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2)

亮點之三,美利工業區建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把昔日的戈壁灘變為今天的金銀灘。依靠科學管理,吸納社會投資幾個億,工業區近期效果是將有250億元的投資項目全部達產達標,等於再造了目前的4個中衛市的工業總產值。自治區黨委原書記陳建國看後感慨地說:“美利工業區建得好,符合科學發展觀,只要有水有地,不愁企業不。”

亮點之四,市政基礎設施。建成了環城東路、環城西路跨包蘭鐵路立交橋,創全區同類工程建設速度之最;建設了近300公里公路,為前三年總和;啟動政府償貸基金,巧妙化解了當前建設與長期發展的矛盾;在西部乃至全國率先給農村住宅和設施蔬菜大棚辦理有關權證,化解農村融資難題;建成了香山公園、騰格里湖、黃河濕地公園……


如今,敢想大事、敢幹大事已成為中衛幹部群眾的自覺追求,而以“三苦”為特質的中衛精神,將在新時期新階段不斷吸收著科學發展觀的新鮮血液,成為中衛跨越式發展的不竭動力。


《拔窮根工程》電視紀錄片主要參考資料:張永生撰寫的報告文學《感動地帶》,段鵬舉等合著出版的《百年夢尋》等。

新成立的中衛市,擁有1.7萬平方公里土地,山區面積達93%,而且都處於乾旱帶上。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如何求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實現建市之初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以川濟山”戰略要求,是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的重大任務。面對現實,市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審時度勢、高屋建瓴地將一種乾旱山區群眾為了生存,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摸索出的傳統農耕方式一壓砂瓜,提升為一項特色支柱產業,並得以迅速發展,為山區農民群眾找到了一條生存之路、發展之路、致富之路。實踐證明,壓砂瓜不僅是“石頭經濟”“有機環保經濟”,同時也是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經濟。

中衛市環香山地區處於寧夏中部乾旱帶上,這里年降水不足180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0.5倍,十年九旱,丘陵縱橫,沙礫遍地,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帶”。2004年,全市9.6萬貧困人口中的90%生活在這里,境況窘迫。當年,中衛撤縣設市,市委、政府大力發展砸砂瓜產業,用短短3年時間建成了100萬畝硒砂瓜基地,昔日蠻荒的中部乾旱帶披上了綠裝,當地群眾也由此蹚出了一條小康之路。截至2012年,全市種植砸砂瓜由建市之初不足10萬畝發展到100.15萬畝,總產量達到120萬噸,平均畝產1200公斤,實現銷售產值6億元以上,從而保持了穩定發展的狀態。砸砂瓜產業已真正成為中部乾旱帶上“拔窮根”工程、“造血”工程,真正為掙紮在貧困線上的幾十萬回漢人民找到了一條生存之路、發展之路、致富之路。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