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16)

一般來說,回憶-影像會涉及一段閃回或者倒敘,而閃回和倒敘並不必然地與潛在影像的循環聯系在一起,因此,“回憶-影像並不屬於潛在影像,它只是為其所需而去實現某種潛在性( 即柏格森稱為‘純粹回憶’者) 。

因此,回憶影像並不能提供過去,它僅能再現的,並非
‘曾經存在’的過去,而是一個古老的當刻; 回憶-影像是一個被現實化的影像,或說正值實現的影像而沒有同實際影像,或當刻影像形成某個不可區辨彼此的廻圈”。[2]445

但是,德
勒茲又從理論上論證了回憶-影像與感知機能確認的不同,他說: “因為回憶-影像,而出現了一種主體性的新意義……因此主體性具有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意義,它不再是機能性或物質性的,而是時間性與精神性的: 即‘附加’於物質上者,而不再是將物質變得蓬鬆者; 屬於回憶-影像而不再是運動-影像。”[2]437


從內容上看,以上援引的兩段文字
是彼此矛盾的,前者認為回憶-影像並不屬於潛在影像,因此也就不能進入循環構成時間影像; 而後者則明確宣告其不再屬於運動-影像。

因此,在我們的理解中,既不屬於時間影像亦不屬於運動-影像的,只能是一種中間
形態,——或者說,它能夠同時屬於兩者。這也是德勒茲在後面有關晶體的討論中以《公民凱恩》為例所說的,回憶-影像在大部分情況下作為實際的影像( 運動-影像) 出現,但是也能夠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成為時間-影像,其條件是回憶不再屬於某個主體,而是回憶成為“邀約”。


夢境-影像回憶-影像的情況相類似,
也是一種騎墻的中間狀態。

不過所牽涉的對
象有所不同,我們看到德勒茲所舉的一些例子涉及許多先鋒派電影作品,如著名的《幕間休息》、《一條安達魯狗》等。應該說直接時間的呈現在這些影片中是最清晰不過了,因此德勒茲會說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的時間性‘敞視’、一種流光回憶的不穩定整體、一些令人暈眩快速通過的普遍過去的影像,仿佛時間征服了一種更為深刻的自由”。[2]447

不過,德勒茲討論的對象並非都是
先鋒電影,在一般影片中,夢境的機制顯然無法與潛在影像聯系起來。因為本體並非處於一種清醒的意識狀態,因此德勒茲會說: “潛在影像的現實化並非直接發生在原影像上,而是在另一影像中現實化,該另一影像亦扮演同樣角色現實化於第三個影像,直 到 無限。”[2]448

[2][法]吉爾·德勒茲.電影 2: 時間-影像[M]. 黃建宏,譯. 臺北: 遠 流出版公司,2003.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