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碧於天”,“一池春水碧於羅”,江南的水本自可愛,但西湖的水又似與江南他水不同。她的顏色是那樣綠,綠而有光澤;她的波面是那樣平靜,逶逶迤迤,說不盡的溫柔閑適。她仿佛是位大家閨秀,雖有些不遂心,也不對人使脾氣,不過眉黛輕顰而已,而這種輕顰的姿態,卻能增進她的溫柔。啊,“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融融泄泄,東風無力,欲縐還休”。這種細膩風光的妙語,雖非為西湖而寫,卻寫出西湖的靈魂了。

 

 

到葛嶺時,天已黃昏了,暗中攀登,勉強走到抱撲廬前。他人到葛嶺觀日出,我們卻在此觀燈火中的杭州。西湖諸山林木甚為繁盛,葛嶺的樹尤多。黃昏中由樹葉隙裏遠望燈火輝煌的彼岸,一燈如一明珠;這些明珠綴成的有瓔珞,有遊龍,有寶塔……

 

 

飯後放舟湖中,到平湖秋月去。是時月剛從東方升起,尚未到中天,清輝斜射湖面,漾成一道金光,漣漪微動,金光也因之忽聚忽散。平湖秋月只是湖中一個小島,島上幾椽小樓,破敝得僅蔽風雨。若白晝來遊,恐怕人人都要望望然而去了。可是清夜來此玩月,確不愧為西湖名勝之一。月夜原是神秘的,幽靜的,淒清的,所以與其在歌吹喧闐、燈光輝煌的地方玩月,無寧在寂寥無人、幽暗闃靜的所在。幽暗可以襯出月色皎潔,闃靜可使觀者的精神舒緩,與月冥合。平湖秋月的妙處,便是樹多。樹多即可增進幽暗。換句話說,就是此地能造成分外皎潔的月色。試想在這黑洞洞、四面又都是煙波渺茫的地方,望著水似的長空嵌著一輪明月,怎能不感到月色分外晶瑩,水天分外寥廓?我們大家或坐在樹下促膝談心,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獨立小石橋上對月凝思。“年年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忽然有人淒然的念著,其聲清切,如出金石,林木的枝柯似都為之顫動了。由平湖秋月登舟,過錦帶橋,到斷橋泊著。我們都到橋上步月。此時月已到中天,湖面的萬道金光,竟變成一點明珠。回望葛嶺、南屏諸山,只能於煙波深處得仿佛。整個西湖都浸在月華中了。

 

 

在如矢如砥的馬路旁,聳立著枝葉茂密的樹木,在枝葉茂密的樹木中,透出星般的燈光。望去,縱月向前望去,路愈遠愈窄,樹愈遠愈密,天愈遠愈低;路、樹、天的盡處、毗連處,渲染著一抹暮霞。

 

讀書人語

王國維有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把八小節長短不一的景物描寫文字統轄在一處,冠以“清音”為題,想必是她非常明晰自己的創作意困,憑借山光水色來構建自己心中的“自然界”,於鳥語花香樓臺水榭之間聆聽清音,尋求的是遠離塵世逃避“喧嘩”的靈魂暫時安定的情緒。

魯迅先生曾告誡我們,不要以惡意隨便揣度中國人。我們對作者的創作動機是有些主觀臆想,但絕無貶意與惡意。實標上,這縷“清音”無非發端於“三弦”,一弦關於雨、水的主觀接受與贊譽;一弦關於作為背景存在的居所的心理承受力與“距離感”;一弦關於西湖景致的羅列與聯想。在這不似日記酷似日記表現中,作者言之為“養病”而來,可她筆下的景物哪有半點兒慵容病態呢?這是客體的感召力向心力所致,也是作者受“都市”傷害之深,環境改變,精神振奮立即躍上峰巔,閑情愁緒煙消雲散,唯一專注的就是“眼前景身邊物”了。其文字顯露的簡婉、柔美兼及文化素養的厚重與同時代女作家相比,也不能不說是獨樹一幟。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