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 詹慶生:中國獨立影像發展備忘 (1999-2006)(12)

各電影節都有專門的選片人,他們本身對各國有才華的傑出電影人的基本情況及其創作比較熟悉,同時,各電影節選片人之間也有相互的溝通,有好的作品會互相推薦(三大頂級電影節通常同時只能參加其一),在其它電影節期間選片人也會專門去挑選適合本電影節的作品。中國獨立制片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是電影節選片人直接到中國與導演聯系,拿走他們的作品,或者事先約定參賽,由導演自己帶去;有的時候這種工作也可以委托給國內的某個人,比如導演或本國駐中國的文化工作者;年輕導演的作品通常都是自己寄給電影節,由電影節挑選。比如賈樟柯的《小武》就是柏林電影節選片人從一大堆寄來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在這整個過程中都可以不和國內官方電影機構發生任何關系。

 參加國際電影節之後,這些獨立制作的作品尤其是獲獎的作品將在那里參賽、展映,贏得觀眾和認同,獲得名譽、獎金、資金和市場,它們脫離了國內的“體制”,但卻進入到另外一個“體制”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獨立”的概念的確是相對的。

 一些電影節曾在電影節期間為以獨立電影為主的中國電影舉行專題展映。比如1994年2月鹿特丹電影節舉辦的那場引發“七君子事件”的中國電影專題,就展映了田壯壯的《藍風箏》、張元的《北京雜種》、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吳文光的《流浪北京》、何建軍的《懸戀》、時間等人的《我畢業了》等作品。又如,2002年的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當時的選片人共選出十部大陸作品組成名為“聚焦中國(Focus China)”的專題展映,只有一部是有廠標的主流電影,九部非體制作品中二分之一用DV拍攝。在這些作品中,包括王兵的《鐵西區》、朱文的《海鮮》、崔子恩的《舊約》、盛志民的《心·心》等等。此外,釜山電影節於2003年也曾舉辦過中國獨立電影展。

 除了電影節,許多藝術中心曾先後舉辦過與中國獨立電影相關的展映活動。比如2001年2月23日~3月8日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舉辦了名為“The urban generation: Chinese cinema in transformation”(城市的一代:轉變中的中國電影)的中國電影節,組織者為紐約大學電影系和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共有10個中國青年導演的11部作品參展,有《巫山雲雨》(章明)、《郵差》(何建軍)、《小武》(賈樟柯)、《月蝕》(王安全)、《長大成人》(路學長)、《呼我》(阿年)、《兒子》(張元)、《趙先生》(呂樂)、《民警故事》(寧瀛)、《橫豎橫》(王光利)和《站台》(賈樟柯)。除此之外,在2002&2003年間,香港藝術中心、澳門婆仔屋藝術空間、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也先後舉辦過中國獨立電影展。

 (2)其它傳播渠道

 通過電影節或其它形式,一些獨立制作的作品被國外電視台、廣播公司購買(預售或成片)之後得以在電視上播映。目前獨立制作的影像作品已經在BBC、NHK、ARET、HBO等著名的大台播映,通過大眾媒介,其獨立制作的影響力可以有效地傳達出去。

 那些進入國外藝術院線的中國獨立影片,其觀眾面雖然沒有《英雄》、《十面埋伏》、《功夫》那樣廣泛,但卻多是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知識階層(這正是西方藝術院線多設在高校附近的原因),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藝術收藏也是獨立電影傳播的一種方式。國外許多公立圖書館、博物館、影視資料館、現代藝術館都設有收藏各國影視資料的部門,讀者(觀眾)可以查找、借閱/觀看。中國的許多影像作品包括獨立影像作品已被收藏。

 2. 國內傳播狀況及效果

 (1)以民間社團組織為主的各種展映活動

由於大多數獨立影像一直處於“地下”狀態,在傳播渠道有限、資源獲取困難的情況下,民間社團曾起到重要的組織、傳播作用。最早出現的觀影組織是成立於1996年的上海“101工作室”,隨後廣州的“緣影會”(1998)、北京的“實踐社”(2000)、南京的“後窗藝術電影觀摩會”(2000)、沈陽的“自由電影”(2000)、武漢的觀影會、鄭州邊緣社、重慶M公社、山西漸近線觀影會等先後成立。這些類似於影迷俱樂部的組織,除實踐社由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發起之外,其他的都是業余電影愛好者自發形成的,基本上都是非營利的。這些民間社團通常有自己固定的活動場地,酒吧和咖啡館是常見的選擇,比如原北大東門外的“雕刻時光”、北大西門外的“Everyday酒吧”、清華東門外的“盒子咖啡館”、“燕尾蝶咖啡館”、原電影學院附近的“黃亭子酒吧”等等。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影片觀摩、討論,有時也將創作者請來與觀眾進行現場交流。有時這些活動也會在大學校園內以學術交流的名義小範圍進行。

 後來一些社團開始組織更大型的影像活動。比如北京“實踐社”於2001年聯合《南方周末》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舉辦了首屆“中國獨立映像展”,征集了自1990年以來的100多部民間影像作品進行展映,為期一周。雖然活動最後一天在有關部門干涉下不得不停止,但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後映像展在全國10余個城市(沈陽,杭州,上海,成都、重慶、南京,昆明,合肥,西安等)進行巡回展出,基本上是和當地高校合作。映像展之後不到一個月,北京大學的學生電影社團就舉辦了“首屆同性戀電影節”,播映僅有的幾部中國同性戀電影,這個活動也被中途叫停。

 2002年之後,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大城市,這種由民間社團組織的影像交流活動繼續得以展開,場地也逐漸擴展,從酒吧到高校、圖書館、書店的多功能廳,甚至許多城市的藝術倉庫或美術館也開始在展廳內播放各類影像作品。2003年的“第二屆”獨立影像展由於“非典”降臨而被取消,幾個月後在南京和澳門則得以順利進行,廣州的緣影會也策劃組織了“獨立日:珠三角影像展”。近幾年來,隨著DV的普及,獨立影像作品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相關的各種民間展映也層出不窮,難以統計。

Views: 1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