化」,即用認知模式從述本還原構築出來,那麽,當述本過於複雜無法還原時,底本在哪里?

[29] Jonathan Culler, In Pursuit of Signs: Semiotics, Literature, Deconstruction, p. 174.

[30] Jonathan Culler, In Pursuit of Signs: Semiotics, Literature, Deconstruction, p. 175.

[31] Jonathan Culler, In Pursuit of Signs: Semiotics, Literature, Deconstruction, p. 176.

[32] Brian Richardson, 「Denarration in Fiction: Erasing in the Story in Beckett and Others」, Narrative, No. 9 (2001): 168-175.

[33] Dan Shen, 「Defense and Challenge: 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October 2002): p. 67

(原載“爱思想平台”)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