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人類的敦煌》(33)

大唐凈土信仰的極樂世界,給飛天展開廣闊空間。或飛升,或疾落,或環繞,或陡轉,或飄浮,或自在地徜徉。有時成群而來,有時魚貫而去。有時成雙飛舞,相呼相應;有時單身翺翔,隨心所欲。亦歌亦舞,信手散花。唐人在隋代飛天的基礎上,著力於飄帶與流雲的無窮變化。有時,一條悠長的彩雲表現了長長一段飛行的過程,真是美妙之極!這一切,都使得天空更加遼闊,神奇,祥瑞,純凈,自由,給西方凈土加深了極樂的意味。

 

(莫高窟第329窟樂隊飛天、第329窟蓮花藻井飛天、第148窟六臂飛天、第44窟龕內飛天、第320窟華蓋飛天、第158窟西壁飛天、第85窟樂隊飛天、第161窟樂隊飛天,榆林窟第15窟伎樂飛天、獻花飛天和擊鼓飛天等)

 

極樂,既然是活人對死後的願望,那就離不開活人的現實欲求。當畫工們把生活中的山水風光、舞榭歌臺、胡樂胡姬、流行樂器,改頭換面,和佛天諸神混合一起,理想與現實,生與死,彼世與此世,天國與人間就變得密不可分了。

在這里,現實被理想化,理想也被現實化,人們便把現實中難以滿足的那一部分願望,畫在這里,慰藉自己,補償自己,平息自己,達到宗教使心靈獲得寧靜的意義。

 

樹隙中聳然的莫高窟。涓涓流淌的宕泉。飛鳥。三危山以及鳴沙山和月牙泉富於神秘色彩和空遠意味的外觀。

唐代以前,宕泉水勢疾猛,洞窟多在中上層。到了唐代,中上層崖壁已然布滿洞窟,沒有空間,這時富於靈性的宕泉好似會意,水量忽然變小。人們開始在下層開鑿。

 

唐代的洞窟,無須細講,一望即知。傳統的中心柱式很少見到,側墻壁上那些專供沙門苦修的禪洞不見了。完整而寬展的墻壁上,正好可以畫巨幅圖畫,以適應唐人心境博大之所需。一種結構繁復、規模宏大、形象精密的經變畫,得以盡情施展。眾多泥塑的神佛也有了寬綽的安身之處。故而,一入唐窟,壓倒的氣勢,華美的境界,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人情味,便迎面撲來。

如果說隋代的塑像與壁畫注重人物的特征刻畫,唐代則著意於人物的內心表現。

 

堪稱國寶的莫高窟45窟一鋪七身的塑像,最具代表性。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

正中的釋迦牟尼是中國式佛像的經典作品。北魏時期那種冷峻莫解的神情全然不見,現在則是中國人所願意看到的模樣—一種憐惜眾生的慈祥,一種法力無邊的莊嚴,一種博愛與寬大為懷的氣概。他端坐在八寶座上,袈裟隨身垂落,於莊重肅穆中略帶鬆弛自然。莊重肅穆是佛的尊嚴,鬆弛自然便是唐代佛教顯露出的欲與人間相通之意。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