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塔克爾·赤裸裸的未來(2)大數據已死去,大數據將永生

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有關“大數據”的搜索量猛增29倍。假設大數據是一個國家,其面積隨著谷歌搜索量遞增而擴大,那麼2010年它是英國,3年後,就趕上澳大利亞了。“大數據”是個熱門話題,但是,它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營銷者是誰,營銷目的是什麼,結果可能會千差萬別。幾年前,這個短語指的是一個巨大的數據集,而數據所有者或許無法從中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當時的所謂“大數據”,只不過是一個委婉表述,實則是一堆松散而不具操作性的信息碎片,它們存在於服務器中,或者可能是寫在紙上的密密麻麻的一團,這更糟糕。這一巨大表象,使得數據表裏的信息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而如今,隨便去一個IT會議現場看看,就會發現大量商戶看中你的數據,急於開展合作,迫不及待地把閃存盤塞進你的口袋。現在,大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大數據。

2012年2月16日,查爾斯R26;杜希格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自此,“大數據”迎來了重大變革。文章主要講述了零售連鎖店塔吉特(Target)利用上百萬的交易記錄(及其嬰兒產品用戶註冊信息)推論,那些購買無香型嬰兒沐浴露之類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多數處於懷孕狀態。公司根據歷史交易數據,給預計正懷孕的消費者發放嬰兒用品優惠券。其中一位消費者的父親看到了大吃一驚,要求公司給個解釋,後來卻發現,這家掌握著用戶購買數據的公司居然發覺了自己女兒的秘密,而她至今還沒找到合適機會向父親說明。這個故事還出現在《科爾伯特報告》《每日秀》、大量博客和新聞當中。大數據漸漸地從乏味的商業概念轉變為危險的邪惡力量。這是一個由數據建立起來的具有預見性的神秘力量,諸多機構和組織都依靠這一工具對付其他人。2013年,英國《衛報》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具備在很大範圍內對公民進行監視的能力,更佐證了上述觀點。瞬間,仿佛我們已經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設備可以用我們聽不到的語言向我們看不見的人報告我們自身的情況。大數據是他們的利器,而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受害者。

有關大數據的這一觀點並不完全是“無稽之談”。在本書中你將看到,正因為公司具備了新的能力,便更大膽、更迫切地運用它們積累的數據集,從當前客戶和未來客戶身上榨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政府也不例外,用大數據增強自身實力;當然,假如你贊成政府做出的每項決策,這一切也就無所謂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數據只可能是大型機構所掌握的黑暗力量。該觀點的可信度不高,因為大數據將得到“提煉”,甚至濃縮為每個人的手機推送信息。我們對大數據的了解還停留在過去,認為它是強者欺淩弱者的工具。然而,未來的大數據將在你意想不到的程度上,向消費者、激進分子和其他普通人開放。事實上,大數據僅僅是大潮流中的一個小波浪,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的生活將從此改變,未來正朝我們走來。

毫不誇張地說,就目前看來,大數據也已經落伍了。基於遙感勘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跨入了遙感勘測的時代。何謂遙感勘測?“就是將某地測量數據遠距離傳輸後,用於記錄或播放的過程或操作。簡言之,即通過設備產生並傳輸測量數據。”遙感勘測是實時數據的收集和傳輸,仿佛感應信息一般。如果你到醫院做過心電圖或體驗過其他連接人體的監控設備,如果你看過自己的心臟搏動,並且知道數據流會傳輸給大廳裏的護士甚至你的主治醫生的智能手機上,那麼,這就是遙測技術的例證。在可預測性較低的世界中,我們的人性得以進化;而遙測技術的力量和控制面將引領我們走向可預測性更高的世界。在那裏,人性將得到成長,同時也接受測試。遙測技術就是現在和赤裸裸的未來的分水嶺。

作為某種傳感器,相機、話筒體現了電腦程序收集它們自身和我們周圍環境信息的一種方式,而且,這些系統的感知能力已經遠超我們。我們正在做什麼,住在哪裏,怎樣與各種機構、組織彼此互動,很多活動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可以通過遙測技術讀取留下的大量線索,查出我們去過哪裏、將要去哪裏。當你安排了約會並保存在iPhone日歷上;當你離開家,設置好家用報警器,直接接通市警局;當你激活手機GPS,刷公交卡進地鐵,打卡進辦公室,你的蹤跡就已然透明化,任何人(任何設備)只要能連接儲存數據的服務器和硬盤,就能掌握你的動向。那麼,這個行蹤檔案到底有多大呢?通過使用手機,打開GPS,發郵件,發推特和臉譜網狀態帖,尤其上傳或下載電影和音樂,你每年將建立約180萬兆字節數據,相當於每天塞滿9個只讀光盤。在高度發達的世界中,現代人們的生活普遍用某種設備存儲數據,這就是為什麼過去3年時間內,90%的數據都會被創建出來。它們大部分都可稱為“元數據”。這些信息是你自己(或你的設備)通過數據往來一點一滴建立的。雖然只有大約10%數據會被永久保存,而且對你沒有什麼直接影響,但是所有數據都會透露有關你的某些信息。而且,數據量正在急劇躥升。根據科研機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統計,到2020年,數據總量將達到2009年(8澤字節)的44倍(35澤字節)。

安排約會、刷公交卡進地鐵、上班打卡——我們以為這些獨立的行為只是作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不會產生什麼實際影響。但試想一下,這些都是傳感數據,就像我們感受到針刺或聽到某些音符,雖然不是完整的樂曲,但是,這些小小的動作、交易和日常交流也是相互作用的、有節奏的。和大多數人一樣,你的生活也會具有慣性;每天同一時間上班,午飯時候逛同樣幾家店,一成不變的路線回家。如果不斷重復,樂曲的旋律也會變得容易預測。隨著傳感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定位APP的發展,此類旋律將越來多地出現。

或許到目前為止,你還沒有聽過這樣的樂曲。在大數據的當今,某些公司、市場和政府收集了我們元數據的聲音。但是,這本書不是寫當下場景,而是想表達,在赤裸裸的未來,這首歌會被所有人聽到。大量設備和數據服務將進入我們的生活,於是,我們會越來越註意到,自身確實是可預測的。

未來世界中,我們的預測將更準確,涉及更多個人信息,因此,個人生活和公共環境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未來眾多領域的信息會置於陽光下,確實堪稱“赤裸裸的未來”。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