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世聯:全球文化管理—概念選擇與權力競爭(23)

文化可以影響我們的推理,但無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充分決定它的結果,因為我們的選擇和推理可以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且,如上所說,所謂“文化”可以蘊涵著相當大的內部差異,不同的態度和信念都可能被容納在一個被寬泛界定的文化里面。“對身份發現論來說,很可能最強有力的質疑理由是,即使給定了我們在世界上所處的居所,我們仍然有各種途徑來界定自己的身份。那種屬於某個社群的感覺,雖然在許多情況下極其強烈,但並不必然抹殺——或者壓倒——其他的聯系與歸屬。我們隨時隨地面臨著選擇。”[82]當然,可做選擇並不是說沒有約束,因為選擇總是在可供選擇的范圍內做出的。社群主義包含著內在矛盾:

……要記住社群主義思想原本是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強調一個人的“社會背景”來建設性地理解身份認同問題的。但是原本非常值得尊敬的更加“全面地”理解人類的理論嘗試,到頭卻幾乎蛻變成一種把人主要理解為某一特定團體成員的狹隘觀點。這樣的觀點,可算不上什麽從“社會背景”出發的觀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聯系與歸屬,其各自的重要性因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很大區別。盡管“把人放在社會中去理解”這一令人稱道的視角隱含著豐富多彩的觀點,但這種視角在現實應用的時候,卻往往采取一種忽視一個人多方面的社會關係的重要性,並嚴重低估其“社會處境”的多樣性的形式。[83]

承認身份具有普遍的多重性,意味著一種身份的重要性與否不必抹殺其他身份的重要性,因為不同身份之間可能不存在任何衝突。那麽,是不是承認身份的多重性就可以避免衝突呢?

 當然不是。只要承認我們身份的多重性以及它們具有不同的含義,那麽就需要我們在無法避免的不同身份間根據各自的切合性和相關性進行選擇。這里有兩個問題:決定與我們相關的身份是什麽?如何確定不同身份的相對重要性?兩者都需要推理與選擇,同時也取決於社會環境。我們在認識自我的同時需要結合更多外部因素來分析,把自己多元的身份明確的區分開來,懂得在什麽時候運用自己不同的身份,哪種身份能帶給自己最大的認同感歸屬感而又不至於被狂熱的情緒所替代。這里需要的是自由。“關鍵問題不是是否任何身份都可供選擇(這樣說將是很荒誕的),而是我們是副產品會有各種不同的身份或身份組合可供選擇。並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擁有對我們所同時具備的不同身份決定優先次序的實質自由。”[84]阿馬蒂亞·森當然明白,在現今的世界,選擇一種單一身份並放棄其他身份,比承認自己的多重身份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所獲得的力量也更為強大。這隱含著一種人為的帶有目的的操縱性。總是有人故意遮蔽掉每個人身份的多樣性,強迫每個人界定自己的身份為唯一身份,當這一切確立以後,暴力和衝突就乘虛而入,變得順理成章。因此身份的選擇並沒有完全的自由,一些世俗的偏見和牢固的看法在短時間內是沒法改變的,在他人眼中,我們選擇自己身份的權利是受限制的。當務之急是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有自由確定我們事務的優先次序,充分地認識到理性地發表意見——不管是在一國之內還是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與作用。自由與理性,是全球化時代文化認同的根本原則:

如果人類作出決定的自由很重要,那麽理性地運用這種自由而得出的結果,就必須予以尊重,而不是根據那些不容置疑的傳統的強加的優勢地位來予以否定。……如果一個社會禁止某個特定團體的成員去追求他們所自願遵從的某種傳統生活方式,那麽,這也是對文化自由的阻礙。……如果允許且鼓勵人們去過他們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讓現存的傳統來限制他們的生活),那麽,文化多樣性就會得以提高。例如,追求不同種族的多樣化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或音樂方面)的自由,能夠使得一個社會的文化更富有多樣性。這種現象,正是文化自由起作用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中,文化多樣性的意義(盡管只是工具性的),直接源自文化自由的價值——因為前者是後者的一個結果。……盡管如此,如果我們關注的焦點是自由(包括文化自由),那麽,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就並非是無條件的,而是應該根據其與人類自由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在幫助人們做決定時所發揮的作用而定。[85]

在各種身份、文化與價值之間,沒有一種可以被辯護為唯一正確的。“我(我們)”是多重性的,“他(他們)”也是多樣性的,我們當然可以堅持一種身份、一種文化,但這決不是說,堅持某一身份或某一文化、價值就必然要反對其他身份、文化或價值,我們完全可以生活一個多元文化並存在的環境中。阿馬蒂亞·森強調了政治與文化的自由在身份認同中的必要性,當然也看到有一種或若干種力量在制造著身份的“單一性幻象”,強迫個人選擇單一身份,這實際上是把人渺小化,並在極端情況下產生“身份認同可以殺人”的結果。他認為,實施這一切的不是文化本身,也不是全球化,而是由社會、政治和經濟安排的失誤引起的。

 [82]同上書,第32頁。

 [83][印]阿馬蒂亞·森:《身份與暴力——命運的幻象》(2006),李鳳華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154頁。

 [84]同上書,第33頁。

 [85][印]阿馬蒂亞·森:《身份與暴力——命運的幻象》(2006),李鳳華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99—100頁。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