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吉姆想找的地方在距家開車的合理範圍內,價格在她賣出房子後也可以承受。他希望那個社區能夠提供“持續的護理”(continuum of care)——很像菲利克斯和貝拉入住的果園灣,有獨立生活區,在某一天她需要時,有能夠提供全天候護理的區域。他參觀了好幾處地方——有近有遠,有營利性的也有非營利性的。
愛麗絲最終選擇了朗沃德老年公寓(Longwood House)。這是一處供老年人居住的高層建築群,附屬於聖公會教堂的非營利養老機構,她有一些教會的朋友住在那里,並且從吉姆家開車往返那兒只需10分鐘。這個社區很活躍、欣欣向榮,愛麗絲和家人覺得這家機構最吸引他們。
吉姆說:“其他大多數機構都太商業化了。”
愛麗絲於1992年秋天搬去朗沃德。她在獨立生活區的那套單間公寓比我預想的寬敞。公寓有一間完整的廚房,足以放下她的餐具,光線充足。在我的嶽母娜恩的監督下,房子重新刷了一層漆,她還安排愛麗絲以前用過的室內裝飾師布置里面的家具和壁畫。
娜恩說:“搬家後,看見你的所有東西都在它們原來的位置,廚房抽屜里是自己的餐具,這對你有一定的意義。”
在愛麗絲搬家幾周後,我見到了她。她一點都不開心,也完全沒有適應。她從來不是一個會抱怨的人,所以,她沒有表達任何憤怒、不快或者痛苦,但是她顯得前所未有的沈默寡言。大體上,她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她眼睛里的光芒不見了。
我起初以為那是因為她失去了汽車以及相應的自由。入住朗沃德的時候,她把她的雪佛蘭羚羊也開過來了——她是打算繼續開車的。但是搬進去的第一天,她準備開車去辦事的時候,發現車子不見了。她報警說汽車被偷了。一位警官來到現場,記錄了情況,承諾會進行調查。不一會兒,吉姆來了,出於某種預感,他決定去隔壁的巨木商店停車場看看。車子果然在那兒。她糊塗了,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把車停那兒了。她感到很羞愧,從此不再開車。一天之內,她同時失去了汽車和家。
但是,她的失落和悶悶不樂似乎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她有廚房,但是她不再做飯。她和大家一起在朗沃德的餐廳吃飯,但是吃得很少,人也消瘦了。 她好像不喜歡周圍的人。她避開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即便是那些她可能會喜歡的活動——縫紉小組(跟她以前在教會中參加的一樣)、讀書小組、健身班或者參觀肯尼迪中心。如果不喜歡社區組織的活動,社區也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組織活動。但是她堅持一個人待著。我們認為她精神抑郁,吉姆和娜恩帶她去看醫生。醫生給她開了些藥,但沒有效果。從她曾經在格林城堡街的家到朗沃德老年公寓有11千米的車程,在這段路程的某個地方,她的生活發生了她不喜歡,卻又無能為力的根本變化。
“關”在救濟院的“犯人們”
曾經,如果一個人住在朗沃德這麽舒服的地方還覺得不開心,人們會覺得可笑。1913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梅布爾·納索(Mabel Nassau)對格林威治村100位老人(65位女性,35位男性)的生活狀況進行了研究。當時還沒有退休金和社會保險,大家都很窮。其中只有27個人能夠養活自己——靠存款過日子,或者接收房客,做些賣報紙、打掃清潔、修補雨傘之類的雜活。大多數人因患重病或太衰弱,無力干活。
例如,納索稱為C夫人的女士是一位62歲的寡婦,她做家傭掙的錢剛夠她在合租屋租住一間小小的、帶煤油爐的里間。然而,最近她因病不能工作——靜脈曲張引起嚴重的腿部腫脹,她臥床不起。S小姐“病得很重”,而她72歲、患糖尿病的哥哥在那個還沒有發明胰島素療法的時代,很快瘸了。 糖尿病最終令他命喪黃泉,從而解脫了他。67歲的M先生,曾經是愛爾蘭的碼頭工人,因中風癱瘓而失能。大量的人僅僅是“虛弱”——納索的意思似乎是說他們都太老了,沒有辦法照料自己。
除非家人能夠收容這樣的人,否則,他們只得去通常所謂的救濟院(poorhouse)或者濟貧院(almshouse)。這類機構幾百年前在歐洲和美國就有了。如果年事已高、需要幫助,但是又沒有子女或者獨立的財富可資依靠,那麽,救濟院就是唯一的庇護所。救濟院是冷酷、可憎、地獄般的地方——這是當時的人的用詞。這里住著各種類型的窮人——老乞丐、背運的移民、年輕的酒鬼、精神病人,其功能是令這些“犯人”改正他們被假定的酗酒放縱行為以及道德敗壞。監管人員在布置工作的時候對老年乞丐一般比較寬大,但是,他們仍然像其他人一樣被視為犯人。這些地方通常又臟又破。在這里,丈夫和妻子被分開,缺乏基本的身體保健。
伊利諾伊州慈善機構委員會1912年的一份報告這樣描述一個縣的救濟院:“給老鼠住都嫌不夠體面。”男男女女住在這些僅僅12平方米、爬滿臭蟲的屋子里,根本沒有考慮過根據年齡或者需要把他們進行分類。“這里老鼠泛濫成災……食物上密布著蒼蠅……沒有浴缸。”1909年,弗吉尼亞的一個報告說老年人死於無人照顧、營養不良,或因不受控制的感染而染上肺結核。提供給殘疾人護理的資金總是不夠。報告提到一個例子:看守眼見他看管的一位婦女可能會走失,又沒人照顧她,於是,在她身上拴了一條重25斤的鎖鏈。
再沒有什麽比這樣的機構更讓老年人恐懼的了。盡管如此,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愛麗絲和里奇·霍布森都還年輕),2/3的救濟院居民是老年人。鍍金時代的繁榮讓社會對這類情況感到尷尬,其後的大蕭條引發了全美範圍的抗議行動。中產階級老人工作、攢錢一輩子,到頭來發現他們的存款被洗劫殆盡。1935年,社會保險法案獲得通過,自此美國和歐洲一樣,創立了全國性的養老金制度。突然之間,一個寡婦的未來有了保障,過去僅僅屬於富人的退休成了大眾現象。
終於,救濟院在工業化國家成為回憶,但是,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在發展中國家,救濟院普遍存在,因為經濟發展摧毀了大家庭,卻並沒有產出足夠的財富使老年人免於貧困和被忽視。我在印度注意到,官方往往不承認存在這樣的救濟院,但是,最近一次去新德里,我不經意間就發現了幾所,它們同狄更斯小說里(或者那幾個州報告里)描述的一模一樣。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