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客家人 2:馬來西亞篇 客家人的拚搏與求知

馬來西亞700萬華人中,客家人的比例介於20%上下。1957年至1980年的4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客家人已是馬來西亞華人的第二大族群,約有150萬人,僅次於福建社群。

一、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移殖

早在明末清初之際,已有一批五華客家人在吉蘭丹中南部「呀喇頂」(Galas,即今布賴)開採金礦。五華為傳統「嘉應五屬」之一,以「硬打硬」的強悍拚搏精神著稱。

而19世紀中葉以降,隨著馬來亞錫礦的發現,大批惠州、梅縣客家人也陸續移入馬來亞的霹靂、雪蘭莪和森美蘭等地,從事錫礦開採的工作。

20世紀初,一部份客家人往馬來半島南部的柔佛內陸地區扎根,務農為生。他們不斷地冒險深入內地拓墾、開芭(馬來西亞稱森林為「芭」),並以種植鳳梨、橡膠、蔬菜、養豬為業,把荒林澤芭變成沃土農莊,有的甚至形成「客家村」。這些內陸開荒的客家人,以來自廣東揭陽的河婆人,以及惠州、豐順客家人為主。

此外,在東馬來西亞,迄今客家人約佔砂拉越州華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1777年,著名的客籍先賢羅芳伯在西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以方便協調各種貿易事項,共和國設有「大唐總長」並向清朝稱臣,勢力最大時,當地土著部落紛紛加入,幾乎領有整個婆羅洲島。1884年荷蘭人入侵,蘭芳人被迫敗走,其餘眾後來移入石隆門,組織「公司」,從事採礦和種植業,成為砂拉越不少鄉鎮的最初開拓者,其中亦以河婆客家人為多。

20世紀初,是客家人海外移民的鼎盛時期。彼等「下南洋」的原因,大部份是因為家鄉生活貧困,為生活所迫而出走。

當時的出洋渠道,多由「水客」引路。水客原是經常往來於原鄉與僑居地、替海外華人帶錢帶物的「個體從業者」,不僅扮演「僑批員」角色,也常代為先行墊付盤纏,帶引同鄉「新客」出洋;有的或因長輩之命,或因同鄉委託,亦把「唐山妹」帶出成親。如此同鄉間一個牽引一個,遂在馬來西亞城鎮形成了各個客家社群,分屬不同方言和地緣性的客家會館亦隨之創立。最早成立客家人會館的,是檳城和馬六甲客家社群,包括嘉應會館、惠州會館和增龍會館等。

二、客家人的傳統行業

在馬來西亞沿海城市中,客家人以大埔客、嘉應客為主,從商經營小本生意。例如洋服、洋貨、布疋、眼鏡鐘錶、當舖、中藥行和打鐵,均是客家人的傳統行業,這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大致相同。

當年由水客引路或隨親友帶出的「新客」,雖然是家貧出洋,卻多少學有謀生求食行天下的「技藝」在身。即使無一技之長,但「咬薑啜醋」,勤儉肯吃苦,亦是「客家本色」。

孑然一身南來的新客,初到時,常在先抵有成的同鄉親戚業主的店舖裡幫僱。藥材常識、布疋裁縫、鐘錶眼鏡、洋服洋貨生意,多從學徒做起,學習手藝、累積經驗,等到時機成熟再自立開業,事業有成的不在少數。

客家人多熱心教育。1904年在檳城開辦、被喻為馬來亞第一所新式學堂的「中華學堂」,其倡辦人即多為客籍人士。

今之著名學府,如首府吉隆坡的「循人中學」、怡保的「深齋中學」,亦是客屬會館所創。鄭景貴、張弼士、戴欣然、胡子春等都是推動馬來亞華教之先驅。曾任馬國華校董事會聯合會總會主席的客籍人士就有陳濟謀、林晃昇和胡萬鐸3人。馬來西亞第一所華人社會的民辦高等學府「南方學院」的獻地人蕭畹香,則是大埔客家人。

歷史上,客家人歷經遷徙漂泊,在各種動盪困苦的境遇中,在各個封閉偏遠的窮壤上,不能靜下心來好好求知讀書,一直是心中的痛。所以,當客家人有學習的機會時,都會十分珍惜。

三、讀書識字話客家

我們曾訪問新馬客家傳統行業中藥材店,業者表示,過去在藥材店當學徒,叫「學師子」,多是沒有機會唸書的家貧子弟,十二、十三歲就送到中藥店去當學徒打雜。

最初「學師子」連門市店面都不能進,只能在後堂打掃煮飯。別說老闆,即使那些平時負責門市熟練的「頭手」、「二手」伙計也很「凶」,是不會教你什麼的,一切得靠自己的主動學習。待晚上休息時,「學師子」才有機會踏進店面門市櫃台,帶枝鉛筆、拿本小簿子,就在櫃台後方的藥格邊努力地學認字、練字。

可別小看那些藥材格子,傳統中藥店那些裝滿藥材的藥格是多得嚇人的,高高長長數排,每個藥格抽屜裡頭又分有4個至6個裝藥材的小盒子,一排排算下來,大概也有上千至兩千多格。每個裝盛藥材的小格上又都寫上該藥材的漢字名稱。

如此的耳濡目染,摸索辨識,就在晚間一點一點慢慢地學,累積下來也可真學了不少漢字。文盲學徒,從不識字做到認識字,後來自立,有的成了實業家,成了誠信有文化的「儒商」。如此環境,如此的好學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文•安煥然,收藏自2008年10月《光華雜誌》,採訪過程中,承蒙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長藍正厚、馬來西亞南方學院院長祝家華博士等大力協助,特此誌謝。)

Views: 4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