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書》疏勒河的挽歌 の 戈壁野馬

壽昌海在年代不同的史籍中,有渥窪池、渥窪水、南海等名稱。但我卻更願意稱之為“陽關海”——陽關不僅有連天的黃沙,還有迷人的碧波。這里是《史記》記載漢武帝得神馬的地方。

《史記》的“樂書”、“禮樂志”、“武帝紀”中,記載有武帝得“神馬”的故事,其中言之鑿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和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這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得神馬後興奮異常,擊節長嘯,作“寶鼎、天馬之歌”。


據考證,天馬可能是野馬。


馬是由野馬進化過來的。中國內地是農耕文化區域,而馬是草原上的牲靈。不論是戰馬還是拉車耕地的農家的馬匹,在人工飼養的環境里,馬的品質與野性都會退化。對於保持種群的特性來說,荒原上的野馬便顯得特別寶貴。

野馬是自由自在的精靈,很難捕捉。乾旱的月份、乾旱的季節,黨河斷流,疏勒河無水,綠洲邊緣,沙海中的小湖小泉都乾涸了。只有壽昌海還有水色。戈壁灘上不馴的野馬也來到了陽關,來到了海邊飲水。有位從南陽新野——漢代南陽郡在襄陽——發配到敦煌屯墾的人想了個辦法,在野馬飲水的湖邊用泥做了個假人,手持勒絆。當野馬對泥人習慣之後,他便替泥人立在海子邊,趁野馬飲水之時用勒絆將野馬套住。野馬又蹬又踢,他始終不鬆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野馬制服。他將此馬獻於武帝時稱,這匹神馬產於渥窪水中——從水里躍出來,不就是龍的化身麽?據說這位流官因此得到皇帝的歡心,赦免減刑,回到他的故鄉。


漢武帝愛馬是歷史上很出名。他不愛馬廄里餵得膘肥體胖的禦馬,而喜愛西域的天馬、大宛馬、汗血馬。馬上得天下、馬上拓疆土——這頗有點“槍桿子里出政權”的味道。“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威靈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漢武帝的這首《西極天馬歌》還是寫得挺有氣魄的。

用不著到新疆的將軍戈壁。祁連山與敦煌、陽關綠洲歷史上就有野馬。

祁連山南麓的肅北縣,有野馬灘與野馬南山。


由於地殼斷層的擡升,祁連山一些雪水河水滲入地下,在陽關附近的戈壁沙磧中湧出,形成多股泉水,匯成了壽昌海。據水文測量,泉水的年徑流量竟近一億立方米。西北的內陸河易斷流,而地下水卻相對比較穩定,陽關附近草灘與河流,成了野馬出沒之地。

綠洲在年復一年地變化。清代紀昀流放新疆,途經敦煌時,在《物產六十五首》中就有“采硝人在古陽關”的詩句。我不知道紀曉嵐有沒有實地考察過古陽關遺址。但他在敦煌城內滯留多日,獲取的消息應當是準確的——當時陽關一帶的生態環境已經惡化,眾多的湖泉乾涸,成為老百姓采硝的鹽池了。

20世紀50年代,從幾十里外的地方拉土運石,陽關泉水湧出的地方修起了500米長的大壩,建了個平原水庫,庫容150萬立方米,據說是為了不讓夏秋季節的流水“白白流入沙漠”。水庫灌溉著周邊數萬畝農田林木。其間還多次從甘肅各地往陽關移民墾荒。人多了,水量不夠,就打井抽水。於是,海子和流泉消失了,陽關的風景失去了最美的映照。


沙漠戈壁里,陽關的海子艱難地活著。

黃昏,陽關林場果園的葡萄架下,那緩緩流淌的渠水,又映見了千古不變的月色。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