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美] 戴安德 姜文濤 撰 趙 薇 譯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19019;浙江大學 外國文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58)
(原載:山 東 社 會 科 學,2016年第11期,總第255期)
編者按: 隨著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的方法逐漸深入人文學科領域並悄然改變著其研究方法;各種電子資料庫、數據庫等的建立和閱覽檢索方式的改變;使對於信息與技術、媒介之間關係的研究日漸重要;這正在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以紙質媒體為主要對象、細讀為主要方法的人文學科研究;也促使人們更加注意知識的形成及流傳方式的變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數字人文”針對文本現象進行量化分析;大致起源於 19世紀的計量文獻學、20世紀20年代的俄羅斯形式主義;以及法國的年鑒學派,50年代以來;這種研究方法的範圍不斷擴展;從西方學術界近況來看;已逐漸成為繼理論和意識形態批評之後學術研究發展的一種較大的趨勢。 斯坦福大學的弗朗科·莫瑞蒂(Franco Moretti)建立了一個 “文學實驗室” (literary lab)來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的艾倫·劉(Alan Liu)在加州大學系統、蘇真(Richard Jean So)和霍伊特·朗(Hoyt Long)在芝加哥大學等紛紛建立類似的研究空間;已有大量開拓性成果問世。 國內學界也注意到了這股新的學術潮流;北京大學等近期已經召開有關的學術會議;但是多限於圖書館學方面的數據庫搜集和建立;或者較為空泛意義上的“大數據” ;還未深入 “數字人文”與文學研究、歷史研究、藝術史研究等具體學科之間的密切關係。 有鑒於此;我們特開辟此專欄;並以梁啟超先生 20 年代介紹新史學時所使用的“觀其大較”為副標題;選擇性地介紹北美這方面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同時邀請相關學者展開訪談;介紹其具體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旨在推進國內學界在此領域的深入研討。
[摘要] “數字人文”是最近一二十年以來人文社會學術發展的一股新潮流;但是數字與人文社會之間的關係卻是由來已久的問題。 本篇“引言”較為簡要地介紹了數字人文 20 世紀以來的簡短歷史;及其與近代知識生產之間的關係;回顧了“數字人文”作為一種跨學科方法的機構史、作為文學研究方法的可能性;及其為人文社會研究帶來的潛在的方向性的改變;作為一種新的學術生產潮流;它必然會改變人文社會研究的某些層面;引發我們對人文社會研究意義的重新思考;同時它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導論
大約一個世紀前;梁啟超在東南大學發表的演講中,向人們匯報了他正潛心鑽研的一種新式學術方法:
“歷史統計學”①正如其名稱所表示的;這一方法源於將統計學原理用於歷史數據的處理;以便從中辨認出宏觀歷史趨勢;繼而生產新型的知識。 這一方法的發明既受到了統計學———這一在後來的中國文化和中國史學中大量增殖的現代科學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清代文獻學者的影響;特別是顧棟高所作的《春秋大事表》的重要啟發。 顧氏在這部有里程碑意義的晚近著作中;把一部《春秋。拆碎;重組為一系列表格;從而將文本中提到的各類事件、人物、地點完全系統化。 與其相類;梁啟超所提出的“歷史統計學”也欲探索中國歷史文獻中的海量細節;以表格和集積數據的方式來生產新的歷史事實;或者重述過去;“是用統計學的法則;拿數目字來整理史料推論史跡” 。 他強調道:
欲知歷史真相;決不能單看臺面上幾個大人物幾樁大事件便算完結ꎻ最要的是看出全個社會的活動變化。 全個社會的活動變化;要集積起來比較一番才能看見。 往往有很小的事;平常人絕不注意者;一旦把它同類的全搜集起來;分別部居一研究;便可以發見出極新奇的現象而且發明出極有價值的原則。
統計學的作用;是要“觀其大較” 。 換句話說:是專要看各種事物的平均狀態;拉勻了算總賬。這篇被人們淡忘已久的演講;在今天看來卻顯得格外親切。 梁啟超對使用全新的標準和分析方法來研究歷史學懷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想來他也一定會擁抱今日諸如電腦、高級統計軟件之類的數字工具。 他甚至會對今日西方歷史、文化、文學研究中的數據和量化方法產生熱情。在今天;這些新動向被歸到各種名目之下;諸如“人文計算” ( Humanity Computing) 、“文化分析” ( Cultural Analytics) 、“大分析” (Macro Analysis) 等。
對於這一複雜趨勢最流行的命名,毫無疑問是“數字人文” ( Digital Humanity;常簡寫為 DH) 。這一術語的命名方式飽受爭議;這一點我們在下文也會再次談到。 也許可以說;“數字人文”這個命名所遮蔽的問題和它所能表示的一樣多。 無可置疑的是;將量化導向與傳統的質化研究相結合的數字人文;在最大程度上與梁啟超當年的理想達成了一致。
數字人文在西方早已不再是其最起初階段的樣子;為數可觀的研究項目依賴它而存在;專業期刊因它而建;美國重要的大學里紛紛開辟有關數字人文的新教職和博士後崗位。 也有許多大學施行了教學課程改革;教改後的目的是為了訓練本科生、研究生們能夠使用數字工具來思考人文問題。 有學者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注意到;數字人文勢不可擋;已經迅速變成了寬泛的文學研究的一部分;甚至還給了人文學一塊全新的“招牌” ②。
作者簡介:戴安德(Anatoly Detwyler)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人文與信息文化研究中心( The Centre for Humanity and Information)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和數字人文
姜文濤: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浙江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漫長的18世紀” (Long Eighteenth Century)印刷文化及情感研究、文藝理論和比較文學、數字人文。
本文由戴安德執筆。
譯者簡介: 趙 薇(1982—)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康奈爾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 20 世紀中國文學、數字人文。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