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16)

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在解讀德勒茲的紀念碑時說,“(它)是變動中的紀念碑,如冢丘,每一個旅人都可以給他添上新的石塊”。紀念碑是無時間性的,它總能和未來對話。這是對紀念碑時間性的再度闡釋,紀念碑中的時間不是空間化的物理時間,而是柏格森意義的綿延時間:“綿延是過去的持續進展,它吞噬著未來,而它前進使自身也在膨脹” 60,綿延是虛擬的時間整體,是普魯斯特的似水流年,是博爾赫斯的時間迷宮61,綿延的過去-當下-未來”已無差別。成為了紀念碑的藝術處在綿延的時間中,傳遞出活生生的在場感,永遠存在於當下。它是事件序列的 Aion 斷點,牽著過去,指向未來,喚起“世界中當下的共在性”。62 藝術家鑄造紀念碑,頗有波德萊爾之“從轉瞬即逝中提取永恒”的意味, 而成為了紀念碑的現代藝術,也通向了現代性中的永恒。

 

(二) 成為紀念碑:發生中的當代藝術案例

 

沿著培根的路走下去,我們首先看到了同道的日本的當代藝術家河原溫(On Kawara)和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正如德勒茲的贊美,“日本人知道,想要畫好一根草,可能傾盡一生也不夠”63精通禪道的日本藝術家和現象學家一 樣,在他的生活世界里,要用最少的材料,最極簡的風格,毫無偏見地讓“物性” 自顯。

河原溫的全部作品只討論時間這一個主題,確切而言,是“時間的過程”(the process of time)或者永恒(timelessness)。河原溫的代表作“《今天》(Today)”系列的畫面上只有從 1966 年至 2013 年(他生命的尾聲)間每一天的日期。河原溫用白色顏料在鋪以藍色、深灰或紅色調背景的畫布的中心,小心工整地繪下這些日期,並根據當天所處城市決定這些日期的書寫形式64,最後在每幅畫的包裝盒子上貼上當天的新聞報紙。時間和事件直接形成相互關照的關係,在面對在無休無止的今天的“新鮮事”時,“搖擺的記憶並不會只屈服於無可動搖的日期”65,我們會意識到每一個“今天”不僅在地方性的新聞中,還在人類的歷史中,更在   宇宙的法則里,因而我們感到時間之流愈發延綿無期。今天註定會發生什麽事, 但那這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只有能成為“事件”的“時間”本身。新聞已去,時間不停,形形色色的生活最終將讓位於宇宙的宏大敘事。正如河原溫的另一件作品“我還活著(I  am  still  alive)”66,900 余封發給朋友的電報保存了河原溫的生活軌跡,而這些生活的片斷指向的是“我還活著”這件最本質的事情。“still” 一詞已然體現出“活著”這一生命事件的意味:它正同時敞開著過去(“仍然活著”)和未來(“想要活下去”)的向度。在生命事件中,“我”僅僅是時間之流的一個指示符號(index),而不再是那個能賦予生命秩序和意義的主體,唯有生命在生成中創造其自身意義。 

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也及其擅長在事物最富於感受性的一刻中尋找“事件”,並捕捉下永恒的瞬間。杉本博司常用“將相機焦點設在比無限大還要遠的地方” 的方式,通過長達數天的過度曝光,在“最長的的攝影快門”中把事物肉眼可見樣子還原到照片中。比如他在拍攝代表作“海景(seascapes)”系列,畫面被簡化到極致,只剩大海和天空的輪廓以及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它訴說著亙古的蒼茫, 讓我們開始相信,我們和石器時代的人看到的是同樣的海。杉本博司借鴨鴨長明《方丈記》的開頭,禪意無限地講出了他的藝術中的詩意時間:“江河流水,潺不絕,後浪已不復為前浪。浮於凝滯之泡沫,忽而消佚,忽而碰撞,卻無長久飄搖之例。世人與棲息之處,不過如此。”在表現德勒茲所謂的時間之恒(éternité)這一點上,杉本博司和河原溫有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杉本博司不是借助抽象的文字,而是表現具體的物。要使易於流俗的具象成為意象,他還極其在意審美感覺的實現。在拍攝“海景”之前,他會像科學家一樣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研究   地圖、氣象、月相;確定風的方向和月光的亮度,以求最大限度的實現膠片上那片海的在場感。當我們在看照片時,即使那片海已經褪去藍色,波紋也不再清晰, 但我們仍能聞到鹹腥,感受到海風拂面。

60 Bergson. Creative Evolution. 2.
61 Borges. 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 44-54.
62 Deleuze. Cinema II. 103.
63 《感覺的邏輯》,114 頁。
64 比如,有些月份是法語德語月份的縮寫,而在非羅馬語系國家,則以世界語(Esperanto)形式代替。
65 辛波斯卡的詩句。
66 《我仍活著》是河原溫以第一人稱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他從 1970 年至 2000 年,給他的朋友發了 900 余封電報,電報的內容為“我起床(I got up)”、“我讀過(I read)”、“我遇見(I met)”的內容以及相關時間信息。這里不在正文描述。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