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杜威:第六章·保守的教育和進步的教育
二、教育是覆演和追溯
向終極目標發展和從外部進行塑造,這兩種思想的特殊結合產生了教育上的覆演理論,包括生物學的覆演說和文化覆演說。根據這個學說,個體在發展,但是他的恰當的發展,在於有秩序地重覆動物生活和人類歷史過去進化所經過的許多階段。動物生活的覆演是在生理學上發生的;人類歷史的覆演應該依靠教育使它發生。在生物學上,人有主張個體的成長從簡單的胚胎到成熟,是重覆動物生活進化的歷史,從最簡單的形式進化到最覆雜的形式(用專門的術語來說,就是個體發育與種系發育並行),這個觀念,除了假定它為過去的覆演提供科學的基礎以外,與我們沒有關系。至於文化的覆演,第一,這個理論認為兒童在一定年齡的智力和道德的狀況下,與野蠻時代的人一樣;他們的本能是漂泊不定的,掠奪性的,因為他們的祖先有一個時期過著這樣的生活。所以,主張這個理論的人因此推斷,在這個時期,兒童教育的合適的教材,就是人類在相似階段所創作的材料——特別是神話、民間故事和歌謠這一類文學材料。然後,兒童通過某種與遊牧時代生活方式相應的階段,一直到他準備參與現代生活的時候,他就到達現代文化時代。
一貫信守這個理論的人,除德國一個小學派(多數是赫爾巴特的追隨者)以外,流傳並不廣。但是,這個理論的基本思想,認為教育在本質上是追溯性質的;以為教育主要是回顧過去,特別是追溯過去的文學作品。我們按過去的精神遺產的模型塑造心靈到什麽程度,心靈就被適當地塑造到什麽程度。這個思想對高等教育具有特別巨大的影響,所以值得對它極端的主張作一番考察。
首先,這個觀念的生物學基礎是錯誤的。人類嬰兒胚胎的發育,無疑保存低級生活形式的一些特性。但是,嬰兒絲毫並不嚴格通過過去的許多階段。如果說有什麽嚴格的重覆的“規律”,那麽進化發展顯然不會發生。照這樣講,每一個新的世代都不過是重覆前人的生活方式。簡單地說,發展就在於修改從前的生長計劃和另辟捷徑。這個事實表明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這種縮短路線的成長。從教育上說,兒童未成熟狀態的很大優點,就是使我們能解放兒童,無需走過去的老路。所以,教育的任務在於使兒童從覆演過去和重蹈舊轍中解放出來,而不是引導他們去重演以往的事情。兒童的社會環境是由文明人的思維和感情的種種習慣的行為構成的。如果忽視目前這種環境對兒童的指導性影響,就是放棄教育的功能。有一位生物學家曾經說過:“各種動物發展的歷史,給我們提供一系列機靈、堅決、多樣但又多少不很成功的努力,以避免必須覆演過去,而以比較直接的方法替代祖先的方法。”當然,如果教育不在有意識的經驗裏審慎地促進類似的努力,使這種努力越來越成功,那將是愚蠢的。
這個覆演的概念含有兩個正確的因素,要把它們和歪曲這兩個因素的錯誤見解區分開來。第一點是在生物學方面,我們所得的事實,不過是任何嬰兒都開始有各色各樣沖動性的活動,這些活動是盲目性的,其中有許多活動互相沖突,偶然發生,零星分散,和它們當前的環境不相適應。另一點是,已往歷史的成果只要有益於將來都應該利用它們。這種利用乃是我們智慧的一部分。因為它們代表從前經驗的成果,它們對將來經驗的價值當然是非常巨大的。過去創造的文獻,只要人們現在還掌握並加以利用,就是個人當前環境的一部分;但是,把它們作為我們當前的資源和把它們當作追溯性質的標準和模式,兩者還有極大的區別。
(1)第一點所以被曲解,通常來自遺傳概念的誤用。有人以為遺傳就是過去的生活不知怎麽地預先決定了個人的主要特性,這些特性非常牢固,很難作重大的變動。這樣理解就把遺傳的影響和環境的影響對立起來,輕視環境的功效。但是,為了教育的目的,遺傳恰恰就是一個人所有的稟賦。教育必須從一個人的稟賦著手。某個人有這樣那樣的天賦的活動能力,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這些天賦能力以這樣那樣方式產生,或者來自祖先的遺傳,和它們現在存在這個事實比較,這個事實雖然對生物學家來說也許很重要,但是對教師來說,他只註意現在已有的能力,能力的來源對他並不特別重要。假如我們指導一個人有關繼承遺產的問題,如果說因為這是遺產就能決定它未來的用途,這個假設的謬誤是很明顯的。指導者的任務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東西——使已有的東西在最有利的條件下起作用。他當然不能利用不存在的東西;教師也不可能利用不存在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遺傳是教育的極限。承認這個事實,可以防止能力的消耗,以及現在十分流行的想通過教學養成一個人天性不近的東西的習慣所激起的忿怒。但是,這個理論並不決定怎樣利用已有的能力。而且除低能兒以外,甚至比較遲鈍的人,這種天賦的能力也比我們懂得如何利用的能力種類多,潛力大。因此,我們對兒童天賦能力和缺陷的審慎研究,雖然總是首先必需做到的事情,但是隨後的重要步驟乃是提供一種環境,無論現在有什麽活動,這種環境都能適當地發生作用。
遺傳與環境的關系在語言學習方面表現得很清楚。如果一個人沒有清晰聲音的發音器官,如果他沒有聽覺器官或其他感覺感受器,沒有這兩種器官的連結,要想教他對話,簡直是白費時間。這個人生來就有這種缺陷,教育必須承認這個限制。但是,如果這個人有這種天賦的器官,也不能保證他就會講話或講他所要說的話。他能否這樣講話,全看他的活動所在的環境和實現這些活動的環境。如果他生活在沒有社交關系的啞巴社會,人們都不願彼此交談,僅僅使用最低限度的手勢,沒有這種手勢,他們就不能生活,他就不會口頭語言,就好像他沒有發音器官一樣。如果他在講中國話的人的環境裏發音,他所選擇的和所調節的發音,也是發同類的語音。這個例子可以應用於一個人的全部可受教育性。這樣就使過去的遺產和現在的要求和機會有確當的聯系。
(2)覆演論認為,適當的教材來自過去時代的文化產品,或者是一般的文獻,或者是和受教育發展階段相應的文化時代所產生的特殊的文獻。這個理論,給我們提供有關生長的過程和生長的結果分離開來的另一個例子。我們已經批判過這種分離現象。使生長的過程不斷進行,並使它進行得便於將來更容易進行下去,這是教材應有的功能。但是一個人只能生活在現在。現在不只是跟在過去後面的東西;更不是過去所產生的東西。現在就是離開過去向前進的生活。研究過去的產物並不會幫助我們了解現在,因為現在並不歸功於這些成果,而應歸功於生活,它們是生活的成果。關於過去的知識和過去的遺產,必須和現在發生關系,必須進入現在,才有巨大的意義。把過去的記錄和遺物作為主要教材,其錯誤在於割斷現在和過去的重要聯系,使過去成為現在的對手,現在成為過去的或多或少無用的模仿。在這種情況下,文化成為裝飾品和安慰物;變成避難所和庇護所。人們逃避現在的粗魯行為而生活在想象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利用過去所提供的東西作為使這些粗魯的東西成熟的一種力量。
總之,現在發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引導我們從過去尋找啟示,同時使我們找到的東西有了意義。過去之為過去,正是因為它並不包含現在所特有的東西。
前進中的現在包含過去,條件是它利用過去指導它自己的運動。過去是幻想的偉大源泉;它給生活增加新的方面,但是條件是必須把過去看成現在的過去,而不是另一個和現在沒有聯系的世界。如果不重視現在的生活行為和不斷生長的作用,這種唯一總是現在的東西,這樣的原則自然要指望過去,因為這個原則所提出的未來目標是遙遠的、空洞的。但是,背棄了現在,不會載著過去的廢物回歸到現在。對當前現實的需要和機會有適當的敏感性的心靈,對現在的背景的興趣,具有最活躍的動機,決不會後退,因為過去和現在永遠不會失去聯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