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1到1686年,信奉回教的三發蘇丹(Sultan Muhammad Sjaifuiddin)的統治下,三發蘇丹勢力發展很快,國力也強大,可與爪哇和紋萊的蘇丹並駕齊驅。這時期剛好和三發的媽祖廟是同一個時間點,證明了在國力強盛的蘇丹領地內有很多的華人定居,華人主要有來自廣東揭西的客家人和揭陽、潮陽和普寧的潮州人。華人除了經商以外,也參與生產方面的工作,如農耕、養殖等方面 都給蘇丹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第二任蘇丹1686年到1708年(Sultan Raden Bima   /Sultan Muhammad Tajuddin)國力更強大。吞並了山口洋、鹿邑、孟加影地區。 也在此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1602年到1798年)已開始入侵印尼,印尼進入被殖民的歷史時期,印尼當時並沒有統一的政府,各地的土王都各自為政。三發蘇丹為本身利益投靠荷印東印度公司,可與他們做生意,也利用荷蘭人的力量保證自身的安全。而華人在西加的歷史和荷印政權是重疊的,荷印政權、三發蘇丹、華人是三角關係。他們的竟爭、戰鬥、融合就是西加的華人歷史的一部分。

三發地區多產黃金,早在14、15世紀,爪哇人就已經移民到西加從事開采黃金的活動,但由於生產技術不高產量有限。到了18世紀初,華人也從事采金活動,產量提高了很多。在公元1745年三發蘇丹召來大批華人開采金礦,並把金礦以租借方式承包給華人,蘇丹對華人過於苛刻,要華人繳納繁重的貢稅。又不准華人在礦區自種水稻、蔬菜和經商。並以高價售賣糧食、鐵器鹽等必需品,不准華人擁有武器和炸藥。1770年華人群起反抗,蘇丹降低了稅收。從此以後華人大量從中國湧入西加。自1770到1860期間,由於采金的熱潮西加的西北地區出現了一個華人社會,其中包括各行各業,國內外貿易、商店、制造業、牲畜飼養、漁業、采礦業、運輸等各種行業。在各種行業中的參與者幾呼全是華人或有華人血統。華人在西加的三發采金結果是:把一個荒蕪、幾乎無人煙的熱帶雨林和沼澤地變成一個農業資源和有交通體系的農商業中心。

三發地區在18世紀60年代就有采金公司14個,其中「三條溝」公司的總部就設在邦戛,這些公司於1776年聯合組成「和順十四公司」。公司和公司之間、公司與蘇丹、公司與達雅人、公司與荷印政府之間的關係錯綜復雜,形成的西加的春秋史。在那個歐洲殖民時代,荷蘭人有強大的國力支持、占天時。本地蘇丹和達雅人占人和、地利,蘇丹為了利益出賣了國家、被荷蘭利用。華人什麽都沒有,還是清帝國的海外流民,靠得是肚子餓膽子大,和本身的智慧和毅力在三發地區謀生存。華人公司和荷蘭人的衝突1820就開始,1824年東萬律的蘭芳公司首領劉臺二接受荷印政府的賄賂,成為荷印政府的傀儡,分化華人公司的力量。而三發地區的大港公司、三條溝公司、和順公司不接受荷印政府收買,被荷印政府長年的經濟封鎖。他們寧願不采金,從而轉入農業自救,在艱苦的條件下實現糧食自足,在三發地區開發出良田和農業區。荷印政府只好用強硬手段,出兵鎮壓,華人堅決抵抗,但由於力量的懸殊,戰爭從1880到1885的5年苦戰,最後以荷印政府的勝利而告終。西加華人公司的抗荷鬥爭,大大的推遲了西加里曼丹淪為荷蘭殖民地的時間,在印尼反侵略的近代史上,寫上了光輝的一頁。

三發、山口洋一帶的華人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100多年里在這閉塞的地區里,要采金礦、要開荒種糧食、要應對本地的達雅人的捎擾、要應對三發土王的壓迫和荷蘭軍隊的打擊。還要應對來自南巴哇的華人公司蘭芳公司的掠奪和攻占。迫使華人生死團結在一起,共同應對危機,死死守住自己的家園。經過長期的融合,把多族群的華人融合為一個群體,因為地方被封鎖和閉塞,語言的發音自由、隨便,語音和腔調起了變化,也把馬來語言混進來使用,約定俗成的把河婆客家話變成客家軟話,這種音調的客家話全世界都沒有,只有在三發、山口洋地區使用,還是統一使用,華人沒有第二種方言,潮州人也一樣講這種方言,本地馬來人和達雅人也會聽和會講。對該地區的人來說統一的語言就是族群的認同:山口洋人。(本文無作者,原題〈略述潮人(華人)在西加的滄桑史〉原載:國際潮團總會第十九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平台 2017年10月6日至8日 雅加達)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